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
拼音:zhà
释义:1.使手段诓(kuāng)骗。2.假装。3.用假话试探,使对方吐露真情。4.(Zhà)姓。
组词
讹诈 狡诈 奸诈 敲诈 诈称 欺诈 诡诈 诈骗 诈降 诈马筵 核讹诈 诈眼儿 敲诈勒索 尔虞我诈 兵不厌诈 诈败佯输 诈痴不颠 诈痴佯呆 诈谋奇计 诈奸不及 诈取豪夺拼音
zhà笔顺
丶 ㇊ 丿 一 丨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zhà的字 拼音为zha的字基础解释
1.欺骗:欺~。~财。~取。兵不厌~。 2.假装:~降。~死。 3.用假话试探,使对方吐露真情:他是拿话~我,我一听就知道。详细解释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诈,欺也。——《说文》
诈,伪也。——《尔雅》
匿行曰诈。——《荀子·脩身》
有掎挈伺诈。——《荀子·富国》
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吕氏春秋·义赏》
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吕氏春秋·务本》
相如度 秦王特以诈佯为予 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禽兽之变诈。——《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诈端(讹诈的理由);诈掯(敲诈勒索);诈哄(欺骗);诈伪(欺骗);诈力(诈术与暴力);诈人(专务诈欺作伪的人)
假装;冒充
诈自称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
诈云欲降。——《资治通鉴》
又如:诈酒三分醉(喝酒不多却装做醉酒);诈使命(假使节;伪装的使节);诈允(假装允诺);诈狂(假装颠狂);诈死(假装死去);诈痴不颠(假装痴呆)
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谁不知道李十太爷是能事的!把我一诈,就吓毛了!——《红楼梦》
又如:他是拿话诈我
体面;俊俏
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西厢记》
矜夸;神气
只待要弄柳拈花,马儿上扭捏着身子儿诈。——元· 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不诚实;虚伪
先诈力而后仁义。——贾谊《过秦论》
〈动〉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诈诈-汉语大词典诈诈谓以诈欺诈。
●汉扬雄《法言·吾子》:“孔子之道,其较且易也!或曰:‘童而习之,白纷如也,何其较且易?’曰:‘谓其不奸奸,不诈诈也。如奸奸而诈诈,虽有耳目,焉得而正诸?’”
李轨注:“诈诈者,以诈欺诈。”
●汪荣宝义疏:“诈诈者,以诈为诈而御之也。”
同: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à
1、[欺诈]qī zhà
1.用奸诈的手段骗人。 2.法律上指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因陷于错误而进行了某种民事行为。构成无效民事行为。欺诈情节严重的,以诈骗罪处以刑罚。
2、[狡诈]jiǎo zhà
狡猾奸诈:阴险~。为人~。
3、[敲诈]qiāo zhà
依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索取财物。
4、[诈死]zhà sǐ
装死。
5、[兵不厌诈]bīng bù yàn zhà
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办法迷惑敌人(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不厌:不排斥;不以为非)。
6、[诈骗]zhà piàn
讹诈骗取:~钱财。
7、[讹诈]é zhà
1.假借某种理由,用 威胁手段向人勒索、敲诈。 2.威胁恫吓:核~。
8、[奸诈]jiān zhà
虚伪诡诈。
9、[诈欺]zhà qī
欺诈,欺骗。
10、[诡诈]guǐ zhà
狡诈:~异常。阴险~。
11、[诈尸]zhà shī
1.迷信的人指停放的尸体忽然起来。 2.指突然叫嚷或做出像发狂似的动作(骂人的话)。
12、[诈降]zhà xiáng
假投降。
13、[诈唬]zhà hu
蒙哄吓唬:他这是~你,别理他。
14、[诈取]zhà qǔ
有意地歪曲真象、欺骗或施加强制性压力以夺取他人的权利或财产。
15、[巧诈]qiǎo zhà
机巧而伪诈。
16、[诈称]zhà chēng
假称,谎说。
17、[险诈]xiǎn zhà
阴险狡猾:居心~。
18、[诈败]zhà bài
假装战败。
19、[权诈]quán zhà
奸诈;狡诈。
20、[虚诈]xū zhà
虚伪奸诈。
21、[诈病]zhà bìng
假称患病。《史记·孝文本纪》:“吴王 诈病不朝,就赐几杖。”《隋书·韦艺传》:“孝宽 将至 鄴,因诈病止传舍,从 迥 求药,以察其变。”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天顺初元会试》:“至四年 吕原 再主会试,则 浚 先因 亨 败,诈病居家,褫夺,又以怨望磔於市。”
22、[伪诈]wěi zhà
欺诈。
23、[磕诈]kē zhà
方言。犹敲诈。
24、[诈胡]zhà hú
“诈胡”一般人们用来形容在打麻将时,不具备胡牌的条件而胡牌收钱。
25、[诈绐]zhà dài
欺诈谎骗。
26、[诈忠]zhà zhōng
伪装忠诚。
27、[诈财]zhà cái
诈取财物。
28、[诈晴]zhà qíng
久雨暂晴。
29、[诈术]zhà shù
欺诈的策略;诈骗的手段。《吕氏春秋·先己》:“当今之世,巧谋竝行,诈术递用。”《旧唐书·朱敬则传》:“苛刻繁兴,经籍道息,莫不长诈术,贵攻战。”明 海瑞《复欧阳柏庵掌科书》:“今日行之,明日见效,皆伯者诈术之私而已。”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他不是惯会使用诈术吗?我听说,去年打平了三郡 乌桓,曹丞相 就是全靠诈术。”
30、[诈哄]zhà hǒng
哄骗。
31、[诈权]zhà quán
欺诈的权术。
32、[诈故]zhà gù
1.欺诈。 2.指欺诈的人。
33、[诈熟]zhà shú
假冒熟识。
34、[诈紥]zhà zhā
犹诈索。
35、[诈逼]zhà bī
讹诈威逼。
36、[溢诈]yì zhà
犹欺诈。
37、[诈论]zhà lùn
假装治罪。
38、[诈诡]zhà guǐ
诡诈。
39、[饰诈]shì zhà
谓作假骗人。《汉书·公孙弘传》:“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宋 苏舜钦《城南归值大风雪》诗:“世人饰诈我尚笑,今乃復见天公乖。”《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金 主喜饰诈,初为宰相,妾媵不过数人……其后逞欲无厌,淫肆蛊惑,不能自制矣。”
40、[诈人]zhà rén
1.诡诈的人。汉 刘向《说苑·指武》:“吾赖於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汉 扬雄《法言·渊骞》:“或问:‘仪秦 学乎 鬼谷 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餘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 2.欺骗他人;讹诈他人。《水浒传》第八八回:“不想 王文斌 自己不识,且图诈人要誉,便叫前军擂鼓搦战。”《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决不会凭空诈人的。而且欠钱还债,本是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