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拼音:xìng
释义:1.标志家族的字。2.以……为姓。
组词
姓氏 百姓 老百姓 鱼肉百姓 尊姓大名 指名道姓 复姓 种姓 单姓 贵姓拼音
xìng笔顺
𡿨 丿 一 丿 一 一 丨 一“女”两撇平行,距离适中,横画左伸。“生”撇画短斜,横画均匀、平行,竖画正直居中。
同音字
拼音为xìng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基础解释
1.表明家族的字:~名。贵~。 2.姓是…;以…为姓:你~什么?。他~张,不~王。 3.姓。详细解释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
同本义
姓,人所生也。——《说文》
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 姜水, 黄帝母居 姬水, 舜母居 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世为著姓。——《后汉书·张衡传》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
又如:姓族(大族,望族);姓字(姓氏和名字);姓系(姓氏家族的源流系统);姓第(姓氏行第)
命,性命
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春秋》
官吏
百姓兆民。——《国语》。韦昭注:“百姓,百官。”
平民
填国家,抚百姓。——《汉书》
子孙的通称
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左传》
命名,称呼
项氏世世为 楚将,封于 项,故姓 项氏。——《史记·项羽本纪》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 冉溪。—— 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姓-中華語文大辭典姓姓ㄒ丨ㄥˋxìnɡ1.區別家族系統的標誌。[例]~氏|~名|敝~|百家~。2.以……為姓。[例]他~啥|咱家村都~張。3.姓。
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姓女58ㄒㄧㄥˋxìng名①表示個人所屬家族及區別家族系統的符號。如:「姓氏」、「貴姓」、「百家姓」。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元.睢景臣〈哨遍.社長排門告示套.尾〉:「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②姓。如漢代有姓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ìng
1、[姓氏]xìng shì
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后来说姓氏,专指姓。
2、[姓名]xìng míng
姓和名字。
3、[百姓]bǎi xìng
中国早期社会只有贵族有姓,因此称百官之族为百姓。《尚书·尧典》:“平章百姓。” 战国以后泛指平民。
4、[贵姓]guì xìng
敬辞,问人姓氏。
5、[隐姓埋名]yǐn xìng mái míng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6、[同姓]tóng xìng
同一姓氏。
7、[大姓]dà xìng
1.指世家大族。 2.人多的姓,如张、王、李、刘等。
8、[种姓]zhǒng xìng
某些国家的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种姓的出现与阶级社会形成时期的社会分工有关。在印度,种姓区分得最为典型,最初分为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刹帝利(武士和贵族)、吠舍(手工业者和商人)和首陀罗(农民、仆役)。种姓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不能交往。后来又在种姓之外分出一个社会地位最低的“贱民”阶层。
9、[复姓]fù xìng
两个或两个以上字 的姓。如欧阳、诸葛、司马等。
10、[异姓]yì xìng
属性词。不同姓的:~兄弟。
11、[外姓]wài xìng
1.本宗族以外的姓氏。 2.外姓的人。
12、[高姓]gāo xìng
敬辞。犹尊姓,贵姓。
13、[汉姓]hàn xìng
1.汉族的姓。 2.特指非汉族的人所用的汉族的姓。
14、[易姓]yì xìng
词语解释易姓ㄧˋ ㄒㄧㄥˋ君主时代视国家为一姓的事业,故称朝代改换为「易姓」。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汉书.卷八十五.谷永传:「如使危亡之言辄上闻,则商周不易姓而迭兴。」改换原来的姓。如:「行不改名,坐不易姓。」
15、[双姓]shuāng xìng
指复姓,两个字的姓,如:皇甫、诸葛等。
16、[常姓]cháng xìng
犹恒产。固定的财产。
17、[重姓]zhòng xìng
1.犹大姓。 唐 朱庆馀 《贺张水部员外拜命》诗:“前代佳名 逊 ,当时重姓 张 。” 2.复姓,双姓。 唐 无名氏 《玉泉子》:“举人 李文彬 受知於舍人 紇干洎 。有同时今京兆府司録 贺兰洎 卒, 彬 因謁紫微,问:‘今日有何新事?’对曰:‘适过府,闻 紇干洎 卒。’ 洎 曰:‘莫错否。’ 彬 曰:‘不错。’ 洎 曰:‘君又似共鬼语也。’拂衣而入。 彬 乃悟,盖俱重姓,又同名而误对也。”
18、[客姓]kè xìng
指聚族而居的村庄中外来户的姓,如王家庄中的张姓、李姓。
19、[国姓]guó xìng
封建时代称本朝帝王的姓。
20、[诡姓]guǐ xìng
隐姓埋名。
21、[贱姓]jiàn xìng
谦称己姓。
22、[姓系]xìng xì
姓氏宗族的源流系统。
23、[显姓]xiǎn xìng
显赫的姓氏;望族。
24、[闱姓]wéi xìng
科考中式者的姓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那絶不是赌具,落了 广东 人的手,也要拏来赌,岂不奇么?像那个闈姓,人家好好的考试,他却借着他去做输赢!”梁启超《新民说》第十四节:“吾 粤 自前督 南皮 张公 改闈姓为正餉,合肥 李公 改番摊杂赌为正餉以来,生计界日益蹙。”
25、[两姓]liǎng xìng
结成婚姻关系的两家。
26、[缘姓]yuán xìng
即原姓。指出家人的俗姓。
27、[士姓]shì xìng
士族。指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享有特权的豪门大姓。
28、[氏姓]shì xìng
1.氏与姓。《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孔颖达 疏:“人臣有大功者,天子封为国君,又赐之以姓,诸侯以国为氏,言其得封又得姓,兼受之也。”《国语·周语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閒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絶后无主,湮替隶圉。” 2.指姓。《后汉书·乌桓传》:“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唐 刘知几《史通·叙事》:“亦有氏姓本复,减省从单,或去‘万纽’而留‘于’,或止存‘狄’而除‘厙’。”鲁迅《热风·不懂的音译》:“但于外国人的氏姓上定要加一个《百家姓》里所有的字,却几乎成了现在译界的常习。” 3.谓宗族谱系。《新唐书·李守素传》:“通氏姓学,世号‘肉谱’。”
29、[二姓]èr xìng
1.指缔结婚姻的男女二家。《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汉 焦赣《易林·夬之复》:“姬 姜 既欢,二姓为婚。” 2.指两个封建王朝。《汉书·龚胜传》:“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宋书·袁粲传》:“粲 自以身受顾託,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寧有 晋 未禪 宋,輒耻事二姓,所作诗但题甲子,而自取异哉?” 3.指两个夫家。元 陈樵《节妇赋》:“予敢辱先人之教兮,以一身而事二姓!”
30、[九姓]jiǔ xìng
1.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旧唐书·回纥传》:“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 2.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 3.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月氏 之后,始居 祁连山 北的 昭武城(今 甘肃 高台县),后为 突厥 所破,迁于 中亚 的 葱岭 一带,其支庶分王各地,为 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世称九姓,亦称 昭武九姓国。见《新唐书·西域传下·康》。
31、[五姓]wǔ xìng
1.旧时术士按宫、商、角、徵、羽将姓氏加以分类,称为“五姓”。 2.指梁、唐、晋、汉、周五代。 3.犹言百姓。
32、[兆姓]zhào xìng
兆民。
33、[裔姓]yì xìng
同姓后代。
34、[宗姓]zōng xìng
1.谓皇族、国姓。 2.为同姓。
35、[亿姓]yì xìng
犹言万民百姓。
36、[命姓]mìng xìng
赐姓氏;建立姓氏。谓赐姓以示褒崇。《国语·周语下》:“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於天下。”《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会 寧 卒,时年八十四”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傅子》:“寧 以哀乱之时,世多妄变氏族者,违圣人之制,非礼命姓之意,故著《氏姓论》以原本世系。”
37、[允姓]yǔn xìng
古代部族名,阴戎 之祖。《左传·昭公九年》:“故 允 姓之姦,居於 瓜州。”杜预 注:“允 姓,阴戎 之祖。”
38、[右姓]yòu xìng
豪族大姓。
39、[土姓]tǔ xìng
古时因土赐姓,即以生地、居处或封地的地名为姓,以显扬之。
40、[诸姓]zhū xìng
1.众子孙。 2.指古代少数民族各种姓。 3.别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