燹
拼音:xiǎn
释义:1.〈书〉野火。参看“兵燹”。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组词
兵燹 锋燹 烽燹拼音
xiǎn笔顺
一 丿 ㇁ 丿 丿 丿 丶 一 丿 ㇁ 丿 丿 丿 丶 丶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xiǎn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基础解释
火;野火:兵~(指因战乱所受到的焚烧破坏)。详细解释
野火
燹,野火也。——《玉篇》
又如:兵燹(因战争所遭受的焚烧破坏)
后专指兵火、战火
先圣旧宅,近日亦遭兵燹之厄,可叹也夫!——宋· 庄季裕《鸡肋篇》
历世既久,悉毁于兵燹;间有遗编,多为世俗秘而藏之。——宋· 张存《重刊
埤雅序》
久闻离乱今始见,烟火高低变烽燹。——明· 高启《次韵杨孟戴早春见寄》
焚烧
及闻蕙棺被燹,顿违共穴之情。——《红楼梦》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燹-中華語文大辭典燹燹ㄒ丨ㄢˇxiǎn1.〈書〉火;野火。[例]太祖當兵~之後,戶口顧極盛(《明史‧卷七十七‧食貨志一》)。2.〈書〉焚燒。[例]讓慘然為~券,召母歸之(《新唐書‧卷一九七‧循吏列傳‧子讓》)。
燹-中華大字典1、燹讀音:蘇典切,音銑,銑韻。釋文:
❶火也。見《說文》。
❷野火。見《玉篇》。
〔按兵寇縱火焚燒。與野火相類。故謂之兵~〕。
❸逆燒也。見《韻會》引《字林》。
❹或作囕。見《廣韻》。《集韻、龍龕手鑑、同》。
2、燹讀音:妨正切,音聘,敬韻。敷文切,音芬,文韻。釋文:火皃。見《集韻》。
3、囕釋文:同燹。見《廣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ǎn
1、[兵燹]bīng xiǎn
因战乱而造成的焚毁、破坏。燹(xiǎn):野火。
2、[烽燹]fēng xiǎn
战火。
3、[锋燹]fēng xiǎn
兵乱、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