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
拼音:nà
释义:1.入;使入。2.收藏;藏入。3.引进;接受。4.取;娶。参见“納婦”。5.结交。6.贡献;缴纳。7.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财货于官府取得监生亦称纳。参见“納監”、“納馬”。8.穿;着。谓以脚跟着入鞋中。9.归还。参见“納禄”。10.停,留。参见“納步”。11.播;下。参见“納種”。12.见“納納”。沾湿貌。13.见“納納”。包容貌。14.用同“捺”。按下。15.用同“捺”。低,低下。参见“納頭”、“納拜”。16.用同“呐”。参见“納喊”。呐喊。17.通“衲”。补缀,粗缝。18.通“衲”。引申为粗劣。参见“納布”。19.通“軜”。古代驷马车上两旁两匹马的内侧缰绳。20.姓。元代有纳麟。见《元史》本传。
拼音
nà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丨 𠃌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nà的字 拼音为na的字基础解释
见“纳”。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納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納納ㄋㄚˋ ㄋㄚˋnà nà①廣大能包容的樣子。唐.杜甫〈野望〉詩:「納納乾坤大,行行郡國遙。」②濡溼的樣子。《楚辭.劉向.九歎.逢紛》:「裳襜襜而含風兮,衣納納而掩露。」
納納-辞源3【納納】㊀濡濕貌。楚辭 漢 劉向 九歎 逢紛:“裳襜襜而含風兮,衣納納而掩露。”注:“納納,濡濕貌也。”㊁包容貌。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三七 野望:“納納乾坤大,行行郡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