刲
拼音:kuī
释义:1.〈书〉割;宰杀。
组词
刲割 刲刺 屠刲 刲股 刲刳 刲宰 刲剔 刲腴击鲜拼音
kuī笔顺
一 丨 一 一 丨 ㇀ 丨 亅同音字
拼音为kuī的字 拼音为kui的字基础解释
1.刺;杀:~羊。 2.割取。详细解释
宰杀,刺
刲,刺也。从刀,圭声。——《说文》
刲,屠也。——《广雅》
刲羊击豕。——《国语·楚语》
刲之刳之。——《礼记·内则》
司马刲羊。——《仪礼·少牢礼》
士刲羊无血。——《易·归妹》
又如:刲刺(刺杀);刲剔(屠杀剖解);刲宰(宰杀)
割取
刲魏之东野。——《战国策·齐策》。注:“取也。”
自出白刃,刲膺授僧。——《聊斋志异》
又如:刲刳(剖割);刲股(割大腿肉)
犹搔,抓搔
你只管干你的去,就留你在家里,也是六枝儿刲痒痒儿敷余着一个。——《儿女英雄传》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刲-漢語大字典刲
《説文》:“刲,刺也。从刀,圭聲。”
kuī 《廣韻》苦圭切,平齊溪。支部。
(1)刺杀。《説文·刀部》:“刲,刺也。”王筠句讀:“殺羊刺其耳下,異於他牲,故謂之刲。”《廣雅·釋詁三》:“刲,屠也。”《易·歸妹》:“士刲羊,无血。”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注:“刲,刺也。”《儀禮·少牢饋食禮》:“司馬刲羊,司士擊豕。”鄭玄注:“刲、擊,皆謂殺之。”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録二》:“屠者買去,如刲羊豕。”
(2)割取。《廣韻·齊韻》:“刲,割。”《戰國策·齊策三》:“刲魏之東野。”《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元年》:“令壯士十人刲其肉自啗之,(姚)洪至死駡不絶聲。”胡三省注:“刲,割也。”《聊齋志異·連城》:“自出白刃,刲膺授僧。”
【刲】8画 4210·0 kuī ㄎㄨㄟ 苦圭切,平,齊韻,溪。支部。割。易 歸妹:“士刲羊。”國語 楚下:“必自射牛,刲羊,擊豕。”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uī
1、[刲宰]kuī zǎi
宰杀。
2、[刲剔]kuī tī
屠杀剖解。《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是时,城中仓廩空虚,飢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见刀光晃耀,不敢正视,惟瞑目以待刲剔。”
3、[刲割]kuī gē
1.屠宰。《礼记·杂记下》“其衈皆于屋下”汉 郑玄 注:“衈谓将刲割牲以衅,先灭耳旁毛荐之。”《北史·齐纪中》:“庚辰,詔丘郊禘袷时祭,皆市取少牢,不得刲割,有司监视,必令丰备。”唐 罗隐《谗书·题神羊图》:“羊有贪狠性,人有刲割心。” 2.指外科手术。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学》:“神输之鍼,灼艾之治,于足治头,于背治匈,远西刲割之医弗能为也。”
4、[刲股]kuī gǔ
割大腿肉。割股疗亲,古以为孝行;割股祭祀,则表示崇敬之至。
5、[刲刺]kuī cì
刺杀。
6、[刲刳]kuī kū
剖割。
7、[屠刲]tú kuī
宰割杀戮。
8、[刲腴击鲜]kuī yú jī xiān
谓宰割肥肉鱼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