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
拼音:cì
释义:1.(尖锐的东西)扎入或穿透。2.暗杀。3.讥讽。4.像针一样尖锐的东西。5.物体表面或人皮肤上小而尖的突起物。6.侦察;打听。7.名片。8.刺激。
组词
刺猬 寒风刺骨 刺绣 悬梁刺股 刺骨 刺配 刺激 冲刺 讽刺 刺眼拼音
cì笔顺
一 丨 𠃌 丨 丿 丶 丨 亅“朿”上横宜短,竖画从“冖”中部垂直而下。“刂”竖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距离适中。
同音字
拼音为cì的字 拼音为ci的字基础解释
1.用针或有尖的东西穿入。2.尖锐像针的东西。3.用剑刺。泛指杀伤或暗杀。4.使某些感觉器官反应强烈。5.用挖苦的话揭露人的短处。6.侦察。7.名片。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刀,朿( cì)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刺)
同本义
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
刺,杀也。——《尔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慧星袭月。——《战国策·魏策》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词,比喻刻苦攻读);刺子(暗剑);刺心(以刀等刺进心脏。喻刺痛内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诚的一种苦行);刺臂(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讽刺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讥刺(讥讽);刺邪(讽刺邪恶);刺戒(讥刺告戒);刺美(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杀。古时君杀大夫叫刺
经刺公子偃。——《左传·成公十六年》。注:“ 鲁杀大夫皆言刺。”
刺怀公于 高梁。——《国语·晋语》
又如:刺斫(刺杀);刺虎(杀虎)
指责、揭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又如:刺举(检举;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刺打(斥责。方言)
探取;采取
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封禅书》
又如:刺取(采取,选用);刺问(探问);刺答(拜访答问)
刺探;侦探
至公车刺取。——《汉书·丙吉传》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侦察)
插入;钻进 。
如:刺天(冲入天空)
刺激;刺射 。
如:刺干(刺激);刺闹(发痒);刺恼(刺挠。烦恼;难受)
刺绣(一种美术工艺) 。
如:刺文(犹刺绣);刺凤描鸾(谓刺绣)
〈名〉
泛指尖利如针之物 。
如: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刺儿(尖锐像针的东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名帖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写的姓名);刺纸(犹名片);刺请(以名刺邀请)
兵器的锋刃 。
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属)
旁边 。
如:刺斜(旁边);刺邪里,刺斜(旁边)
另见 cī
激烈的撞击或爆炸声 。
如: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另见 c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刺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刺刺】话很多的样子。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不能休。”
刺刺-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刺刺ㄘˋ ㄘˋcì cì多言的樣子。唐.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ì
1、[带刺]dài cì
谓含有讥刺意味。
2、[毛刺]máo cì
金属工件的边缘或较光滑的平面上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光、不平的部分。通常应加工去掉毛刺。
3、[鱼刺]yú cì
鱼的细而尖的骨头。
4、[刺破]cì pò
用尖物刺透。
5、[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说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6、[冲刺]chōng cì
1.跑步、滑冰、游泳等体育竞赛中临近终点时全力向前冲。 2.比喻接近目标或快要成功时做最大的努力:这项工程已进入~阶段。
7、[刺伤]cì shāng
用锋利的东西刺或戳而受伤。
8、[刺耳]cì ěr
声音尖锐、杂乱或言语尖酸刻薄,使人听着不舒服:~的刹车声。他这话听着有点儿~。
9、[刺激]cì jī
1.现实的物体和现象作用于感觉器官;声、光、热等引起生物体活动或变化。 2.推动事物,使起积极的变化:~食欲。~生产力的发展。 3.使人激动;使人精神上受到挫折或打击:多年的收藏毁于一旦,对他~很大。
10、[讽刺]fěng cì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画。用话~了他几句。
11、[马刺]mǎ cì
马靴后跟上另加的金属刺。除有装饰作用外,还可以用来驱赶坐骑,使快跑。
12、[刺绣]cì xiù
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以各种针法用彩线在织物上绣出图案或画面。有苏绣、湘绣、蜀绣、京绣之分。
13、[粉刺]fěn cì
痤疮(cuóchuāng)的通称。
14、[刺客]cì kè
用武器进行暗杀的人。
15、[刺鼻]cì bí
谓气味呛鼻难闻。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 一家跟着茶房走进去时,立刻闻到刺鼻的油腥味儿。”《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纸盒不断地晃荡,经常有刺鼻的气味。”
16、[刺痛]cì tòng
感到剧烈的烧灼样的疼痛。
17、[穿刺]chuān cì
诊断或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用穿刺针刺入体腔或器官,抽取液体或组织样品进行检查,借以辅助诊断;也可注入药物,达到治疗目的。
18、[刺猬]cì wei
哺乳动物。体肥短,长约25厘米。四肢短,爪弯而锐利。眼和耳都小。毛短,有短而密的刺,遇敌害时能蜷曲成球,以刺保护身体。夜间活动,主食昆虫和蠕虫。对农业有益。
19、[刺眼]cì yǎn
1.光线过强,使眼睛不舒服。 2.惹人注意并且使人感觉不顺眼:她这身大红大绿的穿戴,显得特别~。
20、[刺杀]cì shā
1.用武器暗杀:被人~。 2.用上了枪刺的步枪同敌人拼杀:练~。
21、[针刺]zhēn cì
1.用针刺皮肤或组织(如为了接种或排除液体) 2.昆虫身上任何带刺的或硬化的突起,尤指外生殖器的角质部分。
22、[刺骨]cì gǔ
侵入骨头里。形容极度寒冷:寒风~。
23、[刺刀]cì dāo
枪刺。
24、[刺史]cì shǐ
古代地方官名。西汉划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设刺史,主管巡察,官阶低于郡守。东汉末将一部分刺史改为州牧,居郡守之上。魏晋后一般称刺史。隋唐改州为郡时称太守,改郡为州时称刺史。宋以后废,但习惯上仍用作知州的别称。
25、[骨刺]gǔ cì
骨头上增生的针状物,通常引起疼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26、[倒刺]dào cì
倒刺 dàocì ∶指甲附近翘起的小片表皮,撕扯不当会深入肉里,很痛
27、[挑刺]tiāo cì
〈方〉故意找错儿。
28、[刺探]cì tàn
暗中打听:~军情。
29、[遇刺]yù cì
被暗杀:~身亡。
30、[刺头]cì tóu
1.犹埋头。 2.见“刺儿头”。
31、[刺桐]cì tóng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 印度、马来亚 等地,我国 广东 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唐 罗邺《放鸭》诗:“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唐 朱庆馀《南岭路》诗:“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前蜀 李珣《南乡子》词之十:“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宋 苏轼《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清 孙枝蔚《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别称。唐 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 桐城。宋 元 时代伊斯兰旅行家东来,常以 刺桐 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 刺桐 称 泉州。
32、[刺痒]cì yang
痒:蚊子咬了一下,很~。
33、[毒刺]dú cì
某些动物或植物体上呈针状的有毒器官。
34、[刺槐]cì huái
也叫洋槐。落叶乔木。小枝有托叶刺。初夏开白色花,有芳香。荚果扁带状,熟时深褐色。是行道树、观赏树及沙地造林树种,也是蜜源植物。
35、[刺目]cì mù
1.光线过强,使眼睛不舒服。 2.服饰或举动惹人注目,使人觉得不顺眼。
36、[行刺]xíng cì
(用武器)暗杀:图谋~。
37、[斜刺]xié cì
1.形容侧斜地指向。 2.侧斜的方向。参见“斜刺里”。
38、[枪刺]qiāng cì
安在步枪、冲锋枪枪头上的钢刀或钢锥,用于刺杀。
39、[白刺]bái cì
五加皮的别名。
40、[棘刺]jí cì
豪猪等脊背上长的硬而长的刺。泛指动植物体上的针状物。
cī
1、[刺溜]cī liū
形容脚底下滑动的声音;东西迅速滑过的声音:不留神,~一下滑倒了。子弹~~地从耳边擦过去。
2、[刺啦]cī lā
形容撕裂声、迅速划动声等:~一声,衣服撕了个口子。~一声划着了火柴。
3、[刺打]cī dǎ
〈方〉训斥;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