鑾
拼音:luán
释义:1.装于轭首或车衡上的铃。上部为扁圆形的铃,下部为座。铃内有丸,车行则摇动作响,声似鸾鸟。一说,安装在马嚼子两端的铃。参阅《说文·金部》。2.皇帝的车驾。
拼音
luán笔顺
丶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丿 ㇏ 一 一 丨 丶 丿 一同音字
拼音为luán的字 拼音为luan的字基础解释
见“銮”。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鑾-中華語文大辭典鑾銮ㄌㄨㄢˊluán1.古代繫在帝王車駕上的鈴鐺。[例]〜鈴∣〜音。2.借指帝王的車駕,也借指與帝王有關的事物。[例]〜輿∣起駕回〜∣迎〜∣金〜殿。3.姓。
鑾-中華大字典1、鑾讀音:盧丸切,音欒,寒韻。釋文:
❶人君乘車四馬鑣。八~。鈴象鸞鳥之聲。聲和則敬也。見《說文》。《段注》:鑣上當有四字。每鑣二~。四馬故四鑣。四鑣故八~也。鈴象鸞鳥之聲。此釋名~之義。
〔按毛詩鄭箋云。在鑣曰~。韓詩內傳云。~在衡。殷周之異。許書宗毛云四鑣八~者。此破~在衡之說也。八~三見詩。字作鸞〕。
❷謂人君也。如扈~、迎~、隨~、迴~之類。不敢直言君。言其輿從也。
❸金~。唐代殿名。《唐書李白傳》:召見金~殿。論當世事。
〔按唐德宗移學士院於金~坡。攷金~坡卽在金~殿旁。非有兩義〕。
〔又〕:人名。《馮贄雲仙雜記》:白樂天小女金~。十歲。書北山移文。
❹~儀衞。淸官名。職掌乘輿供奉鹵簿之事。順治元年。因明制置錦衣衞。二年。改爲~儀衞。至宣統帝溥儀卽位。以諱改名~輿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uán
1、[風鑾]fēng luán
即风铃。隋 李播《天文大象赋》:“车府息雷轂之声,造父 曳风鑾之响。”宋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诗:“朝元阁 上酒醒时,卧听风鑾鸣铁凤。”赵次公 注:“风鑾,和鑾之鑾也,以其在风中,故谓之风鑾。”参见“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