怳
拼音
huǎng笔顺
丶 丶 丨 丨 𠃍 一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huǎng的字 拼音为huang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恍”。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怳怳-辞源3【怳怳】心神不定,精神恍惚。文選 漢 司馬長卿(相如)長門賦:“登蘭臺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唐 白居易 長慶集七 登香鑪峰頂詩:“同遊三四人,兩人不敢上。上到峯之頂,目眩神怳怳。”
怳-中華語文大辭典怳1ㄏㄨㄤˇhuǎnɡ1.〈書〉發狂的樣子。2.〈書〉失意的樣子。[例]臨風~兮浩歌(《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怳恍2ㄏㄨㄤˇhuǎnɡ1.〈書〉模糊;不清楚。通「恍」。[例]道之為物,惟~惟忽(《老子‧第二十一章》)。2.〈書〉突然;忽然。[例]兀然而醉,~爾而醒(《晉書‧卷四十九‧劉伶列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ǎng
1、[昒怳]hū huǎng
亦作“曶怳”。恍忽。
2、[怳惘]huǎng wǎng
无所适从貌。
3、[怳然]huǎng rán
1.失意貌;惆怅貌。 2.好像;仿佛。 3.象声词。
4、[惊怳]jīng huǎng
见“惊恍”。
5、[怆怳]chuàng huǎng
失意貌。
6、[怳歘]huǎng xū
见“怳忽”。
7、[惚怳]hū huǎng
见“惚恍”。
8、[怅怳]chàng huǎng
恍惚。
9、[怳悢]huǎng liàng
惆怅眷念。
10、[怳惚]huǎng hū
见“怳忽”。
11、[怳忽]huǎng hū
1.亦作“怳惚”。亦作“怳欻”。亦作“怳曶”。模糊,朦胧。语本《老子》:“道之为物,惟怳惟忽。”《淮南子·原道训》:“游微雾,騖怳忽。”高诱注:“怳忽,无之象也。”清钱谦益《鳖虱》诗:“伏匿床笫间,梦囈伺怳曶。” 2.谓知觉迷糊或神思不定。 3.形容变化疾速。
12、[儵怳]shū huǎng
疾速。
13、[惝怳]chǎng huǎng
1.失意;不高兴。 2.迷迷糊糊;不清楚。‖也作惝恍。
14、[仓怳]cāng huǎng
见“仓兄”。
15、[忽怳]hū huǎng
1.亦作“忽荒”、“忽恍”、“忽慌”。(1)谓似有似无,模糊不分明。 2.黄帝臣名。善忘之人。
16、[怳惝]huǎng chǎng
失意怅惘。
17、[怳怳]huǎng huǎng
1.模模糊糊,仿佛。 2.失意不安貌。 3.不能自持貌。 4.狂貌。
18、[恍怳]huǎng huǎng
见“恍恍”。
19、[怳悸]huǎng jì
犹惊慌。
20、[惛怳]hūn huǎng
糊涂不清。《梁书·文学传下·陆云公》:“行役数年,羈病侵迫,识虑惛怳,久絶人世。”
21、[怳曶]huǎng hū
见“怳忽”。
22、[怳惑]huǎng huò
糊涂,迷惑。
23、[敞怳]chǎng huǎng
1.模糊,不真切。敞,通“惝”。 2.失意貌。
24、[戃怳]tǎng huǎng
见“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