帊
拼音:pà
释义:1.〈书〉同“帕”。
组词
帊首 布帊 纸帊拼音
pà笔顺
丨 𠃌 丨 𠃍 丨 一 乚同音字
拼音为pà的字 拼音为pa的字基础解释
1.双幅的帛。 2.同“帕”。详细解释
两幅宽的帛
帊,帛三幅曰帊。——《说文新附》。郑珍新附考:“三者二之误”。
头巾 。
如:帊头(幞头)
巾帕
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三国志·魏志》
道士所披之衣
见其散发被黄巾帊。——《南史·隐逸传上》
覆盖物品的巾
以黄纹帊蔽之。——《太平广记》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帊-中華語文大辭典帊ㄆㄚˋpà用來擦拭手、臉的紡織品,多為方形。通「帕」。[例]羅~|解~為贈。
帊-中華大字典1、帊讀音:普駕切,音帕,禡韻。釋文:
❶帛三幅曰~。見《說文》。
❷頭巾也。〔蘇軾詩〕:絳~蒙頭讀道書。
❸帳也。《西京雜記》:表以牙籖。覆以金~。
2、帊讀音:披巴切,音葩,麻韻。釋文:殘帛。見《集韻》。
3、帕讀音:普駕切,音帕,禡韻。莫白切,音陌,陌韻。釋文:
❶~腹。橫~其腹也。見《釋名釋衣服》。〔今俗稱手巾曰~。讀若怕。亦讀若拍〕。
❷~米爾。中亞西亞之高原。爲中英俄三國之接壤處。英文Pamil。
4、帕讀音:莫轄切,音帓,黠韻。釋文:~額首飾。見《玉篇》。
〔按韓愈元和聖德詩。以紅~首。卽本此義〕。
5、袙讀音:普駕切,音怕,禡韻。釋文:
❶帊幞也。《後漢輿服志》:秦雄諸侯。乃加其武將首飾。爲絳~以表貴賤。
❷~腹。古兩當也。今南人曰背心。北人曰坎肩。《廣雅釋器》:裲襠謂之~腹。《疏證》:裲襠、蓋本作兩當。鄭注鄕射禮云。直心背之衣曰當。釋名云。裲襠、其一當胷。其一當背也。帕腹。橫陌其腹也。帕、與~同。
❸帊或字。《集韻》:帊。博雅、帳也。或作帕、~。
〔按帳當爲幞。一切經音義兩引廣雅。帊、幞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à
1、[帊首]pà shǒu
即幞头。
2、[纸帊]zhǐ pà
铺垫或覆盖盛器的纸片。
3、[布帊]bù pà
1.布制的头巾。 2.布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