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
拼音:xí
释义:1.儿媳,儿子的妻子。2.弟弟或晚辈亲属的妻子。
组词
媳妇 儿媳 婆媳 弟媳 姑媳 翁媳 养媳 媳子 媳妇子 童养媳 等郎媳 小媳妇 孙媳妇 侄媳妇 儿媳妇儿 八百媳妇 花媳妇儿 婆媳棋局 童养媳妇 外甥媳妇 小媳妇子拼音
xí笔顺
𡿨 丿 一 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丶 ㇂ 丶 丶“女”两撇平行,距离适中。“息”上窄下宽,上部框形窄长,边竖正直,横画均匀。“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xí的字 拼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媳妇:婆~。详细解释
儿子的配偶 。
如:贤媳;翁媳;童养媳;令媳(尊称别人的儿媳);小媳(谦称自己的儿媳)
弟弟及晚辈亲属之妻 ——前加弟弟或晚辈称谓。
如:侄媳;孙媳;弟媳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媳-中華語文大辭典媳媳ㄒ丨ˊxí1.兒子的妻子。[例]兒~│長~│~婦│婆~。2.稱弟弟的妻子或晚輩親屬的妻子。[例]弟~│姪~│孫~。
媳-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媳女1013ㄒㄧˊxí名稱謂:⑴稱兒子的妻子。《字彙.女部》:「媳,俗謂子婦為媳。」如:「婆媳」。⑵泛稱弟弟或晚輩的妻子。如:「孫媳」、「姪媳」、「弟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í
1、[媳妇]xí fù
1.儿子的妻子。也叫儿媳妇儿。2.晚辈亲属的妻子。
2、[儿媳]ér xí
儿子的妻子。
3、[弟媳]dì xí
弟妇。
4、[婆媳]pó xí
婆婆和儿媳妇:~关系。
5、[翁媳]wēng xí
公公与媳妇两者的总称。
6、[姑媳]gū xí
婆母与儿媳。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自尽》:“若姑媳彼此反唇,夫妻偶尔角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老太太定席,请 宪太太 当中坐下,姑媳两人,一面一个相陪。”
7、[媳子]xí zǐ
媳妇,妻子,是山东地区方言,陕西商州地区也有这样的用法。
8、[童养媳]tóng yǎng xí
旧时领养人家的小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再结婚。这样的小女孩儿叫做童养媳。
9、[等郎媳]děng láng xí
旧俗,未有儿子,先娶儿媳,等有了儿子,且长大成人,再行成亲。这种儿媳谓之“等郎媳”。是过去不合理婚姻的产物。《人民日报》1951.10.13:“芮传家 原先的妻子也是等郎媳,比他大好几岁,他妻子嫌他年纪小,在外面有了‘相好’,夫妻结婚六年多,一直同床异梦。”
10、[说媳妇儿]shuō xí fù ér
说亲。《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从幼儿的毛病儿,见个生眼儿的娘儿们就没説话先红脸;再要听见説媳妇儿那更了不得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就説媳妇儿也罢,也有这样‘当面鼓,对面锣’的説亲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