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jù

释义:1.戏剧,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剧本编写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2.比喻戏剧性的事件。3.厉害;猛烈。4.(Jù)姓。

组词

剧烈 剧痛 剧饮 剧变 加剧 剧本 喜剧 剧组 恶作剧 独幕剧 电视剧 广播剧 历史剧 戏剧性 儿童剧 保留剧目 材剧志大 创剧痛深 丛曹剧部 繁剧纷扰 高谈剧论 则剧孩儿 急剧增长

拼音

笔顺

𠃍 丿 𠃍
“居”头部不宜太大;“古”横竖均短,“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刂”竖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距离适中。

同音字

拼音为jù的字 拼音为ju的字

基础解释

1.戏剧:演~。话~。独幕~。这个~的主题很鲜明。惨~。丑~。 2.(Jù)姓。 3.猛烈;厉害:~烈。~痛。~饮。~变。加~。

详细解释

〈形〉

  1. (形声。本义:甚;厉害,严重)

  2. 同本义

    剧,甚也。——《文选》注引《说文》。朱骏声曰:“即勮字之误文。”

    何其剧欤。——《剧秦美新》

    口吃不能剧谈。——《汉书·扬雄传》

    即疾剧,留屯毋行。——《汉书·赵充国传》

    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荀子·解蔽》

    又如:剧论(激烈的论辩);剧难(激切地质问论难);剧疵(严重的过失);剧暑(酷暑);剧寒(严寒);剧艰(激烈诘难);剧药(毒性轻于毒药,但作用剧烈,容易产生中毒、成瘾或如腐蚀、起火爆炸等其他事故的一类药品。

    如:山道年,可待因,乙醚,火棉,盐酸等)

  3. 繁多;繁忙

    犹然而材剧志大。——《荀子·非十二子》。注:“繁多也。”

    事剧而功寡。——《商君书·算地》

    又如:剧月(农忙之月);剧繁(繁忙的事物);剧烦(繁剧。亦指繁杂的事物);剧事(艰巨,繁杂的事务);剧地(繁杂难治之地)

  4. 艰难

    执务私事,不辞剧易。——范晔《后汉书》

    又如:剧地(形势险要之地);剧口(讲述烦难);剧易(艰难);剧韵(险韵)

  5. 巨,大

    材剧志大,闻见杂博。——《荀子·十二子》

    又如:剧贼(大盗;强贼);剧寇(剧贼);剧恶(大恶);剧虏(势力强大的敌寇)

  6. 急促;疾速

    二世而亡,何其剧与?——扬雄《剧秦美新》

    又如:剧气(气喘,呼吸急促);剧然(突然,猛然);剧读(疾读,流畅的朗读)

〈动〉

  1. 戏耍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李白《长干行》

〈名〉

  1. 戏剧 。

    如:剧曲(演唱故事,首尾备具,而且有道白和动作、表情的戏曲。即“戏剧”);京剧、粤剧、评剧、昆剧、越剧、豫剧

  2. 交通要塞 。

    如:剧屯(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剧部(重地);剧旁(三面相通的道路);剧路(交通要道)

  3. 古县名 。故址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剧-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剧-汉语大词典

剧ju
ㄐㄩˋ
〔《广韵》奇逆切,入陌,群。〕
1.繁多;繁忙。
●《商君书·算地》:“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史记·平准书》:“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
●《新唐书·李吉甫传》:“大历时,权臣月奉至九千缗者,州刺史无大小皆千缗,宰相常衮始为裁限,至李泌量闲剧稍增之,使相通济。”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宜昌商务较剧,尤重镇也。”
2.指繁重的职务。
●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
●宋王安石《上曾参政书》:“某材不足以任剧,而又多病,不敢自蔽。”
3.艰难。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执务私事,不辞剧易。”
李贤注:“剧,犹难也。”
●三国魏曹植《梁甫行》:“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宋王安石《过刘贡甫》诗:“能言奇字世已少,终欲追樊岂辞剧。”
4.巨,大。
●《后汉书·宦者传序》:“寇剧缘闲,摇乱区夏。”
李贤注:“寇盗剧贼缘闲隙而起也。”
●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州无怪风剧雨,民不夭厉,谷果完实。”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聚博者﹞折竹为筹,以记胜负,剧呼大笑。”
5.极,甚。
●《文选·班彪〈北征赋〉》:“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彊秦而筑怨。”
李善注引《说文》曰:“剧,甚也。”
●南朝陈徐陵《长相思》诗之一:“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待制唐公肃,雅有远识。先与丁晋公同举进士,剧相善。”
●清孙枝蔚《新春》诗:“往事休重问,新春剧可哀。”
●郭沫若《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诗:“剧怜迷雾犹深锁,约翰居然来自东。”
6.急促;疾速。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剧与!”
李善注:“言促甚也。”
●唐韩愈张彻《会合联句》:“愁去剧箭飞,讙来若泉涌。”
7.激烈;猛烈。
●《陈书·袁宪传》:“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
参见“剧战”。
8.交通要冲。
●《尔雅·释宫》:“三达谓之剧旁。”
郭璞注:“今南阳冠军、乐乡数道交错,俗呼之五剧乡。”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宋史·地理志四》:“潭州为湘岭要剧,鄂岳处江湖之都会。”
9.游戏,嬉闹。
●晋左思《娇女》诗:“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唐李白《长干行》之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宋岳珂《桯史·部胥增损文书》:“我不与君剧,君能信我,事且立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挑灯作剧,乐辄忘晓。”
10.杂戏;戏剧。
●唐李德裕《奉宣令更商量奏来者》:“杂剧丈夫两人。”
●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太无窍》:“一日到娄东,太原王氏设宴招祭酒,张亦在坐,因演剧,祭酒点《烂柯山》。”
●毛泽东《浣溪沙》词序:“一九五○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11.犹折,断。
●北周庾信《行雨山铭》:“天丝剧藕,蝶粉生尘。”
倪璠注:“言行雨山游丝想折藕,飞蝶拟香尘,若有人也。”
12.阉割。
13.古地名。
●《汉书·地理志》:“甾川国……县三:剧、东安平、楼乡。”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帝幸临淄,进幸剧。”
李贤注:“县名,故城在今青州寿光县南,故纪国城也。”
14.姓。
●战国赵有剧辛。见《战国策·燕策一》。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剧院]jù yuàn

1.剧场。 2.用作较大剧团的名称:北京人民艺术~。青年艺术~。

2、[剧本]jù běn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由人物的台词(有的还有唱词)和舞台提示等组成,是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

3、[京剧]jīng jù

戏曲的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很广。清代中叶由徽汉等剧种进入北京后演变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

4、[戏剧]xì jù

文学类型的一种。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情节以反映社会生活。是以表演为中心的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形式。分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5、[歌剧]gē jù

综合音乐、诗歌、表演、舞蹈等艺术因素而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6、[加剧]jiā jù

加深严重程度:病势~。矛盾~。

7、[剧烈]jù liè

猛烈:饭后不宜做~运动。

8、[剧痛]jù tòng

剧烈的疼痛:强忍~。

9、[话剧]huà jù

一种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20世纪初,在旧剧改良和西方戏剧的影响下开始在中国出现,当时叫新剧或文明戏,20年代改称话剧。

10、[剧场]jù chǎng

供演出戏剧、歌舞、曲艺等用的场所。

11、[剧情]jù qíng

戏剧的情节:~介绍。

12、[喜剧]xǐ jù

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多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是圆满的。

13、[悲剧]bēi jù

1.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主人公所从事的事业由于恶势力的迫害及本人的过错而失败,甚至导致个人的毁灭,造成悲惨的结局。 2.比喻不幸的遭遇。

14、[编剧]biān jù

1.编写剧本。 2.编写剧本的人。

15、[剧组]jù zǔ

为演出或拍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由编导及演职人员组成的集体。

16、[急剧]jí jù

急速;迅速而剧烈:气温~下降。

17、[剧照]jù zhào

戏剧中某个场面或电影、电视剧中某个镜头的照片。

18、[剧目]jù mù

戏剧的名目:传统~。保留~。

19、[闹剧]nào jù

1.也叫笑剧、趣剧。喜剧的一种。特点是用比一般喜剧更强烈的夸张手法,通过使人发笑的滑稽情节和热闹场面,来揭示剧中人物行为的矛盾。 2.比喻滑稽、荒谬的事情。

20、[剧团]jù tuán

表演戏剧的团体,由演员、导演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21、[新剧]xīn jù

话剧初传入时的一种称呼。

22、[惨剧]cǎn jù

指惨痛的事件。

23、[剧透]jù tòu

即剧情透露,是指在他人看完某个戏剧作品之前告诉其内容或结果。

24、[舞剧]wǔ jù

综合音乐、哑剧等艺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25、[剧毒]jù dú

强烈的毒性:砒霜有~。

26、[剧增]jù zēng

急剧地增加或增长:投资金额~。下半年支出~。

27、[川剧]chuān jù

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包括昆腔、高腔、胡琴(皮黄)、乱弹(梆子)、灯戏五种腔调。

28、[粤剧]yuè jù

广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用广州话演唱,主要流行于说粤语的地区。也叫广东戏。

29、[越剧]yuè jù

戏曲剧种。起源于浙江嵊(shèng)州,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初期叫的笃(拟声词,江浙一带方言指敲打鼓板的声音)班。它是在当地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余姚滩簧、绍剧、京剧等剧种的音乐表演演变发展而成。

30、[剧作]jù zuò

戏剧作品。孙犁《澹定集·烬馀书札》:“作家晚年,多病,因与剧院发生联系,此一时期创作多为剧作。”

31、[剧种]jù zhǒng

戏剧艺术的种类。根据艺术特点、表现手段可分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等。在戏曲中又可根据起源地点、流行地区及艺术特点分为京剧、豫剧、湘剧、花鼓戏、采茶戏等。

32、[豫剧]yù jù

也叫河南梆子。戏曲剧种。梆子腔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由山西梆子、陕西梆子传入河南地区,同当地民歌小调结合而成。

33、[评剧]píng jù

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最早产生于河北东部滦县一带,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成就。早期叫蹦蹦儿戏,也叫落子(lào·zi)。

34、[剧变]jù biàn

剧烈变化:形势~。

35、[短剧]duǎn jù

1.包含在戏剧(如小型歌舞时事讽刺剧)表演中的短滑稽剧或喜剧。 2.包含在时事讽刺剧中或单独演出的短小的严肃戏剧;尤指业余作者创作的剧本或业余剧团上演。

36、[剧社]jù shè

表演戏剧的团体。早期多称剧社,如春柳社、南国社等。现称剧团或剧院。

37、[正剧]zhèng jù

戏剧主要类别之一,兼有悲剧与喜剧的因素。以表现严肃的冲突为内容,剧中矛盾复杂,便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

38、[昆剧]kūn jù

也叫昆腔、昆曲。戏曲剧种。元代以后,由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戏曲腔调发展而成。曾流传各地,对许多地方戏曲剧种有过较大的影响。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曲牌繁多,舞蹈性强。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兼用箫、琵琶等。

39、[哑剧]yǎ jù

不用对话或歌唱而只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的戏剧。

40、[沪剧]hù jù

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的部分地区。在上海浦东民歌东乡调的基础上,经过上海滩簧、申曲等阶段发展而成。抗日战争后始称沪剧。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剧的反义词 剧的近义词 剧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剧能组什么词
  • 剧能组什么词语
  • 剧可以组什么词
  • 剧可以组什么词语
  • 剧字可以组什么词
  • 剧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剧字能组什么词
  • 剧字能组什么词语
  • 剧字开头的成语
  • 剧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