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拼音:zhì
释义:1.管理,处理。2.指安定或太平。3.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4.医疗。5.从事研究。6.消灭(害虫)。7.惩办;处罚。8.(Zhì)姓。
组词
政治 治疗 治理 防治 治安 法治 统治 治国 自治 自治区 三明治 政治家 政治犯 自治县 政治学 政治文明 长治久安 励精图治 生物防治 治病救人 治国安邦 分而治之 政治避难 治外法权拼音
zhì笔顺
丶 丶 ㇀ 𠃋 丶 丨 𠃍 一“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台”上下中心相对,重心安稳,“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
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治-中華語文大辭典治ㄓˋzhì1.治理;管理。[例]~本│整~│勵精圖~。2.治理得好;形容社會安定。[例]~世│長~久安。3.處罰;懲處。[例]處~︱懲~│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4.治療;診治。[例]醫~│病~好了│專~疑難病症。5.消滅(害蟲)。[例]~蝗│防蟲~蟲。6.研究(學問);攻讀。[例]~學│~《春秋》│專~普通語言學。7.舊稱官署所在地;治所。[例]縣~│州~。8.姓。
治 -古漢語常用詞典zhì
①治理。《論積貯疏》:“民不足而可~者,自下及今未之嘗聞。”②懲處。《出師表》:“不效則~臣之罪。”③醫治。《扁鵲見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將恐深。”④建造。《西門豹治鄴》:“為~齋宮河上。”⑤整理;備辦。《馮諼客孟嘗君》:“於是約車~裝,載券契而行。”⑥訓練。《左忠毅公逸事》:“史公~兵,往來桐城。”⑦對付;抵禦。《赤壁之戰》:“同心一意,共~曹操。”⑧處理。《蘇武傳》:“單於使衛律~其事。”⑨講求;研究。《齊桓晉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禮義哉。”⑩地方政府所在地。《過小孤山大孤山》:“州~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⑾治理得好;太平。《屈原列傳》:“明於~亂,嫻於辭令。”
【治具】⒈置辦酒食。⒉治國措施。
【治劇】處理難辦的事情。
【治世】治理得好的時代,太平盛世。
【治嚴】【治裝】均為整理行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