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
拼音:miào
释义:1.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地方。2.供奉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3.旧指朝廷,如“庙堂”;今也常用来借指某单位或处所。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4.庙号。5.庙会,设在寺庙里或附近的集市。6.(Miào)姓。
组词
佛庙 家庙 寺庙 孔庙 太庙 宗庙 祖庙 文庙 庙会 土地庙 关帝庙 娘娘庙 神女庙 残灯末庙 冷庙烧香 宗庙丘墟 不迁之庙 庙堂文学 神谟庙筭 火烧祆庙拼音
miào笔顺
丶 一 丿 丨 𠃍 一 丨 一“广”上点居中,横画稍短,撇画斜度、长度适中。“由”大小适中,外框上宽下窄,竖画居中出头。
同音字
拼音为miào的字 拼音为miao的字基础解释
1.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宗~。家~。 2.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寺~。土地~。文~。岳~。山顶上有一座~。 3.指朝廷:~堂。廊~。 4.已死皇帝的代称:~号。~讳。 5.庙会:赶~。详细解释
(形声。从广( 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廟,尊先祖貌也。——《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
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广雅·释天》
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尔雅·释宫》
寝庙必备。——《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
复于小庙。——《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
太庙,天子明堂。——《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庙成。——《战国策·齐策四》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贾谊《过秦论》
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至八月朝,诣庙中坐。——《搜神记》
藏之于庙。——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又如:少年告庙;庙视道士(庙中管香火的道人);庙主(庙中的牌位;总管全庙事务的僧道);庙见(新妇谒见祖庙);庙祝(管庙里香火的人);庙貌(宗庙中供奉的祖先像);庙堂(宗庙);庙社(宗庙和社稷)
古时供奉神佛的处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
庙在山之西。——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庙有小姑像;小艇游庙中;方立庙门;土地庙;城隍庙
古时供奉祭祀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
诏为亮立庙于 沔阳。——《三国志》
又如:文庙(孔庙);武庙(关公庙);岳庙
“朝廷”的代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庙算(朝廷议定的克敌谋略);庙谋(朝廷的谋略);庙朝(专指朝廷);庙略(朝廷的谋略);庙廊(朝廷;借指天子)
古代贵族住房的前厅,王宫和庙宇的前殿都称庙
宫前曰庙,后曰寝。今王宫之前殿,士大夫之听事是也。——《六书故》
已死皇帝在宗庙中的称呼
及英庙崩, 溥预有入阁之喜。——《典故纪闻》
又如:庙号;庙讳
庙会 。
如:赶庙;去庙买点东西
祭祀;立庙祭祖
(季春之月)以共郊庙之服。——《吕氏春秋》
又如:庙祀(即太祝;立庙奉祀);庙食(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庙-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廟
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庙 miào
名宗庙;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过秦论》:“一夫作乱而七~隳。” 又: 名供奉神、佛、圣贤的处所。《过小孤山大孤山》:“~在山之西麓。”今有“山神庙”、“观音庙”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iào
1、[寺庙]sì miào
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庙宇。
2、[庙宇]miào yǔ
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供奉神佛、进行祭祀活动的建筑和地方。如关帝庙、妈祖庙等。
3、[孔庙]kǒng miào
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庙。
4、[庙会]miào huì
于规定的日子在寺庙内外进行焚香祷告活动和交易的聚会。
5、[土地庙]tǔ dì miào
供奉土地神的庙。有的地区也叫土地堂。
6、[庙门]miào mén
1.宗庙、寺庙的门。 2.特指殡宫的门。
7、[宗庙]zōng miào
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
8、[神庙]shén miào
1.帝王的宗庙。唐 李商隐《南朝》诗:“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2.犹佛寺。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赵 建武 八年,比释 道龙 和 上竺 浮图澄,树德劝化,兴立神庙。” 3.称 宋神宗 赵顼。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且 英宗 受天下於 仁祖,故 神庙 所以养 慈圣光献 者备极隆厚。”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下》:“介甫 初以 唐 虞 之事责 神庙,以 皋、夔、稷、契 自任,汉 唐 而下皆所不道,何其高也。” 4.称 明神宗 朱翊钧。明 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神庙 天性至孝,上事圣母,励精勤政。”
9、[文庙]wén miào
祭祀孔子的庙宇。
10、[祖庙]zǔ miào
供祀祖先的宫庙。
11、[家庙]jiā miào
见家祠。
12、[庙堂]miào táng
1.庙宇。 2.指朝廷。
13、[太庙]tài miào
明清帝王祭祖的宗庙建筑。现存的太庙建筑仅有北京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明嘉靖二十四年(1544)重建至现存规模。平面为矩形,有两重围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依次有戟门、前殿、中殿和后殿等。其墙内、墙外广植柏树,烘托出整体建筑群的凝重与肃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大庙]dà miào
太庙。
15、[高庙]gāo miào
1.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具体所指随文而定。(1)指 汉高祖 刘邦。《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 高庙、太后何?’”(2)指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 乾隆)。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杭州 徐文穆 公,本为国朝贤相,乾隆 九年,引疾去位。高庙 赐诗,以宠其行云。”康有为《将至桂林望诸石峰》诗:“倪迂 狮林 少奥诡,高庙 叹慕力追摹。”陈迩冬 等注:“高庙 指 清高宗(乾隆帝,名 弘历。)” 2.宗庙。《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建武 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於 洛阳,立郊兆于城南。”李贤 注:“光武 都 洛阳,乃合 高祖 以下至 平帝 为一庙,藏十一帝主於其中。”
16、[庙号]miào hào
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17、[岳庙]yuè miào
1.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东岳庙。 2.指岳飞庙。详“岳飞庙”。
18、[武庙]wǔ miào
供奉关羽的庙,也指关羽、岳飞合祀的庙。
19、[圣庙]shèng miào
奉祀孔子的庙。
20、[小庙]xiǎo miào
1.古代帝王高祖以下的庙,与“大庙”对言。《周礼·夏官·祭仆》:“大丧,復于小庙。”郑玄 注:“小庙,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 2.帝王之庶出者为其生母所立之庙。《梁书·武帝纪中》:“﹝ 天监 元年﹞冬十一月己未,立小庙。”此即 梁太祖 庶母之庙。《隋书·礼仪志二》:“又有小庙,太祖太夫人庙也。非嫡,故别立庙。”
21、[庙算]miào suàn
亦作“庙筭”。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谋划。
22、[廊庙]láng miào
指朝廷。
23、[坛庙]tán miào
坛庙建筑是中华民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文庙、武庙、泰山岱岳庙、嵩山嵩岳庙、太庙,各地还有祭社稷的庙,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24、[双庙]shuāng miào
奉祀两位功臣的庙。
25、[三庙]sān miào
指古代大夫为供祀祖先所立之庙。
26、[庙祝]miào zhù
寺庙中管香火的人。
27、[塔庙]tǎ miào
塔。亦泛指寺塔。《魏书·释老志》:“塔亦胡言,犹宗庙也,故世称塔庙。”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塔庙:塔婆,或义译为庙。”唐 杜甫《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衞。”《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五年》:“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胡三省 注:“佛弟子收奉舍利,建宫宇,号为塔,亦胡言,犹宗庙也,故世称塔庙。”参见“塔”。
28、[飨庙]xiǎng miào
帝王祭祖庙。饗,通“享”。
29、[庙乐]miào lè
宗庙音乐。多用于祭祀或颂德。《汉书·景帝纪》:“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清 吴伟业《读端清郑世子传》诗:“明 兴二百年,庙乐犹得失。”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翳彼乐府,风诗之遗,军歌激扬,庙乐典重,写哀凄厉,言情芬芳,足使丝篁叶奏,宫徵相和。”
30、[庙社]miào shè
1.宗庙和社稷。 2.以喻国家。
31、[庙庭]miào tíng
1.朝堂;朝廷。 2.宗庙;神庙。
32、[朝庙]cháo miào
1.祭奠于宗庙。《春秋·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后汉书·郑兴传》:“《春秋》书‘齐 小白 入 齐’,不称侯,未朝庙故也。”清 恽敬《顾命辨下》:“踰年即位必朝庙,朝庙必改元。” 2.指朝廷与宗庙。《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桓公 乃命三国各具版筑……更为建立朝庙,添设庐舍。”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古者,《风》採之民间,《雅》《颂》歌之朝庙。”
33、[庙卫]miào wèi
指寺塔。
34、[龙庙]lóng miào
指龙王庙。
35、[庙论]miào lùn
朝廷对政事的议论。
36、[二庙]èr miào
指父和祖父之庙。
37、[九庙]jiǔ miào
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 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汉书·王莽传下》:“取其材瓦,以起九庙。”晋 潘岳《西征赋》:“由伪 新 之九庙,夸宗 虞 而祖 黄。”清 顾炎武《井中心歌》:“有 宋 遗臣 郑思肖,痛哭 元 人移九庙。”清 戴名世《徐节妇传》:“数百年故国,威灵震薄海外,而一旦九庙隳,子孙夷,彼公侯将相,未闻有一如节妇者。”
38、[庙牲]miào shēng
宗庙祭祀用的牲畜。
39、[庙像]miào xiàng
亦作“庙象”。庙中神像。
40、[庙院]miào yuàn
1.指名门望族世有官祭的宗祠。 2.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