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
拼音:wǎn
释义:1.弯曲;曲折。2.仿佛;好像。
组词
宛转 宛若 宛然 浊流宛转 音容宛在 宛转悠扬 宛似 宛委山拼音
wǎn笔顺
丶 丶 ㇇ 丿 ㇇ 丶 𠃌 乚“宀”点画居中,横钩长短适中。下部两撇平行,上短下长;竖弯钩弯转自然,钩底要平,出钩向上。
同音字
拼音为wǎn的字 拼音为wan的字基础解释
1.曲折。2.仿佛。3.姓。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宀( mián),夗( 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形〉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温柔 。
如: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凹入;低洼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隆起
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顺利;顺遂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小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小雅·小宛》
〈副〉
似乎,好像;仿佛
宛然可遇。——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宛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
如: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1. 宛 [wǎn]
- 宛 [wǎn]
(形声。从宀( mián),夗( 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温柔 。
如: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凹入;低洼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隆起
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顺利;顺遂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小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小雅·小宛》
似乎,好像;仿佛
宛然可遇。——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宛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
如: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动〉
〈形〉
〈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宛宛-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宛宛ㄨㄢˇ ㄨㄢˇwǎn wǎn①盤旋屈曲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宛宛黃龍,興德而升。」②山路蜿蜒曲折。唐.張祜〈車遙遙〉詩:「碧川迢迢山宛宛,馬蹄在耳輪在眼。」③柔弱的樣子。清.納蘭性德〈秋千索.淥水亭春望〉詞:「煙絲宛宛愁縈挂,賸幾筆晚晴圖畫。」
宛宛-汉语大词典宛宛1.盘旋屈曲貌。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李善注:“《楚辞》曰:‘驾八龙之宛宛。’”
●今本《离骚》作“婉婉”。
王逸注:“婉婉,龙貌。”
●南朝宋谢灵运《缓歌行》:“宛宛连螭辔,裔裔振龙辀。”
●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2.谓山川道路蜿蜒曲折。
●唐张祜《车遥遥》诗:“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
●明何景明《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3.迟回缠绵貌。
●唐岑参《龙女祠》诗:“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
●明方孝孺《喜嘉猷秀才至》诗:“宛宛心所慕,盈盈日兴思。”
●明高启《送家兄西迁》诗:“匆匆逐途旅,宛宛谢亲戚。”
4.细弱貌。
●唐陆羽《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宛宛如丝柳,含黄一望新。”
●明陆粲《边军谣》:“宛宛娇儿未离母,街头抱卖供军装。”
●清纳兰性德《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之一:“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使吾身此时为幽燕老将,固亦不能提钢刀慧剑,驱此婴婴宛宛者于漠北。”
5.真切可见貌;清楚貌。
●《释名·释丘》:“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
●《释名·释州国》:“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为国都也。”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东园》:“渊映、瀍水二堂,宛宛在水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ǎn
1、[宛若]wǎn ruò
宛如;仿佛: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巨大的绿伞。
2、[宛然]wǎn rán
仿佛:~在目。这里山清水秀,~江南风景。
3、[宛转]wǎn zhuǎn
同“婉转”。
4、[宛如]wǎn rú
正像;好像:欢腾的人群~大海的波涛。
5、[宛似]wǎn sì
宛如。
6、[宛畅]wǎn chàng
婉转流畅。
7、[宛气]wǎn qì
郁结之气。
8、[延宛]yán wǎn
犹蜿蜒。曲折延伸貌。
9、[西宛]xī wǎn
即 大宛国 。 汉 西域 诸国之一。其地以产良马闻名。 南朝 宋 刘义恭 《白马赋》:“著献 西宛 ,表德 东京 。”参阅《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
10、[宛渠]wǎn qú
神话传说中的国名,其国在 咸池 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
11、[宛洛]wǎn luò
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 南阳 和 洛阳。常借指名都。汉 王逸《荔支赋》:“宛 洛 少年,邯郸 游士。”《文选·谢朓<和徐都曹>》:“宛 洛 佳遨游,春色满皇州。”张铣 注:“宛,南阳 也;洛,洛阳 也;皇州,帝都也。时都在 江 东,而言 宛 洛 者,举名都以言之也。”唐 王维《宿郑州》诗:“宛 洛 望不见,秋霖晦平陆。”明 陈子龙《平陵东》诗:“不逢时会岂失策,犹与 宛 洛 开先声。”清 陈梦雷《庚申上元同杨道声题汴梁旅店》诗:“喜遂京华约,初从 宛 洛 期。”
12、[宛潬]wǎn tān
亦作“宛亶”。亦作“宛澶”。回旋盘曲。
13、[宛蟺]wǎn shàn
盘旋屈曲貌。
14、[宛款]wǎn kuǎn
亦作“宛欵”。委婉诚恳。
15、[宛结]wǎn jié
郁结。
16、[宛尔]wǎn ěr
明显貌。真切貌。
17、[宛缛]wǎn rù
曲折细密。
18、[宛曼]wǎn màn
1.谓渺茫广远。 2.柔媚;婉转曼妙。
19、[陶宛]táo wǎn
陶朱公 范蠡 和 宛 地 孔氏 的并称。
20、[宛类]wǎn lèi
很象。
21、[宛首]wǎn shǒu
转头。
22、[宛曲]wǎn qǔ
1.辗转;曲折。宋 何薳《春渚纪闻·天尊赐银》:“虽 虚静 一时非意之祷,而造物者宛曲取付,盖亦巧矣。” 2.曲折婉转。《水浒传》第五一回:“宋江 宛曲把话来説 雷横 上山入伙。雷横 推辞:‘老母年高,不能相从。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却来相投。’”清 谭嗣同《报贝元徵书》:“今闻纷扰之规,恢扩宏义,开通鄙怀,不惜降志自责,宛曲引喻,擥察艾萧,中臣要害,此诚 嗣同 毕岁营营,期自制而不能者。”朱自清《短诗与长诗》:“短诗以隽永胜,长诗以宛曲尽致胜。”
23、[宛蜒]wǎn yán
同“宛延”。《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驂赤螭青虬之蚴蟉宛蜒。”颜师古 注:“蠖略、委丽、蚴蟉、宛蜒,皆其行步进止之貌也。”
24、[萦宛]yíng wǎn
萦回。
25、[宛陈]wǎn chén
医学用语,指血气郁滞。
26、[宛舌]wǎn shé
舌头卷曲。谓说不出话来。
27、[宛雏]wǎn chú
即鹓雏。传说中鸾凤一类的鸟。
28、[宛财]wǎn cái
积聚财物。
29、[宛媚]wǎn mèi
温柔妩媚。
30、[宛虹]wǎn hóng
弯曲的虹。
31、[宛叶]wǎn yè
二古邑的并称。
32、[宛演]wǎn yǎn
同“宛延”。唐 谢勮《游烂柯山》诗:“宛演横半规,穹崇翠微上。”
33、[宛笃]wǎn dǔ
1.婉曲而诚挚。 2.郁结。
34、[宛折]wǎn shé
婉转曲折。
35、[宛恼]wǎn nǎo
冤恼;冤枉。
36、[宛肖]wǎn xiāo
逼真;极象。
37、[宛驷]wǎn sì
即宛马。
38、[宛延]wǎn yán
长而曲折的样子。
39、[宛黄]wǎn huáng
黄黑色。
40、[宛脾]wǎn pí
兔肉酱。
yuān
1、[大宛]dà yuān
古国名。为 西域 三十六国之一,北通 康居,南面和西南面与 大月氏 接,产汗血马。大约在今 苏联 费尔干纳 盆地。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因其地产名马,后亦称骏马为“大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