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zuò

释义:1.古代祭祀时用过的酒肉等祭品。2.(Zuò)姓。

组词

主胙 践胙 赐胙 致胙 进胙 复胙 胙土 分茅胙土 析珪胙土

拼音

zuò

笔顺

丿 𠃌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uò的字 拼音为zuo的字

基础解释

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肉。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肉,乍声。本义:祭祀用的肉)

  2. 同本义

    胙,祭福肉也。——《说文》

    夏曰福胙。——《尔雅》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左传·僖公九年》

    彻王之胙俎。——《周礼·膳夫》。注:“主人饮食之俎皆为胙俎。”

    祝凫已疵献胙。——《管子·小问》

    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左传·僖公四年》

    将军胙土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用五色土筑坛,一方一色,分封某方的诸侯,就用白茅包取某方的土,连同祭肉授给他,这就叫做“胙土分茅”。)——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胙肉(祭祀时供神的肉);胙侑(赐以祭肉,赠以束帛,表示亲近);胙余(古称祭祀完毕后所余的酒肉);胙席(祭祀的酒席)

  3. 通“阼”。台阶

    登自胙阶。——《荀子·哀公》。注:“胙与阼同。”

    践胙之初。——汉《费亭侯曹腾碑阴》

    又如:胙阶(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宾主相见,以东阶为主人迎宾登堂之地)

〈动〉

  1. [上帝] 保佑;福佑;赐福

    天地所胙,小而后国。——《国语》

    又如:胙胤(福及子孙。因指有国,有天下者子孙相继);胙德(旧时歌颂帝王之词。谓有天下者之德)

  2. 赐与;分封

    考绩有成,符策乃胙。——《隶续》

    又如:胙侑(赐以祭肉,赠以束帛,表示亲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胙-中華語文大辭典

胙胙ㄗㄨㄛˋzuò1.〈書〉古代祭祀時用作供品的肉。[例]社日,四鄰並結宗會社,宰牲牢,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享其~(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二月》)。2.〈書〉酬報;賜予。[例]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嶽而~土(北周‧庾信〈哀江南賦〉)。3.姓。

胙 -古漢語常用詞典

zuò
①祭祀用的肉,祭後分送給參與祭祀的人。《後漢書•鄧彪傳》:“四時致宗廟之~。”②賞賜。潘勖《冊魏公九錫文》:“~之以土。”③通“祚”,賜福。蘇軾《孔北海贊序》:“天若~漢,公使備,備誅操,無難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uò

1、[胙侑]zuò yòu

赐以祭肉,赠以束帛,表示亲近。

2、[胙胤]zuò yìn

福及子孙。因指有国、有天下者子孙相继。

3、[丰胙]fēng zuò

见“丰祚”。

4、[福胙]fú zuò

祭祀所用的肉类。

5、[胙肉]zuò ròu

祭祀时供神的肉。宋 陆游《入蜀记》卷五:“招头盖三老之长,顾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众人。”清 昭槤《啸亭续录·贵臣之训》:“定例:坤宁宫 祭神胙肉,皆赐侍卫分食,以代朝餐,盖古散福之义。”《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长斋,后来进了学,老师送了丁祭的胙肉来……只得就开了斋。”毛泽东《寻乌调查》第四章三:“肉有四个项目:一是‘胙肉’,从前是秀才、举人有功名的人分的,后头加上‘毕业生’。”

6、[胙阶]zuò jiē

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宾主相见,以东阶为主人迎宾登堂之地。胙,通“阼”。

7、[践胙]jiàn zuò

见“践阼”。

8、[胙席]zuò xí

祭祀的酒席。

9、[世胙]shì zuò

谓世代享有封爵。《左传·襄公十四年》:“世胙大师,以表 东海。”杜预 注:“胙,报也;表,显也。谓显封 东海,以报大师之功。”《北史·魏咸阳王禧传》:“冀州 人 苏僧瓘 等三千人称 禧 清明,有惠政,请世胙 冀州。”章炳麟《代议然否论》:“昔者吾党以为革命既成,必不容大君世胙,惟建置大总统为无害。”

10、[进胙]jìn zuò

进献祭祀用的牲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 郤宛 之难,国言未已,进胙者莫不谤令尹。”杜预 注:“进胙,国中祭祀也。”《新唐书·百官志一》:“诸司供奉口味,躬鐍其舆乃遣,进胙亦如之。”

11、[胙德]zuò dé

旧时歌颂帝王之词。谓有天下者之德。

12、[复胙]fù zuò

谓正祭后的第二天再祭。

13、[胙俎]zuò zǔ

1.谓主人饮食之俎。胙,东阶,主人之位。俎,古代祭祀宴飨时陈置牲口之具。胙,通“阼”。 2.古代祭祀时陈置祭肉之俎。

14、[禄胙]lù zuò

见“禄祚”。

15、[受胙]shòu zuò

接受胙肉。《左传·僖公九年》“下拜登受”晋 杜预 注:“拜堂下,受胙於堂上。”《旧唐书·乐志一》:“皇帝祭享酌酒、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寿和》。”清 昭槤《啸亭续录·大雩》:“旱甚乃大雩,皇帝躬祷昊天上帝於圜邱,不设卤簿……不饮福受胙。”

16、[余胙]yú zuò

祭祀所馀之肉。

17、[主胙]zhǔ zuò

帝业。

18、[烙胙]lào zuò

河北承德等地词语,指在春节前一段时间,准备各种过年的食品,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七、八烙胙。

19、[祭胙]jì zuò

祭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膰焉”晋 杜预 注:“膰,祭肉。尊之,故赐以祭胙。”

20、[散胙]sàn zuò

旧时祭祀以后,分发祭肉,叫做“散胙”。

21、[腌胙]yān zuò

盐腌的胙肉。清 孔尚任《桃花扇·哄丁》:“[丑]一年到头不吃素,[副浄]醃胙。[丑]啐,你接得不好,倒露出脚色来。”王季思 等注:“胙,祭祀时所供的肉。”

22、[赐胙]cì zuò

谓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把祭肉分给群臣。语本《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武,使 孔 赐伯舅胙。’”汉 班固《两都赋》:“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新唐书·礼乐志二》:“上下诸祝各进,跪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赐胙。’”宋 梅尧臣《次韵景彝祀高禖书事》:“君门赐胙予何有?不似矜夸凤沼傍。”

23、[胙余]zuò yú

古称祭祀完毕后所馀的酒肉。

24、[分胙]fēn zuò

祭祀完毕分享祭神之肉。

25、[竺胙]zhú zuò

厚赐。竺,通“篤”。

26、[致胙]zhì zuò

1.古时天子祭祀后,将祭肉赏赐诸侯,以示礼遇。《国语·齐语》:“葵丘 之会,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使 孔 致胙。’”韦昭 注:“胙,祭肉也。”《史记·商君列传》:“居五年,秦 人富强,天子致胙於 孝公。”《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奉 汉帝 为 山阳公 ……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於太庙,致胙。” 2.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国语·鲁语上》“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韦昭 注引 贾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谓之致胙。”《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唐 贾公彦 疏:“今彼虽据诸侯礼,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归胙於王’也。”参见“致福”。

27、[析珪胙土]xī guī zuò tǔ

谓封爵分土。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胙的反义词 胙的近义词 胙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胙能组什么词
  • 胙能组什么词语
  • 胙可以组什么词
  • 胙可以组什么词语
  • 胙字可以组什么词
  • 胙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胙字能组什么词
  • 胙字能组什么词语
  • 胙字开头的成语
  • 胙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