瘖
拼音:yīn
释义:1.同“喑”。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2.哑巴,哑子。3.“陰”的古字。
组词
狂瘖 病瘖 嚚瘖 盲瘖 瘖俳拼音
yīn笔顺
丶 一 丿 丶 ㇀ 丶 一 丶 丿 一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yīn的字 拼音为yin的字基础解释
同“喑”。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瘖-中華語文大辭典瘖喑丨ㄣyīn〈書〉嗓子無法出聲。也作「喑」。[例]既~且聾,人道不通(漢‧劉安《淮南子‧泰族》)。
瘖-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瘖疒914ㄧㄣyīn形嗓啞不能出聲。《玉篇.疒部》:「瘖,啞不能言。」如:「瘖啞」。《淮南子.泰族》:「既瘖且聾,人道不通。」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īn
1、[嚚瘖]yín yīn
哑巴。
2、[瘖痱]yīn fèi
见“瘖俳”。
3、[瘖药]yīn yào
服用后使人失音变哑的毒药。《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遂断 戚夫人 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王大臣》:“乃密引囚於隐处,钩其舌翦之……次日会审詰问,含糊不復能语,遂弃之市。中元 遗言中,谓饮以瘖药者,亦误也。”参见“喑药”。
4、[瘖俳]yīn pái
亦作“瘖痱”。风病的一种,舌强不能说话,四肢不能动作。
5、[聋瘖]lóng yīn
亦作“聋喑”。聋哑。比喻沉闷闭塞、上下情不通的局面。
6、[瘖奴]yīn nú
哑仆。
7、[阳瘖]yáng yīn
亦作“阳喑”。装哑。
8、[盲瘖]máng yīn
盲哑。
9、[瘁瘖]cuì yīn
病不能言。
10、[噫瘖]yī yīn
谓叹气而无言。瘖,同“喑”。
11、[瘖疾]yīn jí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的病症。《北史·齐安乐王仁雅传》:“安乐王 仁雅,从小有瘖疾。”《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吴越王 弘俶 归 查文徽 於 唐,文徽 得瘖疾,以工部尚书致仕。”宋 陈亮《喻夫人王氏改葬墓志铭》:“知方 有瘖疾,夫人怜之,亦令得所配。”
12、[暴瘖]bào yīn
喉瘖,中医病证。
13、[狂瘖]kuáng yīn
因狂病而口不能言。喻狂妄自封,吝于问学。
14、[瘖蝉]yīn chán
蝉的一种。指初不发音,及得寒露冷风乃鸣的蝉。
15、[瘖默]yīn mò
犹缄默。闭口不言。唐 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復益喜……用是更乐瘖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復致意。”宋 苏辙《次韵子瞻见寄》:“年来效瘖默,世事慵讥评。”宋 李纲《贴黄》:“臣伏以暴水之灾,理不虚发;然在廷之臣,瘖默取容,无肯奏知陛下,以克谨天地告戒之意者,不胜愤懣。”
16、[瘖哑]yīn yǎ
1.亦作“瘖瘂”。1.不能言。《法苑珠林》卷五八引《佛说太子沐魄经》:“志若死灰,身如枯木,耳不听音,目不视色,状类瘖瘂聋盲之人。”宋 刘克庄《贺新郎·再和前韵》词:“不是先生瘖哑了,怕杀 乌臺 旧案。”《西游记》第三九回:“这老道是一个瘖瘂之人,却又有些耳聋。”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迄今数百年,影事空飘瞥。问山山瘖瘂,问水水呜咽。”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霆 和他的妻就一直是形同路人,十天半月说不上一句话,瘖哑一般地捱着痛苦的日子,活像一对遭人虐待的牲畜。” 2.沙哑,声音低沉干涩。曹禺《雷雨》第四幕:“鲁侍萍 的样子仿佛变了一个人,在雨里叫喊、哭号,声音已经瘖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他的声音有点瘖哑,说不下去。”王西彦《古屋》第二部二:“她的声音重又颤慄起来,终于变成微微的瘖瘂了。”萧军《八月的乡村》一:“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瘖哑下去。”
17、[哑瘖]yǎ yīn
见“哑喑”。
18、[病瘖]bìng yīn
喑哑失音。
19、[瘖俗]yīn sú
瘖默质朴的习俗、风气。
20、[瘖涩]yīn sè
沙哑干涩。
21、[瘖士]yīn shì
犹隐士。
22、[瘖聋]yīn lóng
1.哑和聋。《淮南子·泰族训》:“瘖者不言,聋者不闻,既瘖且聋,人道不通。故有瘖聋之病者,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 2.喻对事物不闻不问,闭目塞听。《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永平 五年,詔书捕男子 周虑。虑 素有名称,而善於 敏,敏 坐繫免官。及出,叹曰:‘瘖聋之徒,真世之有道者也,何谓察察而遇斯患乎?’”宋 梅尧臣《前以诗答韩三子华后得其简因叙下情》诗:“偶尔道瘖聋,多疑已窃指。”
23、[万马齐瘖]wàn mǎ qí yīn
见“萬馬齊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