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zhāng

释义:1.音乐一曲或诗、文的一段。2.法规;章程。3.条目。4.条理。5.标记。6.印章。7.古代文体名。臣子向君王所写的报告。8.(Zhānɡ)姓。

组词

章鱼 约法三章 章程 宪章 文章 篆章 顺理成章 出口成章 大有文章 大做文章

拼音

zhāng

笔顺

丿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zhāng的字 拼音为zhang的字

基础解释

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乐~。 2.章程;条目:党~。招生简~。 3.条理:杂乱无~。 4.图章:印~。盖~。 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领~。 6.古又同“嫜(zhāng)”。

详细解释

〈量〉

  1.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 同本义。今称“乐章”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

    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又如:章夏(古代乐章名。“九夏”之一)

  3. 棵;根

    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

〈名〉

  1. 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章采(花纹和色彩);章服(按官品而花饰不同的官服);章绂(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章黼(鲜明的黑白花纹);章绣(华丽的刺绣品)

  2. 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

  3. 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缁衣》章。——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章什(指诗歌的篇章);章指(于每篇文章之末,总括其大义,或用韵语写成,称为章指);章句(文章的段落称章;词意完整,可以成言的称句);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章句小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小儒生)

  4. 法规;规章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南朝宋· 谢瞻《张子房》

    又如:章条(章程;规则);章度(程式);章宪(国家的规章法令)

  5. 法律条目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史记·高祖本纪》

    又如:约法三章;简章;党章

  6. 印章

    又用篆章一。——明· 魏学《核舟记》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公章;图章;私章;章印(指官印);章组(官印以及佩带);章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

  7. 标记;徽章

    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汉· 刘向《说苑》

    又如:章表(标记;象征)

  8. 指旌旗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韦昭注:“章,旌旗也。”

    又如:章旗(绣有徽号的旗帜)

  9. 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章奏(汉制,群臣上书有章、奏、表、驕议之别,后则通称臣子上陈给皇帝的文件为章奏);章疏(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10. 大木材

    东园主章。——《汉书·百官公卿表》

〈形〉

  1. 通“彰”。彰明,明显,显著

    平章百姓。——《书·尧典》

    赏罚无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疏:“章,明也。”

    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淮南子》

    又如:章灼(明白显著。光辉照耀);章章(显明的样子。同“彰彰”);章然(明显的样子)

  2. 条理化

    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韩愈《送孟东野序》

〈动〉

  1. 显示;表明

    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章,明也。”

    又如:章著(显露;分明);章理(显明的道理);章视(明示;诏告)

  2. 通“彰”。彰明,表彰

    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

    又如:章明(显扬);章闻(传闻;著闻)

  3. 上奏章告发

    被诏书为将作大匠,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

    又如:章表(奏表);章书(奏章);章左(指奏章终了空白处);章报(具奏章上报)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章章-汉语大词典

章章1.鲜明美好貌。
●《荀子·法行》:“故虽有玟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吕氏春秋·本生》:“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高诱注:“章章,明美貌。”
2.昭著貌。
●《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万。此其章章尤异者也。”
●唐韩愈《争臣论》:“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
●宋范仲淹《皇储资圣颂》:“天意人事章章乎,岂符谶而后着也。”
●明宋濂《碧崖亭辞》:“学问富而德行修,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3.畏惧不安貌。
●汉扬雄《法言·寡见》:“孔子用于鲁,齐人章章,归其侵疆。”
李轨注:“章章,悚惧也。”

章章-辞源3

【章章】㊀昭著貌。荀子 法行:“故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注:“章章,素質明著也。”漢書九一 貨殖傳:“自 元 成訖 王莽,京師富人 杜陵 樊嘉、茂陵 摯網、平陵 如氏 苴氏、長安丹 王君房、豉 樊少翁 王孫大卿,爲天下高訾……此其章章尤著者也。”㊁失據貌。漢 揚雄 太玄二 進:“測曰:狂章章,進不中也。”又 法言 寡見:“孔子用於 魯,齊人章章,歸其侵疆。”唐 李軌 注:“章章,悚懼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āng

1、[文章]wén zhāng

1.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2.泛指著作。 3.比喻暗含的意思:话里有~。 4.关于事情的做法: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矛盾,这里很有~可做。还要想到下一战略阶段的~。

2、[印章]yìn zhāng

印和章的合称。

3、[公章]gōng zhāng

机关、团体等使用的印章。

4、[篇章]piān zhāng

篇和章,泛指文章:~结构。~段落。历史~。

5、[乐章]yuè zhāng

交响曲或其他大型乐曲的组成部分。结构上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可以单独演奏。

6、[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

不顾文章 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7、[章节]zhāng jié

章和节,都是著作或文章的组成部分。通常全书分章,章内分节。文章内相当于段落或层次。

8、[规章]guī zhāng

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据制定机关的不同可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两大类。前者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后者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9、[章鱼]zhāng yú

软体动物,有八条长的腕足,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生活在海底,吃鱼类和甲壳类等。

10、[章法]zhāng fǎ

1.文章的组织结构。 2.比喻办事的程序和规则:他虽然很老练,这时候也有点乱了~。

11、[奏章]zòu zhāng

古代大臣向皇帝奏事的本章(呈文)。

12、[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

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

13、[违章]wéi zhāng

违反规章:~操作。~建筑。~驾驶。

14、[简章]jiǎn zhāng

简要的章程:招生~。

15、[党章]dǎng zhāng

一个政党的章 程。规定政党的基本纲领、组织原则、组织机构以及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纪律等。

16、[勋章]xūn zhāng

授给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一种表示荣誉的证章。

17、[奖章]jiǎng zhāng

为奖励某人而发给的徽章。

18、[徽章]huī zhāng

佩戴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等的标志,多用金属制成。

19、[宪章]xiàn zhāng

1.效法。 2.典章制度。 3.某个国家的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规定国际机构的宗旨、原则、组织的文件。

20、[华章]huá zhāng

敬辞。华美的诗文。多用于称颂。

21、[肩章]jiān zhāng

军人或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佩戴在制服的两肩上用来表示行业、级别等的标志。

22、[豫章]yù zhāng

古书上记载的一种树名。有的记载说即今之樟树。

23、[图章]tú zhāng

1.用小块的石头、木头、金属、象牙等刻成的东西,底下一面多为方形或圆形,刻着姓名或其他名称、图案等,用来印在文件、书籍等上面,作为标记。 2.图章印在文件、书籍等上面的痕迹。

24、[报章]bào zhāng

报纸(总称):~杂志。

25、[周章]zhōu zhāng

1.仓皇惊恐:狼狈~。 2.周折,苦心:煞费~。

26、[像章]xiàng zhāng

用金属、塑料等制成的带有人像的纪念章。

27、[照章]zhào zhāng

按照章程的规定。

28、[章贡]zhāng gòng

章水 和 贡水 的并称。亦泛指 赣江 及其流域。

29、[臂章]bì zhāng

佩戴在衣袖(一般为左袖)上臂部分表示身份或职务的标志。

30、[袖章]xiù zhāng

套在袖子上表示身份或职务的标志。

31、[序章]xù zhāng

写在文章前面的话。

32、[纹章]wén zhāng

授于城镇、公司等或为其采用的作为一种标志或商标的有条纹的徽章。

33、[胸章]xiōng zhāng

1.佩戴在胸前表示身份或职务的标志。 2.佩戴在胸前的奖章、纪念章等。

34、[典章]diǎn zhāng

法令制度:文物~。《元~》(书名,元朝的法令汇编)。

35、[平章]píng zhāng

1.评处;商酌。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唐 吴兢《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2.品评。唐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宋 辛弃疾《江神子·和人韵》词:“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明 叶宪祖《鸾鎞记·春赏》:“凭栏争赏,细与平章。”清 黄遵宪《度辽将军歌》:“将军归来犹善饭,平章古玉图鼎鐘。” 3.古代官名。唐 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唐睿宗 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宋 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金 元 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 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 初仍沿袭,不久废。 4.辨别彰明。《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北周 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伏见勑旨,刊正音律,平章历象。”章炳麟《国故论衡·原道上》:“斯足以扬搉诚伪,平章黑白矣。”

36、[闲章]xián zhāng

个人的与姓名、职务等无关的图章,印文大多是熟语或诗文的句子,如“开卷有益”。一般用于所藏的书画上。

37、[章句]zhāng jù

1.古书的章节和句子。 2.分析和注解古书的章节和句子。也指以分章析句来解说古书的著作:~之学。楚辞~。

38、[私章]sī zhāng

刻有个人姓名,代表个人身份的印章(区别于“公章”)。

39、[章回]zhāng huí

“章”和“回”。我国长篇小说的一种段落形式。

40、[证章]zhèng zhāng

学校、机关、团体发给本单位或本系统人员证明身份的标志,多用金属制成,佩在胸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章的反义词 章的近义词 章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章能组什么词
  • 章能组什么词语
  • 章可以组什么词
  • 章可以组什么词语
  • 章字可以组什么词
  • 章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章字能组什么词
  • 章字能组什么词语
  • 章字开头的成语
  • 章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