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拼音:chuán
释义:1.传授。2.指所传授的东西。3.转授;遗留。4.让位;传代。5.延续;继承。6.传达;传送。7.传扬;流布;传播。8.传说;传闻。9.移动;转移。10.说;描述;表达。11.以画、写、拓等方式临摹原件。12.递解;逮捕。13.传讯;召唤。14.犹招致。15.传染。参见“傳人”。16.传导。如:传电、传热。17.通“轉”。改换方向;辗转。18.通“專”。集中在一件事上。
拼音
chuán笔顺
丿 丨 一 丨 𠃍 一 一 丨 一 丶 一 亅 丶同音字
拼音为chuán的字 拼音为chuan的字基础解释
1.有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傳-康熙字典傳
【子集中】【人字部】 傳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𠀤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又丁戀反。
◎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又【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又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又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𨻰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又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又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又叶重倫切,音𨻰。【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又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考證:〔【左傳·莊九年】傳乗而歸。註傳乗,乗他小車。〕 謹照原文省小字。〔【註】傳,直專反。〕 謹照原書註改釋文。〔【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度枕几不傳。〕 謹照原文簟度改簟席。〔【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註】張晏曰,信也,〕 謹按張晏曰云云乃漢書註,非周禮註。註字上增前漢文帝紀五字。
傳传1ㄔㄨㄢˊchuán1.由一方交給另一方,或由上一代交給下一代。[例]流~|~球|遺~|~承。2.教授;教導。[例]師~|~授|~道|~藝。3.輾轉散布。[例]~說|~染|宣~|~播。4.流通;接導。[例]~熱|~電|~導。5.下令叫、喚。[例]~喚|~令|立即~他進來。6.表達;流露。[例]~達|~神|眉目~情。7.姓。傳传2ㄓㄨㄢˋzhuàn1.解釋經義的書籍、著作。[例]《左~》|《毛~》|《公羊~》|《穀梁~》。2.記述某人生平事蹟的文字。[例]~記|自~。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uán
1、[風傳]fēng chuán
1.风传送。南朝 梁元帝《锺山飞流寺碑》:“清梵夜闻,风传百常之观,宝铃朝响,声扬千秋之宫。”唐 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诗:“云送 关 西雨,风传 渭 北秋。” 2.犹传闻。姚雪垠《燕辽纪事》:“并说风传 清 兵一旦攻破 松山,即将再一次大举入边,围困京城。” 3.风行流传。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二札风传一时。”郭小川《昆仑行》诗:“在那些原野中,虽不见 中南海 边的灯盏,却见 毛主席 的思想风传。” 4.指由传说得来的消息。郭希仁《从戎纪略》:“余回家,官场颇注意,有查拿之风传,宜急进省,不可无事而予人以可疑之端。”巴金《家》八:“兵打学生的事来得太突然了,虽然以前就有当局要对付学生的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