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
拼音:cí
释义:1.用茅草或芦苇盖屋顶。2.蒺藜。
组词
属茨 凫茨 苫次 墙茨 蓬茨 苗茨 茅茨 棘茨 茨棘 干茨腊 波茨坦 土阶茅茨 茅茨土阶 茅茨不剪 茨棘之间 博茨瓦纳拼音
cí笔顺
一 丨 丨 丶 ㇀ 丿 ㇇ 丿 ㇏同音字
拼音为cí的字 拼音为ci的字基础解释
1.用茅草和芦苇盖屋,也指用茅草盖的屋。 2.蒺藜。详细解释
(形声。从艸,次声。本义:用芦苇、茅草盖屋顶) 同本义
茨,以茅苇盖屋。——《说文》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庄子·让王》
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韩非子·五蠹》
又如:茨宇(茅屋);茨竹(用茅草和竹子搭盖的房子);茨檐(茅舍,民房)
蒺藜
墙有茨,不可埽也。——《诗·鄘风·墙有茨》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诗·小雅·楚茨》
又如:茨门(茅草,芦苇所做的门);茨棘(茅草与荆棘。比喻荒野)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茨-中華語文大辭典茨茨ㄘˊcí1.〈書〉用茅草、蘆葦等蓋房。2.〈書〉茅草、蘆葦等蓋成的屋頂。3.〈書〉蒺藜。4.姓。
茨-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茨 cí
❶用蘆葦、茅草蓋屋。
《莊子·讓王》:
環堵之室,~以生草。
又用蘆葦、茅草蓋的屋頂。
《韓非子·説林上》:
舍茅~之下。(舍:居住。)
❷堆積。
《淮南子·泰族》:
掘其所流而深之,~其所決而高之。
❸蒺藜。
《詩經·鄘風·牆有茨》:
牆有~,不可埽(sǎo)也。(埽:同「掃」。)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í
1、[茨菰]cí gu
同“慈姑”。
2、[如茨]rú cí
形容多。
3、[苗茨]miáo cí
犹茅茨。
4、[凫茨]fú cí
见“鳧茈”。
5、[茨门]cí mén
蓬户,柴门。
6、[属茨]shǔ cí
谓编茅盖屋。
7、[苫茨]shān cí
茅草盖的屋顶。
8、[茨棘]cí jí
1.蒺藜与荆棘。泛指杂草。语出《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郑玄笺:“茨,蒺藜。伐除蒺藜与棘。”《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盛林莽之秽,丰鹿兔之藪,伤害农功,地繁茨棘。”宋苏轼《东坡八首》诗序:“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清唐孙华《治圃》诗之二:“主人既不视,一任茨棘遮。” 2.喻困难的处境。
9、[茨宇]cí yǔ
草盖的房屋。
10、[茨檐]cí yán
草屋。借指贫寒之家。
11、[茨草]cí cǎo
指杂草。《宋书·乐志四》:“茨草秽堂阶,埽截不得生。”唐 柳宗元《送从弟谋归江陵序》:“吾不智,触罪摈 越 楚 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 湘 之西。”
12、[具茨]jù cí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密县。
13、[塈茨]jì cí
1.用泥涂饰茅草屋顶。引申指屋顶。 2.泛指涂饰墙壁。
14、[棘茨]jí cí
荆棘蒺藜。宋 苏轼《次韵子由东亭》:“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宋 苏辙《祭张宫保文》:“公守 西蜀 时,予先君幅巾田服尺书见,公一见而知,曰:‘此鸿鵠困于棘茨。’”
15、[茨茅]cí máo
指茅屋。
16、[墙茨]qiáng cí
1.《诗·鄘风·墻有茨》:“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毛传:“墙,所以防非常;茨,蒺藜也。欲埽去之,反伤墙也。”郑玄笺:“国君以礼防制一国,今其宫内有淫昬之行者,犹墙之生蒺藜。”据《诗序》并毛传,卫宣公卒,惠公庶兄公子顽与宣公夫人宣姜私通,国人疾之而不可明言,因作此诗以讥刺之。后遂以“墙茨”为宫廷淫乱之典实。 2.泛指闺门淫乱。
17、[采茨]cǎi cí
1.古代乐章名。 2.采集茅草、芦苇。
18、[蓬茨]péng cí
1.用蓬草作顶的房屋。指贫穷者所住的陋室。 2.借指出身贫苦的人。
19、[茨藿]cí huò
粗劣的菜食。
20、[干茨腊]gàn cí là
见“乾支剌”。
21、[茅茨土阶]máo cí tǔ jiē
也说茅室土阶。用茅草盖屋顶,以泥土砌台阶。形容住房简陋。也泛指生活俭朴。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 茨(cí):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22、[楚茨文克]chǔ cí wén kè
在这种情况下,不动子为好,动了子就给对方造成有利局面,但轮到你走棋,不得不走,这样的局面就叫楚次文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