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拼音:zǐ
释义: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2.人的通称。3.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古代贵族五等爵位的第四等。5.古代指你。6.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三类。7.动物的幼崽或卵。8.幼小的;嫩的。9.植物的籽实。10.小而硬的颗粒状物体。11.派生的;从属的(跟“母”相对)。12.铜钱;钱。13.地支的第一位。14.子时。指夜里十一时到一时。
组词
炎黄子孙 王子 男子 瓜子 男子汉 母子 石子 父子 太子 亲子拼音
zi笔顺
㇇ 亅 一横撇短,竖钩长。竖钩端正略弯,横画宜长,靠上安放。
同音字
拼音为zi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子-中華語文大辭典子1ㄗˇzǐ1.古代指初生的孩子,也指兒女;現專指兒子。[例]獨生~。2.一般人、特定身分或輩分較低的人的稱呼。[例]學~|小女~|~弟。3.〈書〉對有學問、有道德男子的美稱。[例]孔~|老~|朱~。4.〈書〉對別人的尊稱。[例]以~之矛,攻~之盾。5.稚幼的動物或卵。[例]不入虎穴,焉得虎~|蠶~|魚~。6.〈書〉夫妻之間相互的稱呼。[例]外~|內~。7.地支第一位。參見【地支】。8.指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的時段。9.植物的種子、果實。也作「籽」。▲也作「仔」。[例]瓜~|蓮~。10.嫩的;幼小的。[例]炸~雞|蔥燒~排。11.派生的;附屬的。[例]~句|~公司|~計畫。12.小而硬的粒或塊。[例]棋~(兒)|石頭~(兒)。13.古代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之一。14.古代圖書四部(經、史、子、集)分類之一。15.銅子。泛指錢。[例]這東西一個~兒也不值。16.量詞。用於計算束狀物。[例]一~兒線。17.姓。18.二一四部首之一。子2˙ㄗzi詞的後綴:1.附著於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詞語之後。[例]房~|拍~|胖~。2.附著於某些量詞之後。[例]一下~|一陣~|打了三板~|三袋~麵粉。
子-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115.【子】
一兒女。一般指兒子。戰國策趙策四:“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有時指女兒。戰國策趙策三:“鬼侯有子而好。”論語先進:“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妻,讀去聲,嫁給。)
注意:“子”的最初意義是孩兒,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稱“子”。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乃生女子”,其中“男”“女”都是定語,“男子”等於今天所謂“男孩”,“女子”等於今天所謂“女孩”。
二男子的尊稱,用來專指有德的人,等於“夫子”。論語鄉黨:“子退朝。”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引申爲對人的尊稱,可以譯成現代漢語的“您”。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注意:在此情況下,“子”字仍是名詞,所以它的前面可加“吾”字作爲定語。左傳隱公十一年:“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孟子公孫丑上:“吾子與子路孰賢?”在姓氏後面或諡號後面加“子”仍是尊稱。如“孔子”、“莊子”、“荀子”,“趙宣子”(趙盾)、“韓獻子”(韓厥)、“魏莊子”(魏絳)。在儒家的著作(如論語、禮記)中,“子”常專指孔子。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子爵,五等爵的第四等。左傳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如師。”
四地支名。左傳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