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xuān

释义:1.同“煊”。2.温暖。

拼音

xuān

笔顺

丿 丿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nuǎn的字 拼音为nuan的字

基础解释

温暖,太阳的温暖:~妍(天气和暖,景物明媚)。~暖。 松软,松散:~土。馒头很~。~腾。

详细解释

〈形〉

  1. 同“煊”。温暖

    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庄子·大宗师》

    又如:煖风(和暖的风);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的颜色);煖耳(耳套);煖房,煖屋(地下设炕道烧火取暖的房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煖-中華語文大辭典

煖暖ㄋㄨㄢˇnuǎn〈書〉溫和;溫暖。同「暖」。

煖-中華大字典

1、煖讀音:許元切,音萱,元韻。釋文:
❶溫也。見《說文》。
 〔按廣韻、本作暄。集韻、或作烜。段氏曰。說卦傳、日以暄之。暄、亦作烜。卽~字也〕。
❷人名。《國策齊策》:齊人有馮~者。
 〔按鮑本、作~。姚本、作諼。史記、作驩。集解、復作~〕。
2、煖讀音:乃管切,音餪,旱韻。釋文:
❶溫也。《禮記王制》:七十非帛不~。
❷柔也。見《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釋文》。
❸猶餪也。《咫聞錄》:杭俗出殯前一夕。大家則唱戲宴客。謂之~喪。
 〔按在閣知新錄。宋宣仁太后上仙。忽有旨下。光祿供羊酒若干。爲太后妃皇后暖孝。亦非禮之甚者。集韻。女嫁後三日餉食爲餪女。又婚三日而宴謂之餪。~喪與餪女意同。惟用之於凶禮。尤不可爲訓〕。
3、暄讀音:許元切,音煊,元韻。釋文:
❶春晚也。見《玉篇》。
❷煖或字。《集韻》:煖。溫。也。或作~。
4、暖讀音:乃管切,音煖,旱韻。釋文:溫也。《禮記月令》:行春令則~風未至。
5、暖讀音:許元切,音暄,元韻。火遠切,音咺,阮韻。釋文:柔貌。《莊子徐無鬼》:有~姝者。
6、煊讀音:許元切,音萱,元韻。釋文:溫也。本作煖。或作暄。見《集韻》。
7、煗讀音:乃管切,音暖,旱韻。釋文:県也。見《說文》。《段注》:県、各本作溫。今正。
 〔按說文~煖分爲二。訓同〕。
8、嚠釋文:煖俗字。見《龍龕手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uān

1、[煖痛]nuǎn tòng

以酒食或金钱慰问受伤痛的亲友。元 李五《虎头牌》第三折:“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煖痛去。”《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快煖上酒,外头看坐,快往书房里请你二叔去来,给你七爷煖痛。”

2、[温煖]wēn nuǎn

1.同“温暖”。 2.犹温存。

3、[笙煖]shēng nuǎn

1.谓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 2.指经烤热过的笙。

4、[饱煖]bǎo nuǎn

见“饱暖”。

5、[煖笙]nuǎn shēng

笙中有簧,以火烘焙,称“煖笙”。

6、[煖燠]nuǎn yù

温暖。晋 夏侯湛《荠赋》:“永安性於猛寒,羌无寧乎煖燠。”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试以严冬在大厦中独立,悽淡不能久居。然忽有外人共笑,则殊煖燠,盖人气胜也。”

7、[煖地]nuǎn dì

佛教语。指善根渐趋成熟而尚未断绝烦恼的修行阶段。佛教认为,智慧火能焚尽烦恼薪。煖为火之前兆,因以为喻。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囫囫圇圇,九仞难亏一簣。”

8、[煖席]nuǎn xí

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坐席。指安坐闲居。《淮南子·修务训》:“孔子 无黔突,墨子 无煖席。”金 元好问《看山》诗:“孔墨 不煖席,盗跖 华堂居。”清 王图炳《咏史》:“洙泗 无煖席,齐梁 无停轨。”

9、[煖耳]nuǎn ěr

耳套。唐 人称耳衣。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京师冬月,例用貂皮煖耳……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见阁,必乎摘煖耳藏之。”

10、[曼煖]màn nuǎn

轻细暖和。《文选·枚乘<七发>》:“衣裳则杂遝曼煖,燂烁热暑。”李善 注:“曼,轻细也。”

11、[煖锅]nuǎn guō

烧煮菜肴并使其保持相当热度的用具。清 钱泳《履园丛话·鬼神·祭品用热》:“考古之鼎彝,皆有盖,俱祭器也。其法,先将牺牲粢盛贮其中,而以盖覆之,取火熬热,上祭时始揭盖,若今之煖锅然……余家凡冬日祭祀,必用煖锅,即古鼎彝之意。”

12、[煖寒]nuǎn hán

取暖御寒。唐 白居易《老去》诗:“煖寒从饮酒,衝冷少吟诗。”唐 白居易《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之二:“越 调管吹留客曲,吴 吟诗送煖寒盃。”

13、[煖尘]nuǎn chén

轻软的尘土。元 虞集《次韵朱本初访李溉之学士不遇》:“城南城北煖尘飞,伐木相求苦未归。”

14、[煖老]nuǎn lǎo

语本《礼记·王制》:“八十非人不煖。”后因以“煖老”谓给老人以温暖。唐 杜甫《独坐》诗之一:“煖老须 燕 玉,充饥忆 楚 萍。”

15、[煖气]nuǎn qì

温暖的气流。

16、[煖轿]nuǎn jiào

有帷幕遮蔽可以防寒的轿子。

17、[煖律]nuǎn lǜ

指温暖的节候。宋 玉英《浪淘沙》词:“塞上早春时,煖律犹微。”煖,一本作“暖”。

18、[煖风]nuǎn fēng

和暖的风。《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春令,则煖风来至,民气解惰,师兴不居。”

19、[煖吹]nuǎn chuī

犹暖风。唐高宗《守岁》诗:“花餘凝地雪,条含煖吹分。”

20、[晴煖]qíng nuǎn

见“晴暖”。

21、[煖舆]nuǎn yú

即暖轿。《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用煖舆抬了 韩夫人,随身带得养娘二人,侍儿二人。一行人簇拥着,都到 杨太尉 府中。”参见“煖轿”。

22、[火煖]huǒ nuǎn

暖和。唐 白居易《送张山人归嵩阳》诗:“酒酣火煖与君言,何事入关又出关。”宋 陆游《寒夜》诗:“半榼浊醪求火煖,一篇疑义与儿评。”

23、[醉煖]zuì nuǎn

见“醉暖”。

24、[煖鑪]nuǎn lú

见“煖炉”。

25、[煖煖]nuǎn nuǎn

温风煖煖。

26、[煖寿]nuǎn shòu

旧俗以生日前一天预致贺仪为“煖寿”。参见“暖寿”。

27、[煖坑]nuǎn kēng

屋内地下为烧火取暖所修的坑道。清 翟灏《通俗编·居处》:“《水经注》:‘观鸡水 东有寺,寺起大堂,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基侧室外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此盖即煖坑也。则中华已自 北魏 前有之。”

28、[煖女]nuǎn nǚ

古代民俗。谓女嫁三日后,娘家送食至婿家以温慰之。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世之嫁女,三日送食,俗谓之煖女。”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三日女家送綵段,油蜜蒸饼,谓之蜜和油蒸饼。其女家来作会,俗谓之煖女。”

29、[煖火盆]nuǎn huǒ pén

古代除夕风俗。

30、[煖烘烘]nuǎn hōng hōng

形容温暖。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俺这煖烘烘锦被窝,似翻滚滚油鼎鑊。”明 徐渭《雌木兰》第一出:“软噥噥衬鎻子甲,煖烘烘当夹被单。”

31、[桑榆煖]sāng yú nuǎn

见“桑榆暖”。

32、[煖溶溶]nuǎn róng róng

形容温暖宜人。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煖溶溶玉酩,白冷冷似水,多半是相思泪。”元 乔吉《扬州梦》第二折:“煖溶溶脂粉队,香馥馥綺罗丛,端的是红遮翠拥。”明 晏振之《醉扶归·秋思》套曲:“困腾腾渐把翠鬟低,煖溶溶不觉香肩靠。”

33、[煖答世]nuǎn dá shì

蒙古语。元 代称帝王受佛戒的仪式。明 陶宗仪《辍耕录·受佛戒》:“累朝皇帝先受佛戒九次,方正大寳,而近侍陪位者,必九人或七人,译语谓之煖答世。此国俗然也。”

34、[煖融融]nuǎn róng róng

同“煖溶溶”。

35、[冷煖自知]lěng nuǎn zì zhī

见“冷暖自知”。

36、[饱食煖衣]bǎo shí nuǎn yī

吃得饱穿得暖。《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此是通判駡安抚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清 王晫《今世说·政事》:“今为若计,欲舞文乱法,快意一时,而身陷刑戮乎?欲守公奉法,饱食煖衣,与妻子处乎?”

37、[送煖偎寒]sòng nuǎn wēi hán

见“送暖偷寒”。

38、[肥甘轻煖]féi gān qīng nuǎn

见“肥甘轻暖”。

39、[席不暇煖]xí bù xiá nuǎn

1.见“席不暇暖”。 2.谓席子未及坐暖即离去。形容忙于奔走,无时间久留。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煖的反义词 煖的近义词 煖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煖能组什么词
  • 煖能组什么词语
  • 煖可以组什么词
  • 煖可以组什么词语
  • 煖字可以组什么词
  • 煖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煖字能组什么词
  • 煖字能组什么词语
  • 煖字开头的成语
  • 煖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