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
拼音:gē
释义:1.见“圪垯”。①同“疙瘩”。多用于土块等。②小土丘。多用于地名。2.见“圪𫭼”。角落。也用于地名。3.见“圪节”。①稻、麦、高粱、竹子等茎上分枝长叶的地方。②用于长条形东西的一段。4.见“圪蹴”。蹲。5.见“圪针”。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儿。
组词
圪吵 圪塔 圪垯 圪瘩 圪垛 圪蛋 圪蹴 圪挤 圪台 圪登登 面圪瘩 一圪塔 圪溜嘴 一圪堵 山圪落 老实圪蛋 榆木圪垯拼音
gē笔顺
一 丨 ㇀ 丿 一 ㇈同音字
拼音为gē的字 拼音为ge的字基础解释
〔~垯〕a.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泥~垯”;b.小土丘,多用于地名(“垯”均读轻声)。详细解释
土丘,土岗 。
如:圪台,圪垛(小山;土丘);圪拉(即坷拉,土块);圪壈(小土岗)
[象声词]——如:圪登登(牙打颤的声音);圪吵(争吵,议论);
〈方〉——与名词结合,多表示叉形、针状、碎粒状或丝状的东西。
如:槐树圪杈(槐树枝杈);一圪星儿土(一粒土);萝卜圪丝(萝卜丝儿)
与动词结合,多表示动作的继续。
如:小虫从土里圪拱出来了
〈名〉
〈助〉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圪-中華語文大辭典圪1丨ˋyì〈書〉牆高的樣子;高大的樣子。圪2ㄍㄜɡē1.〈書〉土崗;土丘。2.擬聲詞。模擬笑的聲音。[例]張有義~~嗤嗤笑個不住。
圪-中華大字典1、圪讀音:逆乙切,音耴,質韻。釋文:
❶本作娖。《說文》。娖。牆高皃也。詩曰。崇墉娖娖。
❷通仡。《詩皇矣》:崇墉仡仡。
〔按魯靈光殿賦注。又引作屹〕。
2、圪讀音:魚迄切,音疙,物韻。釋文:高土也。見《集韻》。
3、圪讀音:於乞切,醫入聲,物韻。女涉切,音聶,葉韻。釋文:高皃。見《集韻》。
〔按~本從气。詳娖字〕。
4、娖釋文:圪本字。見《說文》。
5、髐讀音:魚乞切,音屹,物韻。釋文:高土貌。見《龍龕手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ē
1、[圪节]gē jie
1.稻、麦、高粱、竹子等茎上分枝长叶的地方。 2.用于长条形东西的一段:这根棍子断成三~了。
2、[圪塔]gē tǎ
同“圪垯”。
3、[圪蹴]gē jiu
方言。蹲。
4、[圪挤]gē jǐ
1.方言。紧紧靠拢。 2.指闭拢。
5、[圪瘩]gē dá
见“圪塔”。
6、[圪针]gē zhen
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儿:枣~。
7、[圪弹]gē dàn
方言。犹动弹。赵树理《福贵》三:“福贵 从此好象两腿插进沙窝里,越圪弹越深,第四年便滚到九十多块钱了。”
8、[圪垯]gē da
1.球状或块状的东西。多用于土、石等。 2.小土丘。多用于地名,如李家圪垯。
9、[圪台]gē tái
方言。土台;小土冈。
10、[圪渣]gē zhā
附着在器物上的干了的粥、糨糊、泥浆等。三弦书《卖丫环》:“吃锅领、锅圪渣,一天叫你喝两顿,看你丫头怕不怕!”
11、[圪皱]gē zhòu
方言。皱纹。
12、[圪囊]gē náng
形容某件物品乱糟糟的。圪囊 圪囊:意同“垃圾”,河南开封方言。
13、[圪鎏]gē liú
;美音:;河北省张家口及各县市地方方言,特指弯曲不直的形状。有时也被用作绰号,形容该人为人平和、容易相处。
14、[圪垃]gē lā
即坷垃,土块。
15、[圪垛]gē duǒ
1.方言。小山;土丘。因常作村落名。 2.方言。犹言堆。秧歌剧《大家好》第一场:“咱那圪垛炒面带呀不?”
16、[圪仰]gē yǎng
方言。形容走路姿势不正的样子。
17、[圪吵]gē chǎo
方言。争吵,议论。
18、[圪登登]gē dēng dēng
象声词。
19、[一圪堵]yī gē dǔ
见“一圪塔”。
20、[山圪落]shān gē luò
偏僻的山区。
21、[圪溜嘴]gē liū zuǐ
方言。快板。
22、[老实圪蛋]lǎo shí gē dàn
见“老实疙瘩”。
23、[榆木圪墶]yú mù gē dā
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圪墶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亦作“榆木疙瘩”。《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罗心刚:‘老夏?你认识?’夏雨:‘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