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拼音:bǎi
释义:1.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木材质地坚硬,可用来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
组词
柏树 松柏 柏油 侧柏 翠柏 龙柏 柏操 柏车 柏谷山 柏梁体 柏树洞 柏下人 柏叶书 柏子塔 千年柏 柏成子高 餐松啖柏 松柏之客 松柏之塞 竹柏异心 贞松劲柏 岁寒松柏 松柏之志拼音
bǎi笔顺
一 丨 丿 丶 丿 丨 𠃍 一 一“木”横画稍短,竖画正直。“白”撇宜短;“日”上下等宽,中横宜短;横画均匀、平行。
同音字
拼音为bǎi的字 拼音为ba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柏-中華語文大辭典柏1ㄅㄛˊbóㄅㄞˇbǎi1.柏科植物的統稱。常綠喬木。性耐寒。葉小,呈鱗片狀。果實球形。紋理細密,木質堅硬,是上等木材。2.姓。柏2ㄅㄛˊbó用於音譯,如「柏林」、「柏拉圖」。柏3ㄅㄛˊbóㄅㄛˋbò參見【黃柏】。
柏-辞源3【柏】9画 4690·21.bǎi (舊讀bó) ㄅㄞˇ 博陌切,入,陌韻,幫。鐸部。也作“栢”。㊀木名。也稱椈,説文解作“鞠”。木質堅硬,不畏霜雪,經冬不凋。葉入藥。爾雅 釋木:“柏,椈。”書 禹貢:“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論語 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栢之後彫也。”也指柏葉。文選 三國 魏 嵇叔夜(康)養生論:“蝨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㊁古國名。故地在今 河南 駐馬店市 西平縣。左傳 僖五年:“於是 江 黃 道 栢方睦於 齊,皆 弦姻也。”㊂姓。漢有 柏始昌。見 漢書九五 西南夷傳。2.bó ㄅㄛˊ 古今韻會舉要博陌切。鐸部。大。通“伯”。見“柏₂車”。3.pò ㄆㄛˋ 古今韻會舉要博陌切。鐸部。逼近,貼近。通“迫”。周禮 春官 司几筵:“其柏席用萑黼純。”注引 鄭司農(衆):“柏席,迫地之席。”史記 河渠書:“魚沸鬱兮柏冬日。”集解引 徐廣:“柏猶迫也。冬日行天邊,若與水相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