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
拼音:shì
释义:1.“埶”的今字。亦作“埶”。2.权力,权势。3.力量;气势。4.形势,情势。5.姿态。6.样式;架式。7.男性生殖器。8.指动物的卵巢和睾丸。9.文体名。汉崔瑗有《草书势》(见南朝梁任昉《文章缘起》),蔡邕有《隶势》、《篆势》。
组词
風風勢 風風勢勢拼音
shì笔顺
一 丨 一 丿 丶 一 丨 ㇀ 丿 ㇈ 丶 𠃌 丿同音字
拼音为shì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见“势”。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勢-中華語文大辭典勢势ㄕˋshì1.權力;威力。[例]權~|仗~欺人|人多~眾|趨炎附~。2.情形;趨向。[例]局~|大~所趨|來~洶洶。3.自然界的現象或形貌。[例]山~|水~|地~。4.動作;姿態。[例]手~|架~|姿~|裝腔作~。5.雄性動物的生殖器。[例]去~。6.姓。
勢-漢語大字典勢
〔势〕
《説文新附》:“勢,盛力,權也。从力,埶聲。”鄭珍新附考:“勢,經典本皆借作埶。古無勢字,今例皆從俗書。《史》、《漢》尚多作埶。《外黄令高彪碑》、《先生郭輔碑》並有勢,是漢世字。”
shì 《廣韻》舒制切,去祭書。月部。
(1)权力,权势。《説文新附·力部》:“勢,盛力,權也。”《字彙·力部》:“勢,權勢。”《書·君陳》:“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孔傳:“無乘勢位作威人上,無倚法制以行刻削之政。”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明李贄《史綱評要·後漢紀·後皇帝建興十二年》:“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
(2)力量;威力。如:风势;火势;势均力敌。《集韻·祭韻》:“勢,威力也。”《字彙·力部》:“勢,勢力;威勢。”《商君書·禁使》:“今夫飛蓬遇飄風而行千里,乘風之勢也。”《明史·李自成傳》:“自成初為迎祥裨將,至是勢大盛。”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初日上,征尘起。睁目四顾,惟见如火如荼之敌军先锋队,挟三倍之势,潮鸣电掣以阵于斯巴达军后。”
(3)形势;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如:山势;地势。《玉篇·力部》:“勢,形勢也。”《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孔穎達疏:“地勢方直,是不順也;其勢承天,是其順也。”唐杜甫《玉堂觀》:“江光隱見黿鼉窟,石勢參差烏鵲橋。”明魏學洢《核舟記》:“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又指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情势。如:时势;守势;大势所趋。《孟子·公孫丑下》:“雖有智慧,不如乘勢。”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三》:“聖人乘天下之勢,猶蛟龍之乘雲霧。”
(4)(人、物所处的)地位,位置。《韓非子·孤憤》:“處勢卑賤,無黨孤特。”《論衡·率性》:“人間之水污濁,在野外者清潔,俱為一水,源從天涯,或濁或清,所在之勢使之然也。”
(5)姿势;样子。如:装腔作势。《孫子·計》:“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劉公嘉話》:“(賈島)遂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明單本《蕉帕記·閙婚》:“咦,你也要喬作勢。他那壁駡得我無言對。”特指武术架势。《水滸全傳》第九回:“(林冲)也横着棒,使箇門户,吐箇勢,唤做撥草尋蛇勢。”
(6)人及动物的睾丸。《字彙·力部》:“勢,陽氣也。宫刑:男子割勢。勢,外腎也。”《太平御覽》卷六百四十八引《尚書刑德放》:“割者,丈夫淫,割其勢也已。”宋沈括《夢溪筆談·雜誌一》:“六畜去勢,則多肉而不復有子耳。”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陳文偉,武昌人,膂力過人,嘗五更之田間,猛虎撲地而來,乃兩手搏虎肩,而足蹴虎勢,虎死。”
(7)队;阵势。宋吴自牧《夢粱録·八日祠山聖誕》:“諸(龍)舟俱鳴鑼擊鼓,分兩勢划棹旋轉,而遠遠排列成行,再以小綵旗引之。”明諸聖鄰《大唐秦王詞話》第二十八回:“秦王領大勢人馬,離了長安大國,到潼關屯住。”《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一回:“衆軍方勒馬回時,左勢下戰鼓大震,一彪軍殺來……言未畢,右勢下戰鼓又鳴,一彪軍殺來。”
(8)物理学名词。亦称“位”。描写“场”的一种量。一般与物理场相联系,但物理场不一定能用势来描述。势是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函数,其数值与势能有关。有时也用来描写数学场,这时与势能无关。
(9)姓。《萬姓統譜·霽韻》:“勢,見《姓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ì
1、[風勢]fēng shì
1.风向。唐 李咸用《咏柳》:“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紆。”《宋史·袁抗传》:“逆战海中,值大风,有告 邻 溺死者,抗 独曰:‘是日风势趣 占城,邻 未必死。’后果得 邻 於 占城。” 2.风的力量。宋 梅尧臣《喜雨》诗:“看看一百五,风势莫狂颠。” 3.比喻情势。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丢下家业怎么办?不如看看风势再说。”陆文夫《荣誉》:“她平时在小姐妹淘里,说话、做事,都是弄堂里的木头,直来直去,不看风势,也不转弯抹角。”
2、[勢不可擋]shì bù kě dǎng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3、[風風勢勢]fēng fēng shì shì
形容颠狂的情态和动作。《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俺三婶老人家,风风势势的,干出甚么事!”《西湖二集·邢君瑞五载幽期》:“那 金沙滩 上之人见了这个絶色女子,惹得大家七颠八倒,风风势势,都来问这女子买鱼。”亦作“风风世世”。明 朱有燉《继母大贤》:“孩儿你这等风风世世的,休出外去罢。”《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姬﹞见 沉将仕 风风世世,连掷采骰。带着怒容,起身竟去。”亦省作“风风势”。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我越劝着越粧出风风势,则説是病在心头那个知?”明 汤显祖《牡丹亭·诊祟》:“你听他唸唸呢呢,作的风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