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
拼音:míng
释义:1.(鸟)叫;(兽、昆虫等)发声。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4.(Míng)姓。
组词
共鸣 鸣放 轰鸣 鸣笛 哀鸣 悲鸣 耳鸣 蛙鸣 鸣冤 奏鸣曲 鸣不平 自鸣钟 打鸣儿 鸣凤记 鸣吠客 百家争鸣 一鸣惊人 自鸣得意 孤掌难鸣 鸣金收兵 鸣锣开道 鸣冤叫屈 鸡鸣狗盗 鸣凤朝阳拼音
míng笔顺
丨 𠃍 一 丿 𠃌 丶 ㇉ 一左小右大。“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鸟”头部不宜太大;竖折折钩下部取左斜势﹔横画稍长,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基础解释
1.(鸟兽或昆虫)叫:鸟~。蝉~。虫~。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雷~。自~钟。孤掌难~。礼炮齐~。~鼓。~锣开道。 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不平。百家争~。 4.姓。详细解释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又如:以文鸣江东
〈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鸣-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鳴
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íng
1、[鸣叫]míng jiào
(鸟、昆虫等)叫:蟋蟀~。汽笛~。
2、[蝉鸣]chán míng
chán míng ㄔㄢˊ ㄏㄨㄟˋ 蝉嘒(蝉嘒)蝉鸣。语本《诗·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唐 韩愈《题张十八所居》诗:“蛙讙桥未扫,蝉嘒门长扃。
3、[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
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4、[孤掌难鸣]gū zhǎng nán míng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 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5、[鸣谢]míng xiè
表示谢意(多指公开表示):~启事。登报~。
6、[共鸣]gòng míng
1.物体因共振而发声,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2.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染了读者,引起了他们的~。
7、[哀鸣]āi míng
悲哀地叫:大雁~。
8、[耳鸣]ěr míng
外界并无声音而患者自己觉得耳朵里有鸣叫的声音。多由中耳、内耳或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9、[轰鸣]hōng míng
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礼炮~。
10、[鸣笛]míng dí
为引起注意而拉汽笛、按汽车喇叭等:~致意。禁止车辆~。
11、[鸡鸣]jī míng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南朝 宋 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清 顾炎武《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鲁迅《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世说新语·赏誉》“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晋阳秋》:“逖(祖逖)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唐 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12、[长鸣]cháng míng
1.长声鸣叫。 2.多喻士人施展抱负、才能。
13、[凤鸣]fèng míng
1.凤凰鸣唱。比喻优美的乐声。汉 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 者,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 2.凤凰鸣唱。比喻夫妻感情和洽。宋 吴坰《五总志》:“白屋同愁,已失凤鸣之侣;朱门自乐,难容乌合之人。”参见“凤鸣朝阳”。
14、[鹿鸣]lù míng
1.鹿鸣叫。 2.古代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据清代学者研究,《鹿鸣》的乐曲至两汉、魏、晋间尚存,后即失传。 3.指鹿鸣宴。 4.借指科举考试。
15、[鸣响]míng xiǎng
发出声响。
16、[和鸣]hé míng
1.互相应和而鸣。《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唐 元稹《雉媒》诗:“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明 孙仁孺《东郭记·为衣服》:“鶼鶼,叹和鸣未久,分飞荏苒。”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 2.《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 卜妻 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鏘鏘”。’”杨伯峻 注:“此二语盖言其夫妻必能和好。”后以“和鸣”比喻夫妻和睦。唐 白居易《得景定婚讫未成而女家改嫁不还财景诉之》:“二姓有行,已卜和鸣之兆;三年无故,竟愆嬿婉之期。”宋 柳永《集贤宾》词:“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歛翠啼红。”宋 郭彖《睽车志》卷五:“女喜甚。既成婚,伉儷和鸣。”
17、[鸣声]míng shēng
有特色的音响;独特的噪声。
18、[鹤鸣]hè míng
1.《诗·小雅·鹤鸣序》:“诲宣王也。”郑玄笺:“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3.《韩非子·十过》:“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19、[蛙鸣]wā míng
1.蛙叫。 2.比喻浅见薄识。
20、[嘶鸣]sī míng
(骡、马等)大声叫:战马~。
21、[鸣号]míng hào
鸣呼号叫。《礼记·三年问》:“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羣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晋 孙楚 《雁赋》:“泝长川以鸣号,凌洪波以鼓翼。” 宋 范成大 《八场坪闻猿》诗:“子母联拳传枝去,忽作哀厉长鸣号。”
22、[鸣放]míng fàng
1.开枪(炮)发出声音。 2.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取后两字而成,指许多人公开发表不同意见。
23、[悲鸣]bēi míng
悲哀地叫:绝望地~。号角~。
24、[鸣鸟]míng niǎo
1.指凤凰。《书·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孙星衍 注引 马融 曰:“鸣鸟,谓凤皇也。”《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鸣鸟蔑闻,《子衿》不作。”吕延济 注:“鸣鸟,凤也。” 2.鸣啼的鸟。南朝 宋 谢惠连《悲哉行》:“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明 夏完淳《李都尉从军》诗:“流泉清在山,鸣鸟声在林。”
25、[啼鸣]tí míng
鸣叫。
26、[鸣冤]míng yuān
喊叫冤屈:击鼓~。~叫屈。
27、[鸣禽]míng qín
鸟的一类,叫声悦耳,如伯劳、画眉、黄鹂等。
28、[鸣镝]míng dí
古代一种射出后有响声的箭。在战斗中起指示前进方向的作用。镝:箭头。
29、[鸣沙]míng shā
1.地名。在今宁夏中卫。 2.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南。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 3.在水下滚动鸣响的沙砾。
30、[嘤鸣]yīng míng
见〔嘤鸣求友〕
31、[鸣奏]míng zòu
鸣唱。
32、[鸣啭]míng zhuàn
(鸟)婉转地鸣叫:黄莺~。云雀~着冲向天空。
33、[鸣泉]míng quán
1.淙淙鸣响的泉水。 2.使泉水淙淙鸣响。 3.泉水名。
34、[啸鸣]xiào míng
1.呼啸:北风~。 2.高而长的声音:远处传来汽笛的~。
35、[中鸣]zhōng míng
1.一种较为低沉的声调。 2.吹奏乐器名。
36、[鸣笳]míng jiā
1.笳笛。古管乐器名。 2.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37、[锵鸣]qiāng míng
形容声音清越。
38、[雍鸣]yōng míng
1.鸟类和谐地鸣叫。
39、[呴鸣]hǒu míng
谓雉鸣叫。
40、[鸣铙]míng náo
敲击铜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