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
拼音:zhān
释义:1.毡子, 用羊毛等压成的片状物, 用于防寒或建筑业等。2.(Zhān)姓。3.一种像毡子的建筑材料。
组词
毡房 毡帽 毡子 毡裘 针毡 毛毡 油毡 擀毡 羊毛毡 如坐针毡 坐卧针毡 旧物青毡 啮雪吞毡拼音
zhān笔顺
丿 一 一 乚 丨 一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zhān的字 拼音为zhan的字基础解释
用羊毛等压制成的块状、片状物: ~鞋。 ~垫。 油毛~。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毡-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氈
毡-漢語大字典毡
同“氈”。《正字通·毛部》:“毡,俗氈字。”宋王禹偁《和廬州通判李學士見寄》:“除却清貧入詩詠,山城坐客冷無毡。”元王仲元《斗鵪鶉》:“唤家僮且把毡簾下,教侍妾高燒絳紗。”按:今为“氈”的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ān
1、[毛毡]máo zhān
毡子。
2、[毡帽]zhān mào
毡制的帽子。
3、[毡房]zhān fáng
牧区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蒙在木架上做成。
4、[毡子]zhān zi
用羊毛等轧成的像厚呢子或粗毯子似的东西。
5、[油毡]yóu zhān
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有韧性,不透水,用来做屋顶、地下室墙壁、地基等的防水、防潮层。也叫油毛毡。
6、[地毡]dì zhān
室内铺地的毡。
7、[毡帐]zhān zhàng
毡制的帐幕。
8、[毡包]zhān bāo
1.毡房;我国北部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 2.毡制的包儿。
9、[毡裘]zhān qiú
1.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毛制的衣服。 2.指代北方民族。
10、[寒毡]hán zhān
1.亦作“寒氊”。1.《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郑虔 ﹞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 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后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明 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数载困寒毡,遭遇明扬简微贱。” 2.指清苦的读书人。清 钱谦益《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澹泊自将,不改寒毡之雅志。”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两浙校官集》:“其诗集於 咸丰 告成,虽采辑未徧,而发潜阐幽,琳瑯满目,亦足为寒氊生色。”
11、[毡幄]zhān wò
1.即毡帐。 2.匈奴族以毡制的篷帐为居室,因用以借指匈奴王廷。
12、[毡邸]zhān dǐ
亦作“氊邸”。铺有毡的坐榻和以凤凰羽为饰的屏风。语出《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氊案,设皇邸。”贾公彦 疏:“张毡案者,案谓牀也,牀上著毡即谓之毡案;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唐 杜甫《有事于南郊赋》:“掌次閲氊邸之则,封人考壝宫之旨。”氊,一本作“毡”。
13、[池毡]chí zhān
有边饰的毛毡。
14、[毡案]zhān àn
铺有毡的坐榻。
15、[毡衫]zhān shān
毡制的衣衫。
16、[戎毡]róng zhān
西域出产的用鸟兽细毛制的毡子。
17、[吞毡]tūn zhān
汉 苏武 于 武帝 天汉 初出使 匈奴,匈奴 欲降之,武 不屈,被幽大窖中。断饮食,武 啮雪,与毡毛并吞之。后徙 北海,杖节牧羊十九年。及还,须发尽白。事见《汉书·苏武传》。后以“吞毡”为坚贞不屈之典。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六:“纪文达 弔以七律二章,有云:‘延陵 掛剑心相许,属国 吞毡志竟成。’”苏曼殊《落日》诗:“谁知 北海 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18、[毡根]zhān gēn
羊肉的别称。
19、[啮毡]niè zhān
咬吞毡毛充饥。常用以比喻坚贞不屈。典出《汉书·苏武传》。
20、[无毡]wú zhān
没有毡子。唐 郑虔 为国学 广文馆 博士,在官贫约,杜甫 赠诗有“坐客寒无毡”句。见《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后以“无毡”为居官清寒之典。唐 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 苏司业,时时与酒钱。”宋 苏轼《送郑户曹》诗:“公业 有田常乏食,广文 好客竟无毡。”宋 黄庭坚《次韵张秘校喜雪》:“学子已占秋食麦,广文 何憾客无毡。”
21、[毡毳]zhān cuì
1.亦作“氊毳”。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隋书·西域传·高昌》:“弃彼氊毳,还为冠带之国。”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氊毳,臭不可邇。”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至其衣氊毳,食湩酪,仰茶忌痘,则 藏 民所同。”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宋 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 三苏。”宋 范成大《合江亭》诗:“毡毳昔乱 华,车马隔中州。”明 瞿佑《归田诗话·多景楼》:“盖自 吴 晋 以来,立国於南者,恃 长江 天险,兢兢保守,北望中原,置之度外,况沙漠之境,毡毳之域哉。”
22、[桌毡]zhuō zhān
铺在桌面上以起保护、装饰作用的毡子。
23、[毡笠]zhān lì
亦作“氊笠”。毡制的笠帽。
24、[毡毯]zhān tǎn
亦作“氊毯”。毛毡制成的毯子。
25、[餐毡]cān zhān
亦作“飡毡”。
26、[毡韦]zhān wéi
指毛毡和皮革做的衣服。
27、[毡针]zhān zhēn
亦作“氊针”。比喻隐藏在内的尖刺。语本《晋书·杜锡传》:“﹝ 锡 ﹞性亮直忠烈,屡諫 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宋 范成大《墙外卖药者家有十口一日不出即饥寒矣》诗:“十日啼号责望深,寧容安稳坐氊针?”清 赵翼《问鱽鱼》诗:“本谓毡针莫敢坐,谁料頷珠终被摘。”
28、[毡毼]zhān hé
1.用动物毛织成的布。 2.指用此毛布所制之衣。
29、[毡盖]zhān gài
毡制的车篷。
30、[毡车]zhān chē
以毛毡为篷的车子。
31、[毡袜]zhān wà
亦作“氊袜”。毡制的袜子。
32、[毡屋]zhān wū
亦作“氊屋”。即毡帐。《南史·夷貊传下·滑国》:“﹝ 滑国 ﹞无城郭,毡屋为居,东向开户。”宋 刘克庄《大梁老人行》:“大梁 宫中设氊屋,大梁 少年胡结束。”宋 文天祥《保州道中》诗:“牛车过不往,氊屋行相望。”清 曹寅《田梅岑自南城来却赠》诗之一:“易眠氊屋煖,相待草桥开。”参见“毡帐”。
33、[孖毡]mā zhān
广东 旧称与外国商人贸易的经纪人为“孖毡”。即英语merchant的粤语译音。
34、[雨毡]yǔ zhān
1.同“雨氊”。 2.防雨用的毛毡。
35、[毡城]zhān chéng
亦作“氊城”。古代 匈奴 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36、[毡褥]zhān rù
毡制的褥垫。
37、[毡巾]zhān jīn
男子用的毡制的头巾。
38、[毡条]zhān tiáo
〈方〉铺垫用的大块毡子。
39、[擀毡]gǎn zhān
1.用羊毛、驼毛等擀制成毡子。 2.蓬松的绒毛、头发等结成片状:皮袄~了。头发都~了,快梳一梳吧。
40、[拜毡]bài zhān
行跪拜礼所用的毡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