怫
拼音:fú
释义:1.〈书〉忧郁或愤怒的样子。
组词
怫然 郁怫 怫悦 怫郁 怫忾 怫然作色拼音
fú笔顺
丶 丶 丨 𠃍 一 ㇉ 丿 丨同音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形容忧愁或愤怒:~郁(郁闷气愤)。~然。详细解释
〈形、副〉
(形声。从心,弗声。本义:抑郁;心情不舒畅)
同本义
怫,郁也。——《说文》
怫,郁也,心不安也。——《字林》
太后怫郁泣血。——《汉书·邹阳传》
我心何怫郁。—— 曹操《苦寒行》
又如:怫郁(忧郁);怫忾(气郁满的样子)
〈副〉
通“勃”( bó)。突然
谓己謏人,则怫然作色。——《庄子·天地》
另见 fèi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怫-中華語文大辭典怫1ㄈㄨˊfú1.〈書〉憂鬱;鬱結。[例]仕不得顯官,~鬱無所發(《新唐書‧卷一七七‧李翱列傳》)。2.〈書〉不悅;發怒。[例]圖正色卻之,紹徽~然去(《明史‧卷二一六‧王圖列傳》)。怫2ㄅㄟˋbèi〈書〉違背;違反。通「悖」。[例]因其性即天下聽從,~其性即法度張而不用(《文子‧自然》)。
怫-漢語大字典怫
《説文》:“怫,鬱也。从心,弗聲。”
(一)fú 《廣韻》符弗切,入物奉。術部。
(1)悒郁;心情不舒畅。《説文·心部》:“怫,鬱也。”《玉篇·心部》:“怫,意不舒治也。”《廣韻·物韻》:“怫,怫鬱。”漢東方朔《七諫·沈江》:“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内傷。”《漢書·鄒陽傳》:“如此,則太后怫鬱泣血,無所發怒。”顔師古注:“怫鬱,藴積也。”
(2)郁结;滞留。《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其病氣怫于上。”又《至真要大論》:“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張隱菴集注:“怫,鬱也。”清全祖望《重浚鄞三喉水道議》:“久在湖中,則水性怫而不暢,故出滯宣幽,皆於喉是賴。”
(3)隆起貌。《靈樞經·海論》:“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聾暝嘔吐,上怫腫色變。”
(二)fèi ㊀《集韻》芳未切,去未敷。術部。
愤怒貌。《集韻·未韻》:“怫,忿皃。”《莊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唐秦醇《趙飛燕别傳》:“帝忽攘袖瞋目,直視昭儀,怒氣怫然不可犯。”
㊁《廣韻》扶沸切,去未奉。
〔怫㥜〕心不安。《集韻·未韻》:“怫,怫㥜,心不安。”《文選·嵇康〈琴賦〉》:“怫㥜煩冤,紆餘婆娑。”李善注:“怫㥜煩冤,聲藴積不安貌。”
(三)bèi 《集韻》蒲昧切,去隊並。
通“悖”。违反;悖逆。《集韻·隊韻》:“悖,亦作怫。”《史記·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異,維太初之元論。”司馬貞索隱:“怫亦悖也。言金木水火土五家之文,各相悖異不同也。”唐韓愈《送齊暭下第序》:“於是乎有違心之行,有怫志之言。”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ú
1、[愤怫]fèn fú
愤怒。
2、[怫忤]fú wǔ
违背,相反。
3、[怫戾]fú lì
叛逆;反常。
4、[怫悒]fú yì
见“怫鬱”。
5、[怫恚]fú huì
愤怒。
6、[怫怒]fú nù
愤怒。
7、[怫悦]fú yuè
犹怫郁。形容吐辞艰涩。
8、[怫忾]fú kài
气郁满貌。
9、[怫异]fú yì
歧异,各不相同。
10、[亢怫]kàng fú
悖逆,违抗。
11、[怫逆]fú nì
不如意,违背。
12、[郁怫]yù fú
犹鬱悒。愁闷不舒畅。
13、[怫郁]fú yù
亦作“怫悒”。忧郁,心情不舒畅。
14、[怫然作色]fú rán zuò sè
脸上现出愤怒 的神色。《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