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
拼音:tǒng
释义:1.粗竹管。2.筒状器物。3.衣服鞋袜的筒状部分。4.放入。5.量词。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
组词
电筒 手电筒 话筒 笔筒 火箭筒 掷弹筒 滚筒 筒子楼 量筒 筒子拼音
tǒng笔顺
丿 一 丶 丿 一 丶 丨 𠃌 一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tǒng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基础解释
1.粗大的竹管:竹~。 2.较粗的管状器物:笔~。烟~。邮~。用铁皮卷个~。 3.衣服等的筒状部分:袖~儿。袜~儿。长~靴。也作统。详细解释
(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
同本义
筒,通箫也。——《说文》
筒,竹管也。——《三苍》
筩,断竹也。——《说文》
教吏为缿筩。——《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
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汉书·律历志》
又如:筒箭(放在竹筒里发射的箭矢);筒竹(竹筒);筒炙(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也叫“黄炙”)
捕鱼的器具 。
如:筒钓(一种捕鱼的用具)
泛指管筒状器物
以筒水灌之。——《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邮筒;笔筒;筒竹(犹鞭炮);筒车(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筒轮(筒车取水所用的轮盘)
衣服鞋袜的筒状部分 。
如:袖筒;袜筒;长筒靴
竹名 。也称“射筒竹”
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 。
如:一筒米、一筒可乐等
套上或纳入圆筒状物 。
如:筒子皮(装订线装书册时,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称为“筒子皮”)
〈名〉
〈量〉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筒-中華語文大辭典筒ㄊㄨㄥˇtǒnɡ1.粗的竹管。[例]竹~。2.指筒狀物。[例]話~|炮~|聽~。3.衣服鞋襪等的筒狀部分。[例]褲~|長~襪|高~靴。4.★〈口〉放入(筒狀物中)。[例]褲管太小,腿~不進去。5.量詞。用於計算筒裝物。[例]一~筷子。
筒-汉语大词典筒(I)t?ng
ㄊㄨㄥˇ
〔《广韵》徒红切,平东,定。〕
1.管;竹管。
●汉王充《论衡·量知》:“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
●唐杜甫《引水》诗:“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2.泛指管筒状器物。
●《吕氏春秋·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次制十二筒。”
高诱注:“六律六吕各有管,故曰十二筒。”
●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金筒方员之制,飞流吐纳之规。”
●唐白居易《醉封诗筒寄微子》诗:“为向两州部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
●张天翼《春风》:“这么声明了几句,他就把那本书卷成一筒,--拿来打手势。”如:烟筒;电筒;邮筒;传声筒。
3.指衣服等的圆筒状部分。
●张天翼《脊背与奶子》:“长太爷两只手抽出了袖筒。”
4.钓筒。一种捕鱼用具。
●晋郭璞《江赋》:“筒洒连锋。”一本作“筒”。
●唐许浑《泛五云溪》诗:“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宋苏轼《夜泛西湖》诗之三:“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5.套上或纳入圆筒状物。
●张天翼《儿女们》二:“手筒到了袖子里,可是怕弄了那些大毛,就又把手抽出来。”
●张天翼《儿女们》二:“手筒到袖子里去又拿出来,过会儿又忍不住要筒进去。”
6.指圈成圆筒形。
●柳溪《爬在旗杆上的人--献给耿长锁》:“田野的道路上站着一个撑伞的青年,摆着手势,然后把手筒在嘴上喊叫着什么。”
7.量词。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
●宋陆游《斋居纪事》:“凡纸必作筒收,每筒不过二十五幅。”
●老舍《二马》第二段五:“马威把小箱子打开,把两筒茶叶递给父亲。”
筒(II)dong
ㄉㄨㄥˋ
〔《广韵》徒弄切,去送,定。〕
洞箫。
●《说文·竹部》:“筒,通箫也。”
段玉裁注:“所谓洞箫也。《广雅》云‘大者二十三管,无底’是也。《汉章帝纪》吹洞箫。如淳曰:‘洞者,通也,箫之无底者也。’”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甬》:“五篇上《竹部》云:‘筒,通箫也’……按器之通箫,人之直项,为状狭而长者也。”
筒(2)(无)筒(I)t?ng
ㄊㄨㄥˇ
〔《广韵》徒红切,平东,定。〕
1.管;竹筒。
●《韩非子·说疑》:“御觞不能饮者,以筒灌其口。”
●《汉书·律历志上》:“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
2.筒状物。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三辅决录》云:‘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真君飞升之后,里人与其族孙许简,就其地立祠,以所遗诗一百二十首,写于竹简之上,载之巨筒。”
●清吴锡麟《南越调金经·句留处观荷》曲:“夕阳沉半林,持筒饮,十分凉到心。”
3.指筒状。
●元徐再思《蟾宫曲·西湖夏宴》曲:“卷荷筒翠袖生香,忙处投闲,静处寻凉。”
●清朱彝尊《山坡羊·饮池上》套曲:“渚烟冷,露华凝,香筒笑卷青荷柄。”
4.指仅有小口供存贮之器。
●《汉书·赵广汉传》:“教吏为缿筒。”
颜师古注:“缿若今盛钱藏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皆为此制,而用受书,令投于其中也。”
筒(II)y?ng
ㄩㄥˇ
〔《集韵》尹竦切,上肿,以。〕
盛箭之具。
●汉刘向《新序·义勇》:“﹝芊尹文﹞抽弓于韔,援矢于筒,引而未发也。”
●《左传·昭公十三年》“奉壶饮冰”
晋杜预注:“冰,箭筒盖,可以取饮。”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ǒng
1、[竹筒]zhú tǒng
用竹材制作成的盛装液体的器具。
2、[笔筒]bǐ tǒng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插笔的筒儿。
3、[袖筒]xiù tǒng
袖子。
4、[裤筒]kù tǒng
〈方〉裤腿。
5、[话筒]huà tǒng
1.发话器。 2.传声器的通称。 3.向附近许多人大声讲话用的类似圆锥形的筒。也叫传声筒。
6、[滚筒]gǔn tǒng
机器上能转动的圆筒形机件:~洗衣机。
7、[气筒]qì tǒng
产生压缩空气的工具,由圆形金属筒、活塞等构成,多用来给轮胎和球胆打气。
8、[手电筒]shǒu diàn tǒng
利用干电池做电源的小型筒状照明用具。也叫手电、电筒或电棒。
9、[听筒]tīng tǒng
1.电话机的受话器。 2.听诊器。
10、[筒子]tǒng zi
筒:竹~。枪~。袜~。
11、[花筒]huā tǒng
形状像筒的一种花炮。
12、[邮筒]yóu tǒng
信筒。
13、[套筒]tào tǒng
套在管子等外面的筒状物件,起保护、加强固定或连接作用。
14、[针筒]zhēn tǒng
针管。
15、[浮筒]fú tǒng
漂浮在水面上的密闭金属筒,下部用铁锚固定,用来系船或做航标等。
16、[井筒]jǐng tǒng
1.从水井口到井底的筒状四壁或空间。 2.采矿、修建长隧道和地下铁道时开凿的联系地面和地下巷道的通道。
17、[量筒]liáng tǒng
量液体体积的器具,呈直筒形,多用玻璃制成,上面有刻度。
18、[筒瓦]tǒng wǎ
半圆筒形的瓦。
19、[筒裙]tǒng qún
呈筒状的裙子,上部和下部肥瘦略同,一般下摆长不过膝部,没有褶子。
20、[袜筒]wà tǒng
袜子穿在脚腕以上的部分。
21、[筒车]tǒng chē
也叫天车。一种旧式提水机械。其木制或竹制的大立轮受水流冲击而转动,轮周装有木筒或竹筒,筒随轮转,提水灌田。
22、[信筒]xìn tǒng
邮局在路旁等处设置的供寄信人投信的设备。也叫邮筒。
23、[签筒]qiān tǒng
1.一种竹筒,装占卜或赌博用的签子。 2.扦子
24、[号筒]hào tǒng
旧时军队中传达命令的管乐器,筒状,管细口大,最初用竹、木等制成,后用铜制成。
25、[筒米]tǒng mǐ
见“筒糉”。
26、[歌筒]gē tǒng
指笛、箫一类的管乐器。
27、[髹筒]xiū tǒng
涂上漆的竹筒。
28、[靴筒]xuē tǒng
靴子上的筒形部分。《红楼梦》第十七回:“ 贾璉 见问,忙向靴筒内取出靴掖里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 谢觉哉 《不惑集·抓》:“抓如不透,等于隔着靴筒抓痒,尽管用力,痒处仍没有感觉。”
29、[筒桂]tǒng guì
植物名。桂的一种。
30、[火筒]huǒ tǒng
吹火用具。
31、[筒布]tǒng bù
见“筒中布”。
32、[筒糉]tǒng zòng
亦称“筒米”。亦称“筒饭”。食品名。以菰叶裹黏米,类似后世的粽子。
33、[旋筒]xuán tǒng
旋筒式风力推进船的立式翼轮旋筒。
34、[喷筒]pēn tǒng
1.旧时装硝药以喷射的火器。 2.指喷筒喷射出的火力。
35、[吹筒]chuī tǒng
猎具之一。属觱篥之类,用以诱捕鸟兽。
36、[餈筒]cí tǒng
粽子的别名。
37、[面筒]miàn tǒng
糕点名。形如竹筒。
38、[被筒]bèi tǒng
为睡觉迭成的长筒形的被子。
39、[袴筒]kù tǒng
亦作“裤筒”。裤腿。碧野《大巴山人》:“只见有一个中年汉子,把裤筒卷到大腿,站在河里,抡动胳膊指挥卡车过河。”参见“袴腿”。
40、[讼筒]sòng tǒng
受纳诉状之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