冭
拼音:tài
释义:1.“泰”的古字。2.古同“太”。
拼音
tài笔顺
一 丿 ㇏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tái的字 拼音为tai的字基础解释
1.古同“太”。 2.古同“泰”。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冭-中華大字典1、冭讀音:他達切,音獺,曷韻。釋文:冰凍滑~也。俗作汰澾。見《六書故》。
2、冭釋文:古泰字。見《說文水部》。
3、泰讀音:他蓋切,音太,泰韻。釋文:
❶滑也。見《說文》。《段注》:~隸省作汏。譌作汰。古當作夳。從仌。取滑之意也。後世凡言大而以爲形容未盡則作太。又用~爲太。展轉貤誤。莫能諟正。
❷通也。見《易序卦》。
❸通而治也。見《漢書劉向傳》。
❹大也。《漢書禮樂志》:橫~河。
❺大之極也。見《書泰誓疏》。
❻甚也。《詩巧言》:昊天~憮。
❼侈也。《國語晉語》:恃其富寵。以~於國。
❽縱也。《論語子路》:君子~而不驕。
〔注〕:君子自縱~。似驕而不驕。
❾驕~也。《論語子罕》:今拜乎上。~也。
❿不吝賞也。《荀子議兵》:用財欲~。
⓫太極也。《太玄玄圖》:~柄雲行。
⓬卦名。乾下坤上。《易大象》:天地交~。
⓭山名。《詩閟宮》:~山巖巖。
〔按~山爲五岳之一。亦名東岳。舜典岱宗。周禮職方岱山。皆~山別稱。秦漢以下。言封禪者必於~山。漢官儀云。~山盤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餘盤。自下至古封禪處。凡四十里。山在今山東~安縣北五里〕。
⓮丘名。《爾雅釋丘》:右陵~丘。
⓯澤名。《山海經北山經》:瀤澤之水。東北流注於~澤。
⓰州名。五代南唐置。宋爲~州軍。元還爲州。後均因之。卽今江蘇~縣。
⓱尊名。《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尊也。
⓲~元。天也。《漢書禮樂志》:惟~元尊。
⓳~初。氣之始也。見《莊子天地》。
⓴西風謂之~風。見《爾雅釋天》。
㉑五~。五帝也。《荀子賦》:請占之五~。
㉒天子之宗社曰~社。見《獨斷》。
㉓~臺。高臺也。《管子山權》:數之龜爲無貲而藏諸~臺。
㉔同太。《漢書谷永傳》:飢而不損茲曰~。〔後漢樊準傳作太〕。
冭
【子集下】【冫字部】 冭
★【集韻】他蓋切,音汰。【玉篇】今作泰。【說文】大也,通也。或省作太。亦作大泰。【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說文】泰,滑也
★又【六書故】冭,他達切,音獺。冰凍滑冭也。俗作汰澾。左傳伯棼射王汰輈註:汰,過也,箭過車轅上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ài
1、[夳冭]tài tài
夳 tài 古同“太”;冭tài古同“太”。
2、[冭冭]tài tài
老婆、妻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