剸
拼音:tuán
释义:1.亦作“剬”。2.割,截断。3.引申为脱离,改变。参见“剸節”。4.裁决,治理。5.刺;戳。
组词
剸断 剸繁 裁剸 剸节 剸剧 剸理 剸治 剸繁决剧 剸繁治剧拼音
tuán笔顺
一 丨 𠃍 一 一 丨 ㇀ 丶 一 亅 丶 丨 亅同音字
拼音为tuán的字 拼音为tuan的字基础解释
割断,截断。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剸-中華語文大辭典剸1ㄊㄨㄢˊtuán〈書〉割截;截斷。[例]水斷蛟龍,陸~犀革(《漢書‧卷六十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褒》)。剸2ㄓㄨㄢzhuān〈書〉獨自作出決斷。通「專」。[例]信而不見敬者,好~行也(《荀子‧榮辱》)。
剸-汉语大词典剸(I)tuan
ㄊㄨㄢˊ
〔《广韵》度官切,平桓,定。〕
〔《广韵》旨兖切,上狝,章。〕
亦作“剬”。
1.割,截断。
●《礼记·文王世子》:“其刑罪,则纤剸。”
郑玄注:“纤,读为歼。歼,刺也。剸,割也。”
●汉杜笃《论都赋》:“盖夫燔鱼剸蛇,莫之方斯。”
●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刜洪钟之剑,不剸几上之肉。”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万章上篇一》:“是犹剸首以救肤,割肌以饱腹也。”
●清秋瑾《红毛刀歌》:“陆剸犀象水截蛟,魍魉惊避魑魅逃。”
2.引申为脱离,改变。参见“剸节”。
3.裁决,治理。
●唐元稹《授王播兼盐铁使制》:“重委操剸,铓刃益精。”
●宋杨侃《皇几赋》:“发伏禁奸,亲剸繁剧。”
●元柳贯《送郭子昭经历赴淮东》诗:“生平书檄手,妙在巧裁剸。”
4.刺,戳。
●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公子中恶,引佩刀自剸其腹,几殆。”
●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转剑自剸其胸,扑倒秦二尸上。”
●沈从文《会明》:“用马刀互相乱砍,用枪刺互相乱剸?”
剸(II)zhuān
ㄓㄨㄢ
〔《集韵》朱遄切,平仙,章。〕
同“专”。
1.专擅。
●《国语·郑语》:“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剸同。”
●马王堆汉墓帛书《称》:“圣人不为始,不剸己,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
2.专一。
●《汉书·萧何传》:“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颜师古注:“剸读与专同。”
●章炳麟《〈国粹学报〉祝辞》:“虽汉宋诸明哲剸精厉意,虑非岛人所能有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uán
1、[剸刦]tuán jié
拦路抢劫。
2、[剸治]tuán zhì
裁处,治理。
3、[剸剡]tuán yǎn
裁割。
4、[剸断]tuán duàn
裁决,决断。
5、[裁剸]cái tuán
犹裁割。 元 柳贯 《送郭子昭经历赴淮东》诗:“生平书檄手,妙在巧裁剸。”
6、[剸犀]tuán xī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及至巧冶铸干将之璞,清水淬其锋,越 砥歛其鍔,水断蛟龙,陆剸犀革。”后以“剸犀”喻治事的卓越才能。
7、[剸志]tuán zhì
专心一志。
8、[剸裁]tuán cái
裁决,裁处。唐 卢肇《海潮赋》:“此则为政之所致,非可以常度而剸裁也。”宋 曾巩《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此邦人人衣食足,闔境年年枹鼓闲。几桉剸裁得休暇,山水登躡遗纷烦。”
9、[操剸]cāo tuán
操刀细割。比喻认真处理政事。
10、[剸行]tuán xíng
独断专行。
11、[剸理]tuán lǐ
治理,裁处。
12、[剸车]tuán chē
谓载满一车。
13、[剸割]tuán gē
1.刺割。 2.裁决,治理。
14、[断剸]duàn tuán
断截。
15、[剸诸]tuán zhū
专诸。
16、[剸节]tuán jié
犹变节。
17、[剸决]tuán jué
专断;决断。
18、[剸逐]tuán zhú
犹言一意追随。唐 裴铏《传奇·聂隐娘》:“已有二女……能於峭壁上飞走,若捷猱登木,无有蹶失。尼与我药一粒,兼令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令剸逐二女攀缘,渐觉身轻如风。一年后,刺猿狖百无一失。”
19、[剸剧]tuán jù
犹剸繁。宋 王安石《贺运使学士转官启》:“紬秘延阁,剸剧外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池 性朴易,剸剧非所长,转运使 江钧、张从革 劾 池 决事不当及稽留德音,坐是左迁。”
20、[理剧剸繁]lǐ jù tuán fán
亦作“理繁剚剧”。治理繁乱事务。
21、[燔鱼剸蛇]fán yú tuán shé
周武王 伐 纣 至 孟津,白鱼入舟,武王 欲煮鱼以祭,被群臣劝止。见《尚书大传·大誓》。又 汉高祖 聚众起义时,曾夜行泽中,见有大蛇挡道,高祖 毅然挥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燔鱼剸蛇”指代 周武王、汉高祖 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