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
拼音:tiē
释义:1.粘(zhān),把一种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粘附(跟“揭”相对)。2.靠近,紧挨。3.添补,补助。4.贴补的费用。5.膏药一张叫一贴。6.同“帖”。
组词
津贴 贴题 补贴 体贴 贴心 录贴 揭贴 贴标签 贴饼子 锅贴儿 招贴画 贴隔壁 体贴入微 体贴入妙 财政补贴 服服贴贴 建筑贴膜 卖儿贴妇 装饰贴纸拼音
tiē笔顺
丨 𠃍 丿 丶 丨 一 丨 𠃍 一“贝”外框上下等宽,撇从中间先竖后撇出,点画位置恰当。“占”竖正直,横稍短,下口大小适中,中心与上竖相对。
同音字
拼音为tiē的字 拼音为tie的字基础解释
1.粘,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金。粘~。剪~。 2.靠近,紧挨:~近。~切(密合、恰当、确切)。~心。 3.添补,补助:补~。津~。倒(dào)~。~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 4.同“帖”。 5.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详细解释
(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同本义
民日贴妇卖儿。——《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贴钱(典钱;质钱);贴典(典质;典押);贴子(典押儿子)
贴补。补偿,补益 。
如:贴夫(供生活费的姘夫);津贴;贴赠(要民补贴漕运亏损);贴润(津贴;贴补);贴赔(贴补赔偿);贴截银(赠贴漕截的银两);贴费(贴补耗费);贴纳(贴补交纳)
粘附;附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李贺《马诗》
无不平帖石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贴落(室内四壁张或悬挂的字画等陈设);贴边;贴花;剪贴资料;贴标语;贴在墙上;贴挂(张贴悬挂);贴例(贴出的条例)
切近,挨近
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又如:贴恋(怜惜,体贴);贴怪(为男女搞不正当关系进行撮合);体贴;贴身(泛指亲近的人);贴心;贴衬(垫衬);贴脸(脸和脸相贴);贴靠(挨近;靠拢);贴邻(近邻;隔壁邻居)
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
出了场来,自道头一个就是他贴出,不许进二场了。——《初刻拍案惊奇》
补偿费 。
如:米贴;房贴
靶心 [bull's-eye]
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金史》
通“帖”。适合,妥当 。
如:贴妥(妥当、适当);贴谱(合乎准则或实际);贴调(合拍。不走调);贴意(贴心,合意);贴理(合乎情理)
膏药的一张 。
如:一贴膏药
〈动〉
〈名〉
〈形〉
〈量〉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贴贴-汉语大词典贴贴安稳;平静。
●金赵秉文《缺月挂疏桐》词:“乌鹊不多惊,贴贴风枝静。”
同:貼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iē
1、[贴身]tiē shēn
1.(~儿)属性词。紧挨着身体的:~儿的小褂儿。 2.合身;可体:他裁的衣服穿了~。 3.属性词。指跟随在身边的:~丫鬟。~保镖。
2、[张贴]zhāng tiē
贴(布告、广告、标语等):~告示。
3、[贴画]tiē huà
1.贴在墙上的年画、宣传画等:百寿图~。 2.火柴盒或其他器物上贴的画片。
4、[贴补]tiē bǔ
tiē bǔ的又音。义同“贴补tiē bǔ”。
5、[体贴入微]tǐ tiē rù wēi
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6、[贴心]tiē xīn
最亲近;最知己:~话。~的朋友。
7、[补贴]bǔ tiē
1.贴补:~家用。~粮价。 2.贴补的费用:福利~。副食~。
8、[贴近]tiē jìn
1.紧紧地挨近;接近:~生活。老头儿把嘴~他的耳朵边,低低地说了几句。 2.亲近:找~的人说说心里话。
9、[粘贴]zhān tiē
用胶水、糨糊等使纸张或其他东西附着在另一种东西上:~标语。
10、[贴合]tiē hé
贴切吻合。
11、[体贴]tǐ tiē
细心忖度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切、照顾:~入微(多指对人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周到)。
12、[紧贴]jǐn tiē
紧紧地贴近,靠近。
13、[贴息]tiē xī
1.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 2.用期票调换现款时所付出的利息。
14、[贴纸]tiē zhǐ
背面带有粘性,正面有图案,可起到装饰或提醒作用的纸片。
15、[贴切]tiē qiè
(措辞)恰当;确切:比喻要用得~,用得通俗。
16、[贴现]tiē xiàn
拿没有到期的票据到银行兑现或做支付手段,并由银行扣除从交付日至到期止这段时间内的利息。
17、[贴水]tiē shuǐ
1.中国旧时银钱业用语。指本地不同资金间的调换或两地间汇兑因币值不同或供求关系不同而在比价上的扣减。 2.在外汇市场上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的差额。
18、[贴士]tiē shì
指“供参考的资料”或者“提醒、提示别人的信息”。
19、[锅贴]guō tiē
1.在铛上加少量的油和水烙熟的饺子。 2.喻耳光。京剧《贵妃醉酒》:“[娘娘]打了我三个锅贴儿。”
20、[倒贴]dào tiē
指该收的一方反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这东西别说卖钱,就是~些钱送人都没人要。
21、[贴面]tiē miàn
任何材料的内墙衬里。
22、[黏贴]nián tiē
1.黏附张贴。 2.比喻记住。
23、[贴花]tiē huā
在纺织品上缝上布制的彩色花作装饰。
24、[贴钱]tiē qián
1.典钱;质钱。 2.找还的馀款。俗称找头。 3.贴补钱财。
25、[敷贴]fū tiē
词语解释◎ 敷贴 敷布粘贴敷贴膏药
26、[贴金]tiē jīn
在神佛塑像上贴上金箔。比喻美化、夸耀(含贬义):别往自己脸上~。
27、[转贴]zhuǎn tiē
在网络的论坛上发言叫帖子。转帖就是把其它论坛上的发言或者其它地方的文章文字一字不漏地发表并且注明出处的行为(尊重版权)。
28、[剪贴]jiǎn tiē
1.把资料从书报上剪下来,贴在卡片或本子上。 2.一种手工工艺,用彩色纸等剪成人或东西的形象,贴在纸或别的东西上。
29、[贴子]tiē zǐ
1.典押儿子。《南齐书·周颙传》:“亦有摧臂斮手,苟自残落,贩佣贴子,权赴急难。” 2.柬帖。清 李渔《意中缘·卷帘》:“待我明日写一个贴子送到兵马司去,打断你的狗筋。” 3.告示。王汶石《风雪之夜·大木匠》:“你,出个贴子吧!上头写明:是男是女,多大年纪,长胡子没长,穿的啥袄啥裤,几时出走。” 4.即贴子词。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翰苑岁供禁中立春、端午贴子,前后多矣,率多拟效旧语,故少新意。”参见“贴子词”。
30、[服贴]fú tiē
1.亦作“服帖”。犹平整。 2.驯服。 3.谓心情平复或舒畅。 4.方言。敬服。
31、[招贴]zhāo tiē
贴在街头或公共场所,以达到宣传目的的文字、图画。
32、[伏贴]fú tiē
同“伏帖”
33、[妥贴]tuǒ tiē
1.十分合适,恰当。 2.令人满意地。
34、[卡贴]kǎ tiē
1、手机在用软件无法解锁的情况下,使用的解锁工具。2、一种印有各种个性图案的水晶贴膜,与交通卡、餐卡、门卡等各类国际统一信用卡尺寸射频卡的尺寸相同,可以贴到上述各种卡的表面,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
35、[贴边]tiē biān
1.挨边;沾边:你说的话和事实不贴边儿。 2.缝在衣服里子边上的窄条,一般跟面儿用同样的料子。
36、[贴剂]tiē jì
贴剂系指可粘贴在皮肤上,药物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现代透皮吸收制剂是一种通过皮肤吸收,并可通过控释机制按病情需要剂量,快速、持久进入全身的贴片或贴剂药物。
37、[熨贴]yù tiē
同“熨帖”
38、[贴实]tiē shí
安定;安稳。 3.〈方〉亲密;贴心。 4.〈方〉身体结实。
39、[贴体]tiē tǐ
1.紧贴肤体。南唐 冯延巳《抛球乐》词:“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宋 欧阳修《少年游》词:“寒轻贴体风头冷,忍抛弃、向秋光。”《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却説 陈大郎 有了这珍珠衫儿,每日贴体穿着,便夜间脱下,也放在被窝中睡,寸步不离。” 2.犹贴心。《禅真逸史》第七回:“这些念佛的女众……你我互相告诉,有説媳妇不孝的,有讲儿子不肖的;这个恨夫主不贴体,那个怨家道甚艰难。”《禅真后史》第十一回:“郁氏 道:‘……我死后,相公孤幃寂寞,独枕凄凉,纵有使女们承值,终非贴体。’” 3.方言。合身。《说岳全传》第三五回:“那 施全 在旁,看他穿上一副就身贴体的黄金甲,横勒丝蛮带,翻身跳上了浑红马。”
40、[贴题]tiē tí
切合题目:着墨不多,但是十分~。
近义词
反义词
tiē
1、[揭]jiē
1、[揭]qì
1.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2.使隐瞒的事物显露。3.高举。4.标示。5.扛,持。6.姓。
提起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