穣
拼音:réng
释义:1.同“穰”。禾谷皮壳的碎屑。2.按,亦为“穰”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拼音
ráng笔顺
丿 一 丨 丿 丶 丶 一 丿 丶 一 一 丨 丨 一 丿 𠄌 丿 ㇏同音字
拼音为ráng的字 拼音为rang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穰”。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穣穣-汉语大词典穣穣(I)丰熟貌。
●《诗·商颂·烈祖》:“自天降康,丰年穣穣。”
●《史记·滑稽列传》:“五谷蕃熟,穣穣满家。”
穣穣(II)1.众多。
●《诗·周颂·执竞》:“降福穣穣,降福简简。”
●毛传:“穣穣,众也。”一本作“禳禳”。
●汉扬雄《甘泉赋》:“傧暗蔼兮降清坛,瑞穣穣兮委如山。”
●唐韩愈《刘生诗》:“天星回环数才周,文学穣穣囷仓稠。”
●王闿运《<湘潭县志>序》:“银钞穣穣。”
2.纷乱貌。穣,通“攘”。
●唐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之二:“飔飔杨柳风,穣穣樱桃雨。”
●宋洪迈《夷坚甲志·舒民杀四虎》:“行至舒州境,见村民穣穣,十百相聚,因弛担观之。其人曰:‘吾村有妇人为虎衔去。’”
●元刘伯亨《朝元乐》套曲:“凉凄凄潇潇风雨催,冷阴阴穣穣芦花底。”
3.形容词后缀。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摺:“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他急穣穣却才来,我羞答答怎生觑。”
●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千载荆城,霎时间遍地蓬蒿,不争的把昭王杀了,笑包胥急穣穣秦国去号啕。”
4.形容匆忙。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故穣穣而来,茕茕独往。”
穣(I)rang
ㄖㄤˊ
〔《广韵》汝阳切,平阳,日。〕
1.黍茎去皮后的柔软部分。
2.泛指黍稷稻麦等植物的秆茎。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肉酱法:牛、羊、獐、鹿、兔肉皆得作……寒月作之,宜埋之于黍穣积中。”
●《宣和遗事》后集:“时风寒,夜宿竹簟,侍卫人取茅及黍穣作焰,与二帝同坐向火至明。”
●梁斌《红旗谱》二七:“她又走出去拿穣柴,给江涛烘烤衣服。”
3.庄稼丰收。
●《管子·国蓄》:“岁有凶穣,故谷有贵贱。”
●《史记·天官书》:“所居野大穣。”
●张守节正义:“穣,丰熟也。”
●《新唐书·甄济传》:“岁饥,节用以给亲里;大穣,则振其余于乡党贫狭者。”
●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穣。”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摺:“那其间四野桑麻禾稼穣,百姓每讴歌将天祭享。”
4.填;充实。
●《朱子语类》卷六十:“心是虚底物,性是里面穣肚馅草。性之理包在心内,到发时却是性底出来。”
5.蒿草衣。
●《孔子家语·六本》:“齐高庭问于孔子曰:‘庭不旷山,不直地,衣穣而提贽,精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
王肃注:“穣,蒿草衣。”
6.用同“瓤”。果实的肉。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色好梨胜颊,穣多栗过拳。”
穣(II)r?ng
ㄖㄤˇ
〔《广韵》如两切,上养,日。〕
1.繁盛;众多。
●《汉书·张敞传》:“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穣,于三辅尤剧。”
颜师古注:“穣,盛也,言人众之多也。”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摺:“你看这郊外,人稠物穣,都是赏心乐事,真个好热闹也。”
●章炳麟《新方言·岭外三州语》:“三州谓众多为穣。”
2.数目。
●《孙子算经》卷上:“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秭曰穣,万万穣曰沟。”
3.通“攘”。烦扰;纷乱。
●《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时益部扰穣。”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摺:“又不是公事忙,不由咱心绪穣。若有那大公事失误了惹下灾殃。”
4.通“攘”。排除;排斥。
●《新唐书·辛替否传》:“假如兵旱相乘,则沙门不能擐甲胄,寺塔不足穣饥馑矣。”
5.通“禳”。祈福;向神祈求。参见“穣人”、“穣田”。
穣(III)reng
ㄖㄥˊ
〔《集韵》人成切,平清,日。〕
禾谷皮壳的碎屑。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七:“木自南而北多枯,寒而不枯,只于腊月去根旁土,麦穣厚覆之,燃火深培如故,则不过一二年,皆结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ráng
1、[柔穣]róu ráng
柔软的穰草。
2、[穣俭]ráng jiǎn
犹丰歉。谓年岁丰登或歉收。《宋书·颜延之传》:“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
3、[农穣]nóng ráng
谓农作物丰收。
4、[金穣]jīn ráng
古代根据太岁星运行的方位来预测年成的丰歉。太岁星运行至酉宫(正西方)称“岁在金”,预示农业丰收。语出《史记·天官书》:“然必察太岁所在: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较也。”宋 秦观《代谢历日表》:“宣布詔条,预识金穰之岁。”宋 沉与求《舟过荻塘》诗:“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岁事到金穰。”参见“六岁穰,六岁旱”。
5、[桃穣]táo ráng
桃肉。穰,通“瓤”。
6、[穣浩]ráng hào
众多。
7、[穣人]ráng rén
古代替人向神鬼禳祝致福者。穰,通“禳”。
8、[大穣]dà ráng
亦作“大壤”。大丰收。《庄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垒 大壤。”《列子·天瑞》:“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梁书·武帝纪中》:“是岁(天监 五年)大穰,米斛三十。”唐 韩愈《崔评事墓铭》:“连岁大穰,军食以饶。”
9、[穣灾]ráng zāi
攘灾;祛灾。穰,通“攘”。
10、[黍穣]shǔ ráng
黍秆。《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殯”晋 杜预 注:“茢,黍穰。”孔颖达 疏:“杜 云‘茢,黍穰’者,今世所谓苕帚者,或用薍穗,或用黍穰,二者皆得为之也。”宋 窦苹《酒谱》:“凡人醉卧黍穰中必成癩醉。”《宣和遗事》后集:“时风寒,夜宿竹簟,侍御人取茅及黍穰作焰,与二帝同坐,向火至明。”
11、[白穣]bái ráng
灯心草。
12、[繁穣]fán ráng
犹繁盛。
13、[窝穣]wō ráng
拥抱欢好。
14、[治穣]zhì ráng
犹祈祷。穰,通“禳”。
15、[饥穣]jī ráng
1.饥荒与丰收。飢,通“饥”。 2.饥荒与丰收。
16、[穣田]ráng tián
向神祈求庄稼丰收。穰,通“禳”。
17、[穣岁]ráng suì
丰年。《韩非子·五蠹》:“饥岁之春,幼弟不饶;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18、[穣川]ráng chuān
获得丰收的平原地方。宋 王禹偁《感流亡》诗:“试问何许人,答云家 长安,去年 关 辅旱,逐熟入穰川。”
19、[飞穣]fēi ráng
佛手柑。
20、[不穣]bù ráng
见“不瓤”。
21、[松穣]sōng ráng
见“松瓤”。
22、[凶穣]xiōng ráng
歉岁与丰年。《管子·国蓄》:“岁有凶穰,故穀有贵贱。”汉 徐干《中论·脩本》:“故以岁之有凶穰而荒其稼穡者,非良农也。”
23、[榛穣]zhēn ráng
榛子肉。
24、[富穣]fù ráng
富足丰盛;富足兴旺。
25、[扰穣]rǎo ráng
见“扰攘”。
26、[丰穣]fēng ráng
1.犹丰熟。《汉书·王莽传中》:“岁丰穰则充其礼,有灾害则有所损。”唐 韩愈《为宰相贺雪表》:“春云始繁,时雪遂降,实丰穰之嘉瑞,销癘疫於新年。”清 徐昂发《下田雨叹》诗:“水淫不能灾,歉岁成丰穰。”李大钊《青春》:“而神州之域,还其丰穰,復其膏腴矣。” 2.犹丰满;肥沃。明 陶宗仪《辍耕录·淳化阁帖》:“近人多不识阁帖,某家宝藏本,皆非真,真者字极丰穰,有神采。”明 汤显祖《南柯记·御饯》:“南柯,国之大郡,土地丰穰,民物豪盛,非惠政不能治之。”
27、[种穣]zhǒng ráng
亦作“种饟”。即种子。
28、[稠穣]chóu ráng
犹稠众。
29、[浩穣]hào ráng
1.众多;繁多。 2.重大。
30、[黄穣穣]huáng ráng ráng
形容黄而松软。
31、[桑穣纸]sāng ráng zhǐ
即桑皮纸。
32、[枣穣金]zǎo ráng jīn
即金条。
33、[棺材穣子]guān cái ráng zǐ
见“棺材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