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
拼音:quàn
释义:1.票据或作为凭证的纸片。2.“拱券”的“券”(xuàn)的又音。
组词
证券 债券 券给 彩券 券窗 胜券 奖券 入场券 金圆券 优惠券 公债券 国库券 有价证券 稳操胜券 必操胜券 操券而取 焚券市义 胜券在握 铁券丹书 债券基金拼音
quàn笔顺
丶 丿 一 一 丿 ㇏ 𠃌 丿同音字
拼音为quàn的字 拼音为quan的字基础解释
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劵”作为“券”的异体字。其实“劵”本为“倦”的异体字,“券”和“劵”在意义上并无关联,故不将“劵”作为“券”的异体字。详细解释
〈名〉
(形声。 券要分成两半,故从“刀”。本义:契据)
同本义。古代用于买卖或债务的契据。书于简牍,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以为凭证。后用纸帛书写
券,契也。……券别之书,以刀判契其旁,故曰契券。——《说文》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策》
因烧其券。
裁券而行。
又如:券契(契据);券要(契约);券约(契据);券书(契约,文书);券剂(契据;凭证);券证(契据)
可作凭证的物件;票证 。
如:入场券;优待券;券值(券证的实际价值);券食(凭券供给的膳食);券给(宋代发给士卒的一种补助凭证)
比喻事情可以成功的保证 。
如:稳操胜券
〈动〉
契合 。
如:券内(契合于内;务内);券外(契合于外界;务外)
状写,描摹
若夏革谈妙,《齐谐》志怪,券宇宙之无极,状鵾鹏之变态。——宋· 刘昌诗《芦浦笔记》
钻
我把身子长一长,券破罢。——《西游记》
通“倦”。懈怠,厌倦
施舍弗券,求善不厌。——《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名〉
通称“拱券” 。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呈弧形的部分
另见 quàn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券-中華語文大辭典券ㄑㄩㄢˋquàn1.與現金具有同等價值,可以用來買賣、抵押或轉讓的票據。[例]債~|禮~|證~|消費~。2.作為憑證的紙票。[例]點~|入場~|優待~。
券-中華大字典1、券讀音:區願切,音勸,願韻。釋文:
❶契也。从刀。聲。~別之書。以刀判栔其旁。故曰書契。見《說文》。《段注》:栔、各本作契。今正。、判分也。栔、刻也。兩家各一之書牘。分刻其旁。使可兩合以爲信。
❷分明也。《莊子庚桑楚》:~內者行乎無名。~外者志乎期費。
❸綣也。相約束繾綣以爲限也。見《釋名釋書契》。
❹要也。《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公常執左~。
❺鐵~。古者封列侯誓書也。鐫免死及俸祿之數于其面。形如瓦。一藏內府。一授本爵。
2、劵讀音:逵眷切,權去聲,霰韻。釋文:勞也。見《說文》。《段注》:今皆作倦。蓋由與契券从刀相似而避之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uàn
1、[证券]zhèng quàn
能够证明借贷资本,权利人用于取得出资利益的权利凭证。证券法上专指资本证券,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
2、[债券]zhài quàn
1.公债券。 2.企业、银行或股份公司发行的债权人领取本息的凭证。
3、[礼券]lǐ quàn
由商店发行的一种代替礼物的凭证,持券人可到发券商店选购与券面指明的或与券面标出的金额等价的物品。
4、[胜券]shèng quàn
取得胜利的凭据。有把握取得胜利说“操胜券”。参见〔左券〕券(quàn)。
5、[奖券]jiǎng quàn
一种证券,上面有图案、编号等,多在游艺、销售等活动中抽得。开奖后,持有符合中奖规定奖券的可以领奖。
6、[副券]fù quàn
门票的一部分。
7、[地券]dì quàn
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立的契约。载明土地的面积、价格及坐落、四至等。已经纳税并由政府盖印的称“红契”;未经政府盖印的为“白契”。
8、[矩券]jǔ quàn
刻在竹木简上的契约。
9、[马券]mǎ quàn
即马票。王统照《北国之春·牧马场》:“每年创办赛马会,不卖马券,藉资比较,捷足善走的还得奖励。”参见“马票”。
10、[官券]guān quàn
旧时政府发行的钱票。
11、[市券]shì quàn
官方发给买卖双方的券契。《唐律疏议·杂律·买奴婢牛马立券》:“诸买奴婢马牛駞骡驴,已过价不立市券,过三日,笞三十,卖者减一等。”
12、[佐券]zuǒ quàn
左券。债权人所执的左片债券。左、佐,古今字。
13、[券要]quàn yào
契约。
14、[文券]wén quàn
1.文契,契约。 2.公文案卷。
15、[驴券]lǘ quàn
语出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輙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16、[诗券]shī quàn
犹诗债。
17、[右券]yòu quàn
古代刻木为契,分为左右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信。左半叫左券,右半叫右券。券,契据。
18、[驿券]yì quàn
凭以乘用驿站车马、使用夫役的纸券。
19、[遗券]yí quàn
前人遗留下来的凭证。
20、[旅券]lǚ quàn
指护照。
21、[券马]quàn mǎ
宋 时朝廷从边境收购马匹的一种方式。宋 欧阳修《论监牧札子》:“若国家广捐金帛,则券马利厚,来者必多。”《宋史·兵志十二》:“凡收市马,戎 人驱马至边,总数十、百为一券,一马预给钱千,官给芻粟,续食至京师,有司售之,分隶诸监,曰券马。”
22、[质券]zhì quàn
典押借贷的契券。
23、[券窗]quàn chuāng
券:券 quàn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窗:chuāng 窓、窻、牎,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古代的券是有拱的意思。
24、[奬券]jiǎng quàn
即彩票。金融企业等发售的一种证券,上面编着号码。奖券按票面价格出售,发售者从售款中提出一部分为奖金,分做若干等,中奖的按等级领奖,不中的完全作废。
25、[故券]gù quàn
指旧时的契约。
26、[券约]quàn yuē
契据。
27、[责券]zé quàn
1.求取凭据。 2.即债券。
28、[折券]zhé quàn
毁弃债券,不再索取。
29、[券台]quàn tái
1.堪与家术语。指墓前地气聚合之处。 2.墓前的祭台。
30、[卖券]mài quàn
出卖货物时留下的凭证。《晋书·卢循传》:“居人贪贱,卖衣物而市之……及 道覆 举兵,案卖券而取之,无得隐匿者,乃并力装之,旬日而办。”
31、[邮券]yóu quàn
方言。即邮票。详“邮票”。
32、[符券]fú quàn
符信;票券。
33、[别券]bié quàn
契据。契据分两半,双方各执一半,故称。
34、[楮券]chǔ quàn
宋、金、元 时发行的纸币。宋 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吏魁以大囊贮楮券,凡遇小经纪人,必犒数千,谓之‘买市’。”《宋史·席旦传》:“蜀 用铁钱,以其艰於转移,故权以楮券。”《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汪革 喝了半醉,唤 郭泽 的表字道:‘希颜 是我故友,敢不吐露心腹……今有楮券数百,聊奉 希颜 表意。’”参见“楮币”。
35、[凭券]píng quàn
犹凭证。
36、[世券]shì quàn
犹铁券。
37、[契券]qì quàn
契据,证券。
38、[宝券]bǎo quàn
金 代的一种纸币名。《金史·食货志三》:“﹝ 贞祐 三年﹞七月,改交钞名为贞祐宝券。”《金史·食货志三》:“大钞滞则更为小钞,小钞弊则改为宝券,宝券不行则易为通宝。”
39、[馆券]guǎn quàn
宋 代政府发放的免费供给官员食宿的凭证。宋 曾巩《秘书丞知成都府双流县事周君墓志铭》:“其在仕也,嫁姊之贫者,君常分月俸三之一以奉之,餘以与诸弟,君与妻子或止食馆券而已。”《宋史·礼志二二》:“又出班谢面天颜、沿路馆券、都城门外茶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三年》:“本州解发举人,自 张咏 以来,例给馆券至京,今得三司移文,乃责吏人偿所给官物,恐非朝廷之意。”
40、[本券]běn quàn
契据。
xuàn
1、[拱券]gǒng xuàn
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也叫券(xuàn)。
2、[发券]fā xuàn
“发券”是指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的砌筑方法。
3、[券门]xuàn mén
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