嶔
拼音:qīn
释义:1.高而峻险。2.傾斜。参见“嶔斜”、“嶔㠌”。歪斜。
组词
嶔斜 嶔岑 嶔崟山拼音
qīn笔顺
丨 ㇄ 丨 丿 丶 一 一 丨 丶 丿 ㇀ 丿 ㇇ 丿 ㇏同音字
拼音为qīn的字 拼音为qin的字基础解释
见“嵚”。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嶔-中華語文大辭典嶔嵚ㄑ丨ㄣqīn1.參見【嶔崟】。2.參見【嶔崎】。
嶔-中華大字典1、嶔讀音:虛金切,音歆,侵韻。丘廉切,音屲,鹽韻。丘銜切,音嵌,咸韻。釋文:
❶山高峻皃。見《集韻》。
❷~巇。山險皃。見《集韻》。
❸~崟。山勢也。見《玉篇》。
❹同嵌。《集韻》:嵌。山嶮。亦作~。
2、嶔讀音:祛音切,音欽,侵韻。釋文:沙石。~岑也。《文選木華賦》:沙石之~。
3、嶔讀音:口嚴切,音謙,鹽韻。釋文:~巖。欹貌。《文選司馬相如賦》:~巖倚傾。
4、嶔讀音:口銜切,音嵌,咸韻。釋文:~巖。深貌也。《文選揚雄賦》:深溝~巖而爲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īn
1、[嶔岑]qīn cén
1.高峻。南朝 齐 陆厥《京兆歌》:“邐迤傍无界,嶔岑鬱上千。”明 刘基《沐浴子》诗:“登山望 汉 京,楼观蔚嶔岑。” 2.指高峻的山峰。清 成鹫《登太科峰顶》诗:“爱山登陟不辞劳,直上嶔岑振敝袍。”
2、[崊嶔]lín qīn
高耸突兀貌。
3、[嶔然]qīn rán
形容山石突出。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4、[嶔嵌]qīn qiàn
1.险峻不平。宋 韩维《孔先生以仙长老山水略录见约同游》诗:“缘源散讨不知极,但见洞穴争嶔嵌。” 2.指险峻的山。宋 谢翱《雨饮玲珑岩下》诗:“垂云起嶔嵌,衣被松与桂。”
5、[嶔岩]qīn yán
1.谓外倾的山岩。《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师出,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於 殽 之嶔巖,是 文王 之所辟风雨者也。’”明 李贽《其思革子》:“当其时,三人皆赴 楚,幸而同会於赴 楚 之途,不幸而同风雪於嶔巖之间。” 2.倾斜。《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盘石裖崖,嶔巖倚倾。”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嶔巖,欹貌。” 3.深邃。《文选·扬雄<甘泉赋>》:“崇丘陵之駊騀兮,深沟嶔巖而为谷。”李善 注:“嶔巖,深貌也。”
6、[嶔崟]qīn yín
高大;险峻。《文选·张衡<思玄赋>》:“嘉 曾氏 之归耕兮,慕 歷阪 之嶔崟。”张铣 注:“嶔崟,高貌。”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唐 骆宾王《帝京篇》:“桂殿嶔崟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清 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诗:“先我入深巖,嶔崟剖重嶂。”
7、[嶔冲]qīn chōng
突陷不平。
8、[嶔巇]qīn xī
险峻貌。
9、[崟嶔]yín qīn
高峻貌。清 王夫之《南岳赋》:“张其华盖,鬱为烟霞,崱屴崟嶔,天门嵖岈。”
10、[嶔邃]qīn suì
高大深邃。《南齐书·王慈传》:“今扃禁嶔邃,动延车盖,若使鑾驾紆览,四时临閲,岂不重增圣虑,用感宸衷?”
11、[嶔斜]qīn xié
歪斜。清 曹寅《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诗之二:“绳量马道不嶔斜,雁字排栽筑水沙。”
12、[崤嶔]xiáo qīn
即 崤山。崤山 又名 嶔崟山,故称。宋 曾巩《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又称 翕 尝令 澠池,治 崤嶔 之道,有黄龙白鹿之瑞。”参见“崤山”。
13、[嶔崎历落]qīn qí lì luò
见“嶔崎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