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
拼音:dài
释义:1.贷款。2.借贷,借入或借出(会计工作上专指借出)。3.推卸(责任)。4.宽恕;饶恕;原谅。
组词
贷款 农贷 信贷 无贷 振贷 赈贷 车贷 贷记卡 贷学金 僦贷季 高利贷 责无旁贷 借贷无门 百不一贷 严惩不贷 放高利贷 告贷无门 消费信贷拼音
dài笔顺
丿 丨 一 ㇂ 丶 丨 𠃍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dài的字 拼音为dai的字基础解释
1.借入 或借出:~款。 2.通过相关手续、按一定条件借出的钱:农~。信~。 3.推卸:责无旁~。 4.宽恕:严惩不~。详细解释
(形声。从贝,代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施予;给予)
同本义
贷,施也。——《说文》
贷,予也。——《广雅》
以财投长曰贷。——《大戴礼记·千乘》
凡民之货者。——《周礼·泉府》。司农注:“谓从官借本贾也。”
又称贷而益之。——《孟子》
不贷无出也。——《庄子·天运》
贳贷卖买。——《汉书·食货志下》
又如:贷施(施舍);贷恤(赈施抚恤)
借出钱财
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潜夫论·忠贵》
又如:贷借(金钱物品的借出和借入);贷项(记入账户贷方的账项);贷卖(放贷或出卖)
借入
贷,借也。——《广雅》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 监河侯。——《庄子·外物》
又如:向银行贷款;贷钱(借钱);贷赊(借贷,赊欠)
推卸[责任] 。
如:责无旁贷
饶恕,宽恕
每具狱上闻,辄贷其死。——《宋史·刑法志》
有系狱者,皆挠法贷减。——《旧唐书·王世充传》
今姑贷汝。——明· 高启《凫藻集》
又如:严惩不贷;贷罪(免罪);贷减(宽宥减罪)
要付利息的借款 。
如:农贷;贷券(债券)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贷-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貸
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贷 dài
① 动借;借出;借入。王符《潜夫论·忠贵》:“宁积粟腐仓而不忍~人一斗。”《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粟于监河侯。” ② 动宽恕;宽免。《书博鸡者事》:“汝罪宜死,今姑~汝。”《后汉书·袁安传》:“示中国优~,而使边人得宁。”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ài
1、[贷款]dài kuǎn
1.甲国借钱给乙国;银行、信用合作社等机构借钱给用钱的单位或个人。一般规定利息、偿还日期。 2.贷给的款项:一笔~。还清~。
2、[贷方]dài fāng
簿记账户的右方,记载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
3、[借贷]jiè dài
1.向人借或借给人(钱)。 2.指簿记或资产表上的借方和贷方。
4、[信贷]xìn dài
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的总称。一般指银行的贷款。
5、[严惩不贷]yán chéng bù dài
严厉惩罚,绝不宽恕:对顽抗到底的犯罪分子,一定要~。贷(dài):饶恕。
6、[放贷]fàng dài
贷给款项。
7、[商贷]shāng dài
商业贷款是用于补充工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的贷款,一般为短期贷款,通常为9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但也有少量中长期贷款。这类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8、[农贷]nóng dài
农业贷款。
9、[告贷]gào dài
请求旁人借钱给自己:四处~。~无门(没处借钱)。
10、[宽贷]kuān dài
宽容;饶恕:如果再犯,决不~。
11、[取贷]qǔ dài
向别人借取。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遂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
12、[贷称]dài chēng
借贷,放债。
13、[蠲贷]juān dài
谓免除租税,借放钱粮。《新唐书·韩滉传》:“大历 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 黎干 言状,滉 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明史·詹兆恒传》:“又言 楚 豫 之疆尽青燐白骨,新徵旧逋,断无从出,请多方蠲贷。”清 冯桂芬《<江阴捐赈录>序》:“后世民无世业,遂无遗积,凶岁所仰望者蠲贷耳。”
14、[贷赡]dài shàn
赈贷,周济。
15、[贷救]dài jiù
赈济,救助。
16、[贷罪]dài zuì
免罪。
17、[贷子]dài zǐ
指借贷所生的利息。
18、[假贷]jiǎ dài
1.亦作“假貣”。借贷。《晏子春秋·问下二三》:“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后汉书·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閒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新唐书·高瑀传》:“自 大历 后,择帅悉出宦人中尉,所输货至鉅万,贫者假貣富人,既得所欲,则椎斲膏血,倍以酬息。”宋 苏辙《民政下》之二:“卹小民之所急,而夺豪民假贷之利。”清 钮琇《觚賸续编·严拒夜饮》:“亭林先生 ……善於治财,故一生羈旅,曾无困乏。东海 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 2.宽宥。《后汉书·安帝纪》:“方今盛夏,且復假贷,以观厥后。”李贤 注:“假贷,犹宽容也。盛夏不可即加刑罚,故且宽容。”唐 孟棨《本事诗·怨愤》:“吴武陵 ……贜罪狼籍,勑令 广州 幕吏鞫之。吏少年科第,殊不假贷,持之甚急。”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太宗 时,大臣得罪者,贬謫无所假贷,制辞极言詆之。”
19、[矜贷]jīn dài
怜恤宽恕。
20、[沾贷]zhān dài
1.同“霑贷”。 2.恩贷。谓皇帝下令蠲免赋税。
21、[贷帖]dài tiē
借债的字据凭证。《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 匡范 ﹞忧悸而卒,曦 祭赠甚厚。诸省务以 匡范 贷帖闻,曦 大怒。”胡三省 注:“贷帖,贷钱之文书也。”
22、[横贷]héng dài
谓踰分宽恕。
23、[差贷]chà dài
失误。
24、[赍贷]jī dài
向人借贷。《史记·货殖列传》:“ 吴 楚 七国兵起时, 长安 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齎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 关 东, 关 东成败未决,莫肯与。”《汉书·货殖传》作“齎貣子钱家”。 颜师古 注:“行者须齎粮而出,於子钱家貣之也。貣谓求假之也。” 清 黄生 《义府》:“齎贷子钱,谓操券以贷钱也。”
25、[出贷]chū dài
出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其于民也,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贷,小斗斛区釜以收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於是 田常 復脩 釐子 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新华月报》1952年第3期:“各地区应大量生产水车并及时出贷。”
26、[贷施]dài shī
施舍。
27、[恕贷]shù dài
宽恕。
28、[贷商]dài shāng
谓向商人借贷。
29、[贷貣]dài dài
借贷。
30、[贷减]dài jiǎn
宽宥减罪。
31、[贷赊]dài shē
借贷,赊欠。
32、[成贷]chéng dài
谓施恩成全。
33、[貣贷]dài dài
借贷。
34、[赊贷]shē dài
赊欠;借贷。《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清 马建忠《铁道论》:“国帑虽空,独不能赊贷而化无为有乎?”
35、[贷贳]dài shì
借贷赊欠。《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常优容之”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又詔书听得以生口年纪、颜色与妻相当者自代,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貰,贵买生口以赎其妻。”《宋史·食货志上四》:“故耆老戒其乡党,父兄诲其子弟,未尝不以贷貰为不善治生。”
36、[贷息]dài xī
谓借贷与人以取利息。
37、[贷放]dài fàng
金融机构把钱借给客户。《新华文摘》1990年第11期:“回笼的货币再贷放出去,可能造成积压转库。”
38、[乞贷]qǐ dài
求借;求讨。
39、[曲贷]qǔ dài
犹私恩。
40、[倍贷]bèi dài
借一还二。
近义词
反义词
dài
1、[借]jiè
1.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书。跟人~钱。把笔~给我用一下。 2.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出:~书给他。~钱给人。 3.假托:~故。~端。 4.凭借;利用:~助。~手(假手)。 5.(有时跟“着”连用)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着灯光看书。~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