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
拼音:xié
释义:1.亦作“脇”。亦作“脋”。2.身躯两侧自腋下至腰上的部分。亦指肋骨。3.旁边。4.挟持。5.逼迫,威吓。6.通“翕”。收缩。7.通“拹(搚)”。折;拉。8.姓。晋有胁施。见《金石萃编》卷九《晋皇帝三临辟雍盛德颂碑》题名。
拼音
xié笔顺
𠃌 丿 𠃌 丿 𠃌 丿 丨 𠃌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xié的字 拼音为xie的字基础解释
见“胁”。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脅-中華語文大辭典脅胁ㄒ丨ㄝˊxié1.人體從腋到腰的部分。[例]兩~。2.逼迫;強迫。[例]~迫∣威~∣天地不能~。
脅-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831.【脅】(脇)
一從腋下到肋骨盡處的部分。揚雄解嘲:“折脅拉髂。”(拉là:折,扳斷。髂kà:腰骨。)
二威脅。鄒陽獄中上梁王書:“脅於位勢之貴。”偽古文尚書胤征:“脅從罔治。”
三讀xī。收歛。又寫作“翕”。
[脅肩]把雙肩收歛,表示恐懼或恭順。孟子滕文公下:“脅肩諂笑。”漢書吳王濞傳:“脅肩絫足。”(絫:同“累”。)揚雄解嘲:“翕肩蹈背。”
[脅息]歛息,因恐懼而不敢大口喘氣。宋玉高唐賦:“股戰脅息。”(股戰:兩腿發抖。)漢書嚴延年傳:“豪強脅息。”
按:“脅”字舊讀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