忼
拼音:kāng
释义:1.同“慷”。2.通“亢”。极高。
组词
忼忼 疏忼 忼慷 忼慨 慨忼 忼直 忼爽拼音
kāng笔顺
丶 丶 丨 丶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kāng的字 拼音为kang的字基础解释
同“慷”。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忼-漢語大字典忼
《説文》:“忼,慨也。从心,亢聲。一曰,《易》:‘忼龍有悔。’”
(一)kāng 《廣韻》苦朗切,上蕩溪。又《集韻》丘岡切。陽部。
(1)同“慷”。《説文·心部》:“忼,慨也。”徐鉉曰:“今俗别作慷。”《廣韻·蕩韻》:“慷,慷慨,竭誠也。忼,同上。”《法言·淵騫》:“未信而分疑,忼辭免罿,幾矣哉。”李軌注:“獄中出慷慨之辭得以自免。”
(2)通“亢(kàng)”。极高。《説文·心部》:“《易》:‘忼龍有悔。’”段玉裁注:“而《周易·乾·上九》‘忼龍’,則叚忼為亢。亢之引申之義為高,子夏傳曰:‘亢,極也。’《廣雅》曰:‘亢,高也。’是今《易》作‘亢’,為正字;許所據孟氏《易》作‘忼’,叚借字也。”
(二)hāng 《廣韻》呼郎切,平唐曉。
〔咉忼〕狠戾。《廣韻·唐韻》:“忼,咉忼,很戾。”
(三)hàng 《集韻》下朗切,上蕩匣。
傲慢。《集韻·蕩韻》:“忼,慢也。”
1、忼讀音:口朗切,康上聲,養韻。口浪切,音亢,漾韻。釋文:
❶~慨也。~慨、壯士不得志於心也。見《說文》。
❷或作慷。慷慨。倜儻也。《隋書張季絢傳》:少慷慨有志節。
〔又〕:俗謂不吝嗇曰慷慨。
2、忼讀音:丘岡切,音糠,虛郞切,音炕,陽韻。釋文:
❶~慨。歎也。見《集韻》。
❷咉~。很戾。見《集韻》。
3、慷讀音:口朗切,音忼,胡朗切,音沆,養韻。口浪切,音亢,漾韻。釋文:同忼。《後漢齊武王縯傳》:性剛毅~慨。
4、慷讀音:丘岡切,音康,陽韻。釋文:感慨也。《文選曹操歌》:慨以當~。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āng
1、[忼直]kāng zhí
慷慨率直。
2、[慨忼]kǎi kāng
见“慨慷”。
3、[忼忼]kāng kāng
意气愤激貌。
4、[疏忼]shū kāng
上疏极谏。明 沉德符《野获编·宫闱·宪宗废后》:“皇太后圣諭,皇帝婚期在邇,必得贤淑为配……时去 睿皇 升遐纔五旬,而遽下此詔,盖宗祧之计重也。此事在 谢文正公 宏治 元年疏忼之前,当时不以为非。”
5、[忼忾]kāng kài
感慨。
6、[忼爽]kāng shuǎng
慷慨爽直。
7、[忼慨]kāng kǎi
1.激昂;愤激。《楚辞·九章·哀郢》:“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洪兴祖 补注:“忼慨,愤意。”《战国策·燕策三》:“復为忼慨羽声,士皆瞋目,髮尽上指冠。”清 任元祥《寄侯朝宗》诗:“市无 朱亥 经过少,客有 於期 忼慨多。” 2.感慨。《史记·项羽本纪》:“於是 项王 乃悲歌忼慨。”《南齐书·孔稚珪传》:“所以 温舒 献辞于失政,絳侯 忼慨而兴嘆。”
8、[忼慷]kāng kāng
意气激昂,胸襟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