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
拼音:zhǒng
释义:1.坟墓。2.〈书〉大。3.〈书〉嫡长的;正宗的。
组词
坟冢 冢墓 冢庐 冢卿 冢人 冢圹 冢舍 冢妇 衣冠冢 寒浞冢 麒麟冢 砚子冢 汲县冢 鸳鸯冢 连枝共冢 枯坟野冢 冢中枯骨 木客大冢 椎牛发冢 诗书发冢 冢木已拱 汲冢古文拼音
zhǒng笔顺
丶 ㇇ 一 丿 ㇁ 丿 丿 丶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hǒng的字 拼音为zhong的字基础解释
1.坟墓:古~。 2.山顶。详细解释
(形声。从宀( mì),豕( chù)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同本义
冢,高坟也。——《说文》
掌公墓之地。——《周礼·冢人》
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方言十三》
乃立冢土。——《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
项羽烧 秦宫室,掘 始皇帝冢。——《史记·高祖本纪》
其下两冢。——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乱坟);疑冢(古代富贵之家所设的假坟,为的是与真坟相混,不让后人认出真坟);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田(墓地);冢宅(坟墓,坟地);冢舍(墓旁守丧人的住所)
山顶
山顶,冢。——《尔雅》
华山冢也。——《山海经·西山经》。注:“冢者,神鬼之所居也。”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诗·小雅·十月之交》。郑玄注:“山顶曰冢。”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元稹《蛮子朝》
大的;地位高的
冢,大也。——《尔雅》
冢者,大也。——《白虎通》
我友邦冢君。——《书·牧誓》
乃立天官冢宰。——《周礼》
王乃召冢卿。——《周书·大匡》
冢子则太牢。——《礼记·内则》
又如:冢臣(大臣;朝廷重臣);冢司(宰相的别称);冢祀(古代天子在宗庙里举行的大祭礼);冢卿(上卿,孤卿);冢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
嫡生的。正宗的,不是旁支的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白居易《答四皓庙》
又如:冢嫡(嫡长子);冢子(长子);冢息(长子);冢孙(嫡长孙);冢妇(嫡长子之妻)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冢-汉语大词典冢zh?ng
ㄓㄨㄥˇ
〔《广韵》知陇切,上肿,知。〕
1.坟墓。
●《周礼·春官·序官》:“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
郑玄注:“冢,封土为丘垄,像冢而为之。”
●贾公彦疏:“案《尔雅》,山顶曰冢,故云像冢而为之也。”
●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东府掘城北堑,入丈余,得古冢。”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秋谷﹞尝至吾邑谒定远墓,遂以私淑门人剌焚于冢前。”
●郭沫若《瓶》诗之十六:“风过后一片残红,把孤坟化成了花冢。”
2.山顶。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郑玄注:“山顶曰冢。”
●《文选·潘岳〈射雉赋〉》:“鸣雄振羽,依于其冢。”
李善注:“冢,山巅也。”
●唐元稹《蛮子朝》诗:“夜防钞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
3.大。
●《逸周书·商誓》:“尔冢邦君,无敢其有不告,见于我有周其比。”
朱右曾校释:“冢,大也。”
参见“冢君”。
4.嫡长;首领。参见“冢子”、“冢妇”、“冢宰”。
5.做领袖,引申为统领,统率。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盖丁之才术,乃唐李赞皇之流,勋多而德寡,任智而鲜仁,可以佐三事,不可以冢庶僚。”
冢(2)zh?ng
ㄓㄨㄥˇ
〔《广韵》知陇切,上肿,知。〕
坟墓。
●唐李贺《许公子郑姬歌》:“相如冢上生秋柏,三秦谁是言情客。”
●《花月痕》第五回:“含笑同归,树合韩凭之冢;偷生何益,梦随倩女之魂。”
●清沈覆《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重阳日,邻冢皆黄,芸墓独青。”
1、冢讀音:展勇切,音塚,腫韻。〔通作塚〕。釋文:
❶本作涀。《說文勹部》:涀。高墳也。从勹。从豖。
〔注〕:地高起若有所包也。
❷大也。《周禮天官序官》:乃立天官~宰。
❸山頂也。《詩十月之交》:山~崒崩。
❹封土爲社也。《詩緜》:乃立~土。
❺鬼神舍也。見《玉篇》。
❻象山頂之高腫起也。見《釋名釋喪制》。
❼楚人謂~爲琴。見《水經沘水注》。
❽秦晉之閒。或謂之壠。見《方言》。
❾~遂。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崇吾之山。北望~遂。
2、涀釋文:冢本字。《說文》:高墳也。从勹。豖聲。
3、塚釋文:冢俗字。見《正字通》。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ǒng
1、[义冢]yì zhǒng
旧时埋葬无主尸骨的坟墓。
2、[荒冢]huāng zhǒng
荒凉的坟墓。
3、[青冢]qīng zhǒng
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
4、[剑冢]jiàn zhǒng
冢就是坟墓,独孤求败认为剑也是有生命的剑灵,退隐江湖后,将自己的剑埋在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剑冢。
5、[上冢]shàng zhǒng
〈方〉上坟。
6、[起冢]qǐ zhǒng
营造坟墓。
7、[墓冢]mù zhǒng
由古人为显先人的荣耀而建的,通常由泥土建成。建造墓冢的传统一直从古代流传下来,到后来,英国人和欧洲人有时会把骸骨放在前人建造的墓冢中。有些罗马人的墓冢至今仍然存在。
8、[马冢]mǎ zhǒng
指 汉 滕公 夏侯婴 墓。《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八岁卒,諡为 文侯”唐 司马贞 索隐:“《三辅故事》曰:‘滕文公 墓在 饮马桥 东大道南,俗谓之 马冢。’《博物志》曰:‘公卿送 婴 葬,至东都门外,马不行,踣地悲鸣,得石椁,有铭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见白日,吁嗟 滕公 居此室。”乃葬之。’”
9、[旅冢]lǚ zhǒng
谓客死他乡者之墓。
10、[鸿冢]hóng zhǒng
古冢名。亦为山名。
11、[守冢]shǒu zhǒng
守墓;守墓者。
12、[冢适]zhǒng shì
冢嫡。
13、[公冢]gōng zhǒng
指公家所设埋葬无主尸骨的墓地。
14、[冢息]zhǒng xī
长子。
15、[冢臣]zhǒng chén
大臣;朝廷重臣。汉 马融《忠经·冢臣》:“冢臣於君,可谓一体。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清 吴伟业《雕桥庄歌》:“同是冢臣恩数异,伤心非復 定陵 年。”
16、[文冢]wén zhǒng
埋葬文稿之处。
17、[冢土]zhǒng tǔ
1.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 2.墓土。
18、[蚁冢]yǐ zhǒng
高大如坟的蚁蛭。
19、[发冢]fà zhǒng
发掘坟墓。
20、[白冢]bái zhǒng
传说中的白色古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居庸关 西。阿英《游龙戏凤》:“据 北京 掌故书载:‘明武宗 微行 大同,得酒家女 李凤,返 京 时,至 居庸关 病殁,因葬之关西,草生其上皆白,故俗称白冢。’”
21、[冢弟]zhǒng dì
敬称国君之弟。
22、[冢藏]zhǒng cáng
冢圹。
23、[汲冢]jí zhǒng
1.指晋不準所盗发之古冢。墓在汲郡,故称。参见“汲冢书”。 2.借指汲冢书。
24、[路冢]lù zhǒng
路旁掩埋无主尸骸的坟墓。《诗·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毛 传:“墐,路冢也。” 孔颖达 疏:“墐者,埋藏之名耳。此言行有死人,是於路傍,故曰路冢。” 陈奂 传疏:“道冢即路冢,古人族葬,路冢则不入塋域者也。”
25、[冢圹]zhǒng kuàng
墓穴。
26、[冢嗣]zhǒng sì
嫡长子。《国语·晋语三》:“十四年,君之冢嗣其替乎?”韦昭 注:“冢嗣,太子也。”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貽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上御宣政殿,册皇太子,册曰:‘建储贰者,必归於冢嗣。’”明 徐渭《蜀汉关侯祠记》:“谓 辽东 李君 某,为今 寧远伯 冢嗣,世称名将家子,往镇莫宜。”
27、[冢人]zhǒng rén
《周礼》官名。《周礼·春官·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仪礼·士丧礼》:“筮宅,冢人营之。”《旧唐书·褚亮传》:“臣又按 周 人立庙,亦无处置之文。据冢人职而言之,先王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28、[嶓冢]bō zhǒng
山名。在甘肃。
29、[坟冢]fén zhǒng
用土堆成的坟包。
30、[枯冢]kū zhǒng
1.见“枯冢”。 2.亦作“枯塚”。荒坟。唐 杜甫《晚登瀼上堂》诗:“济世数嚮时,斯人各枯冢。”宋 陆游《初夏杂兴》诗之六:“百年等是一枯塚,四海应无两 放翁。”吕谨《<廿载繁华梦>序》:“然沉醉仙乡,陈希夷 千年睡足;迷离枯冢,丁令威 今日归来。”
31、[封冢]fēng zhǒng
死后追封并表其墓。
32、[冢遂]zhǒng suì
传说中的山名。
33、[冢墓]zhǒng mù
坟墓。
34、[冢园]zhǒng yuán
墓地。
35、[冢卿]zhǒng qīng
孤卿;上卿。六卿中掌国政的人。
36、[麟冢]lín zhǒng
“麒麟塚”的省称。
37、[吕冢]lǚ zhǒng
吕冢位于浙江省海盐县于城镇。人们一提到于城镇的吕冢,就有人会说:“吕冢是吕蒙的坟。”其实,吕冢与吕蒙根本是两回事。
38、[黜冢]chù zhǒng
废弃正妻。
39、[冢茔]zhǒng yíng
墓地。
40、[陵冢]líng zhǒng
帝王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