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
拼音:yàn
释义:1.较低的挡水构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2.渠道或水槽中的一种量水设备,称为量水堰。3.古代水利工程名,如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山河堰。
组词
堰堨 堤堰 陂堰 围堰 堰埭 堰塘 塘堰 堰高 沟堰 堰负荷 堰塞湖 百尺堰 千金堰 都江堰 第十堰 古堰流碧拼音
yàn笔顺
一 丨 ㇀ 一 丨 𠃍 一 一 𡿨 丿 一 ㇄同音字
拼音为yà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较低的挡水构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详细解释
(形声。从土,匽( yàn)声。本义:拦河坝)
同本义
东出千金堰。——《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
堰,潜堰也,潜筑土以壅水也。——《广雅》
长分桥西有千金堰。——《洛阳伽蓝记》
又如:都江堰;堰塘(筑有堤堰的蓄水池);堰埭(截水的土堰);堰埭(壅水的土坝)
田边用以分界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埂 。
如:堰上塌了个小壑
池塘
桌椅板凳在田里堰里飘着。——闻一多《荒村》
又如:一口堰;满满的一堰水
堵 [水];挡 [水]
堰,壅水也。——《说文》
谁家能堰东流水?——唐· 卢照邻《行路难》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堰-中華語文大辭典堰堰丨ㄢˋyàn較低的擋水壩。[例]堤~|都江~(在四川)。
堰-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堰土912ㄧㄢˋyàn名擋水的土堤。《南史.卷五五.夏侯詳傳》:「夔乃率軍人於蒼陵立堰,溉田千餘頃。」動阻擋。唐.盧照鄰〈行路難〉:「誰家能駐西山日?誰家能堰東流水?」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下.粵西遊日記二》:「東面危崖獨展,與西高峰麓相對成峽。峽南堰水為塘。」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àn
1、[围堰]wéi yàn
围绕基坑施工区修筑的、用以用施工区的水排除的一种临时性不透水的构筑物(如填有粘土的板桩或金属板)
2、[塘堰]táng yàn
塘坝。
3、[堰塘]yàn táng
筑有堤堰的蓄水池。
4、[堤堰]dī yàn
堤坝;堤:整修~。
5、[堰门]yàn mén
设置在堰口用以调节堰的高度的。
6、[九堰]jiǔ yàn
泛指溪渠。
7、[地堰]dì yàn
环绕田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较低的建筑物。
8、[石堰]shí yàn
用以挡水、溢流的石筑低坝。可抬高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
9、[剌堰]là yàn
一种阻拦河水改流的堤堰。
10、[陂堰]bēi yàn
蓄水池。
11、[沟堰]gōu yàn
沟渠土堰。《宋史·英宗纪》:“甲寅,赏知 唐州 赵尚宽 修沟堰,增户口,进一官,赐钱二十万。”《新华月报》1964年第2期:“结合整修沟堰和田间管理等,开展消灭钉螺的活动。”
12、[堰埭]yàn dài
壅水的土坝。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
13、[软堰]ruǎn yàn
用粗茭细石筑成的一种挡水建筑物。
14、[堰堨]yàn ài
截水的土堰。
15、[畦堰]qí yàn
田间蓄水的堤岸。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 秭归 ﹞县东北数十里,有 屈原 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 屈 田之称也。”《魏书·杨椿传》:“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百户,年常发夫三千,草三百车,修补畦堰。”
16、[塄堰]léng yàn
塄坎。
17、[堰高]yàn gāo
指挡水围堰最大高。
18、[沙堰]shā yàn
用沙石等筑成的拦河坝。
19、[建堰]jiàn yàn
堰坝的建造(如建在溪流中用以捕鱼)
20、[水堰]shuǐ yàn
挡水的低坝。
21、[渠堰]qú yàn
亦作“渠匽”。拦水或巩固堤防的建筑物。《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赢絀,府然若渠匽櫽栝之於己也。”杨倞 注:“渠匽,所以制水。”《新唐书·百官志三》:“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泽、津梁、渠堰、陂地之政。”马烽《三年早知道》:“过了 红豆庄 只见前边出现了一条新修的大水渠,远远看见渠堰旁有三四个人,忙忙碌碌不知在干什么。”
22、[都江堰]dū jiāng yàn
中国著名水利工 程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出口处。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领导修筑而成。渠首由都江鱼 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都江鱼嘴把江水分成内外两江,外江是主流,用以泄洪,也可 灌溉;内江经开凿的宝瓶口进入成都平原,可灌田20万公顷。
23、[堰塞湖]yàn sè hú
河道或山谷因山崩、冰碛(qì)物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如黑龙江省南部的镜泊湖,就是牡丹江部分河道被火山熔岩阻塞而成。
24、[千金堰]qiān jīn yàn
即 千金堨。
25、[堰负荷]yàn fù hè
沉淀池每米出水堰长度,
26、[稳堰堰]wěn yàn yàn
不慌不忙。
27、[秦堰楼]qín yàn lóu
因都江堰建于秦国而得名。
28、[百尺堰]bǎi chǐ yàn
古堤坝名。
29、[第十堰]dì shí yàn
位于日本西南部四国岛上的大河吉野川距入海口14公里处第十村附近,建有一座为向左岸引水的拦河坝,叫作"第十堰".。
30、[古堰流碧]gǔ yàn liú bì
“古堰流碧”,居“成都十景”之首,形容的是都江堰的秀美景色。入选理由:都江堰,不仅是天府之国的源头。它,也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