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
拼音:chí
释义:1.放松;松懈。2.解除;废除。
组词
松弛 弛缓 废弛 弛禁 弛懈 弛刑 懈弛 跅弛 弛张 弛弓拼音
chí笔顺
𠃍 一 ㇉ 𠃌 丨 乚同音字
拼音为chí的字 拼音为chi的字基础解释
松懈;放松:松~。详细解释
(形声。从弓,也声。本义:放松弓弦)
同本义:
弛,弓解也。——《说文》
弛弓尚角。——《礼记·曲礼》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左传·襄公十八年》
弧弓弛而不张。——《楚辞·谬谏》
又如:弛张(一松一紧。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
松弛,放松
弛,缓也。——《广雅》
四日弛力。——《周礼·大司徒》。注:“息徭役也。”
病热而筋弛。——《素问·刺要论》
又如:弛易(松慢;变换);弛纵(放纵);弛玩(松懈玩忽)
解除
令弛县。——《周礼·大司乐》。注:“释下之。”
弛周室之忧。——《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犹解也。”
又如:弛解(解除警卫);弛防(解除防备)
毁坏;废弃
庶民弛政。——《礼记·乐记》。注:“去纣时苛政也。”
弛侯。——《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注:“废也。”
文公欲弛 孟子之宅。——《国语·鲁语》
又如:弛力(舍弃力役的事情);弛政(除去苛政)
释放 。
如:弛狱(释放狱囚)
放下
弛于负担。——《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注:“去离也。”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弛仗(放下兵器);弛兵(放下武器);弛担(放下担子;推卸责任);弛卸(推卸)
延缓 。
如:弛期(延缓时日);弛沓(拖沓)
懈怠,松懈
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弛绝(松懈断绝);弛惰(松懈怠惰)
〈动〉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弛-中華語文大辭典弛弛ㄔˊchí1.解除;廢除。[例]廢~|~禁。2.放鬆;鬆懈。[例]鬆~|~緩|一張一~。3.〈書〉放鬆弓弦(與「張」相對)。[例]~弓。
弛-漢語大字典弛
《説文》:“弛,弓解也。从弓,从也。”段玉裁注:“弓解弦也,从弓,也聲。”
chí(旧读shǐ) 《廣韻》施是切,上紙書。支部。
(1)放松弓弦。与“张”相对。《説文·弓部》:“弛,弓解也。”《墨子·三辯》:“此譬之猶馬駕而不税,弓張而不弛。”《隋書·蘇威傳》:“正如張弓,非平世法也,後之君子,誰能弛乎?”明方以智《東西均·張弛》:“弓之為弓也,非欲張之乎?然必弛之養其力,乃能張之盡其用。”
(2)放松;松懈。《管子·五輔》:“薄徵斂,輕征賦,弛刑罰,赦罪戾,宥小過,此謂寬其政。”《隋書·李密傳》:“及出關外,防禁漸弛。”巴金《家》三十五:“瘦脸上的筋肉弛缓地动着。”
(3)解除;舍弃。《廣韻·紙韻》:“弛,釋也。”《集韻·紙韻》:“弛,捨也。”《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杜預注:“弛,去離也。”高誘注:“弛,舍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二》:“慶曆中,議弛茶鹽之禁及減商税。”
(4)延缓。《爾雅·釋詁下》:“弛,易也。”郭璞注:“相延易。”《戰國策·魏策二》:“請弛期更日。”《荀子·君道》:“天下之變,境内之事,有弛易齵差者矣,而人主無由知之,則是拘脅蔽塞之端也。”
(5)衰退,减弱。《史記·吕不韋列傳》:“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三國志·魏志·明悼毛皇后傳》:“帝之幸郭元后也,(毛皇)后愛寵日弛。”
(6)放;放纵。《爾雅·釋詁下》:“矢,弛也。”郭璞注:“弛,放。”《管子·輕重甲》:“弛牝虎充市,以觀其驚駭。”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宋洪邁《容齋隨筆·裴潛陸俟》:“過寬必弛,既弛又將攝之以法。”又指开放。宋岳珂《桯史·嘉禾篇》:“其弛利源,與民共之。”
(7)毁坏。《國語·魯語上》:“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韋昭注:“弛,毁也。”宋蘇轍《寄孔武仲詩》:“池塘漫不知,亭榭日傾弛。”《金史·宣宗紀上》:“議弛諸處碾磑,以其水溉民田。”
(8)脱落。《集韻·紙韻》:“弛,落也。”《淮南子·説林》:“懸垂之類,有時而隧;枝格之屬,有時而弛。”高誘注:“弛,落也。”
(9)通“施(shī)”。施予,布散。《周禮·天官·小宰》:“六曰斂弛之聯事。”陸德明釋文:“弛,劉本作‘施’,音弛。”王引之述聞:“斂者聚也,施者散也。”《禮記·孔子閒居》:“弛其文德,協此四國。”鄭玄注:“弛,施也。”陸德明釋文:“弛,施如字。皇本作‘施’,布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í
1、[松弛]sōng chí
1.松散;不紧张:肌肉~。 2.(制度、纪律等)执行得不严格:纪律~。
2、[弛缓]chí huǎn
1.(局势、气氛、心情等)和缓:他听了这一番话,紧张的心情渐渐~下来。 2.松弛:纪律~。
3、[废弛]fèi chí
(政令、风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纪律~。
4、[弛禁]chí jìn
开放禁令。
5、[堕弛]duò chí
废弛。《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及 安 史 乱后,法度堕弛,大臣将帅竞治第舍,各穷其力而后止,时人谓之木妖。”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自 祥符 以来,万事堕弛。”
6、[旷弛]kuàng chí
谓玩忽职守。宋 李纲《与张相公书》之二五:“抚、吉、筠、袁 羣盗有名字者,并已招捕了当。实赖朝廷威德所及,获免旷弛,岂胜感惧!”《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川 陕 长吏、监押、巡检有旷弛者,代之。”清 侯方域《重修演武厅事记》:“某既镇归之五年,日勉循厥职,旷弛是惧!”
7、[浇弛]jiāo chí
1.谓社会风气衰颓。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萌俗浇弛,法令滋彰。” 2.轻浮少礼。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格言·闹房》:“浇弛无行之徒……以媟嬻之词相轧,以为笑乐。”
8、[弛侯]chí hòu
废射侯。《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弛侯,廷道不除。”范宁 注:“弛,废也。侯,射侯也。废侯不燕射。”
9、[寖弛]jìn chí
日渐松弛。《新唐书·狄仁杰传》:“﹝ 狄仁杰 ﹞即以首触柱,血流沬面。德寿 惧而谢。守者寖弛。”宋 李光《论制国用札子》:“近年以来,政出多门,法度寖弛。”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考其时,正 明 国末造,君闇臣煬,寖弛,无復纲纪。”
10、[弛维]chí wéi
废弛的纲纪。
11、[弛政]chí zhèng
除去苛政。
12、[简弛]jiǎn chí
疏略放肆。
13、[蠲弛]juān chí
免除(赋税等)。
14、[弛紊]chí wěn
松弛紊乱。
15、[弛替]chí tì
犹废弃。
16、[弛落]chí luò
犹废弃。
17、[弛驭]chí yù
放松对马的驾御。比喻统治削弱。
18、[弛拙]chí zhuō
懈怠而无能。
19、[弛怠]chí dài
懈怠,放松。
20、[弛柝]chí tuò
废巡更。
21、[弛慢]chí màn
懈怠轻忽。
22、[乖弛]guāi chí
犹废弛。
23、[涣弛]huàn chí
涣散。
24、[坍弛]tān chí
山坡、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25、[穨弛]tuí chí
脱落;弃置。清 朱仕琇《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韜櫝藏器,未竟其施,乃穨弛朝服,黑髮坚齿,与二三野者,磯钓岫游。”
26、[倾弛]qīng chí
倒塌残破。
27、[懦弛]nuò chí
软弱懈怠。
28、[偷弛]tōu chí
苟且松弛。
29、[纵弛]zòng chí
1.放纵恣肆。 2.松懈;放松。
30、[弛职]chí zhí
失职。
31、[放弛]fàng chí
放纵。
32、[弛骋]chí chěng
奔驰。
33、[弛旷]chí kuàng
懈怠荒废。
34、[弛绝]chí jué
废绝;绝灭。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方今 汉 室陵迟,纲维弛絶。”《宋书·礼志三》:“汉 饗国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胙运尽,普天弛絶,率土分崩。”《世说新语·言语》“温嶠 初为 刘琨 使”刘孝标 注引《语林》:“既坐,陈説九服分崩,皇室弛絶。晋 王君臣,莫不歔欷。”
35、[弛纵]chí zòng
松弛;松散;放任。
36、[弛放]chí fàng
松弛。
37、[弛力]chí lì
止息劳役。
38、[弛玩]chí wán
松懈玩忽。
39、[弛卸]chí xiè
犹推卸。
40、[惰弛]duò chí
怠惰松懈。
近义词
反义词
chí
1、[张]zhāng
1.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嘴。~翅膀儿。~弓射箭。一~一弛。 2.陈设;铺排:~灯结彩。大~筵席。 3.扩大;夸张:虚~声势。 4.看;望:东~西望。 5.商店开业:新~。开~。 6.a)用于纸、皮子等:一~纸。两~画。十~皮子。三~铁板。b)用于床、桌子等:一~床。四~桌子。七~犁。c)用于嘴、脸:两~嘴。一~脸。d)用于弓:一~弓。 7.二十八宿之一。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