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
拼音:xiāng
释义:1.帮助。2.(Xiāng)姓。3.〈书〉升到高处。
组词
襄助 襄理 襄办 襄野 襄事 襄赞 襄阳礮 宋襄公 米襄阳 襄王梦 夏水襄陵 宋襄之仁 怀山襄陵 共襄盛举 共襄复兴 云起龙襄 襄样节度拼音
xiāng笔顺
丶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丨 一 丿 𠄌 丿 ㇏同音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基础解释
1.帮助:共~义举。 2.姓。详细解释
〈动〉
(会意。据金文,“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说文》称“解衣耕”。本义:解衣耕地)
同本义。
襄,汉令:解衣耕谓之襄。——《说文》
辟地为襄。——《周书·谥法》
助理,佐治
思日赞赞襄哉。——《书·皋谟》
必纳王妃,以襄内政。——《三国演义》
又如:襄成(辅助成为);襄助(辅佐;帮助);襄事(帮助办事);襄办(帮助办理);襄赞(辅佐帮助)
成就,完成
不克襄事。——《左传·定公十五年》。注:“成也。”
刘院既知此事颠末,又与公同心,必能共襄大事。—— 明· 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事利害》
又如:襄事(成事);共襄义举
仰,上举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书·尧典》
以乐乘为武襄君。——《史记·赵世家》。正义:“举也,上也。”
驾;驾车的马
两服上襄。——《诗·郑风·大叔于田》
襄,驾也。——《尔雅》
〈形〉
高的
襄岸夷涂。——《文选·张衡·西京赋》
又如:襄岸(高岸)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襄-中華語文大辭典襄ㄒ丨ㄤxiānɡ1.幫助;協助。[例]~贊∣~理︱~助。2.完成;成全。[例]共~盛舉。3.姓。
襄-中華大字典1、襄讀音:思將切,音相,陽韻。釋文:
❶本作瑚。《說文》:瑚。漢令、解衣而耕謂之瑚。
〔按孔安國孝經注。民脫衣就功。蕭廣濟孝子傳。每農月、耕者恒裸裼。此亦古義之僅存。堪爲許書瑚字左證者〕。
❷上也。《書堯典》:蕩蕩懷山~陵。
❸因也。《書皋陶謨》:思日贊贊~哉。
❹除也。《詩牆有茨》:不可~也。
❺成也。《左定十五年傳》:不克~事。
❻平也。《詩出車》:玁狁于~。
❼舉也。《漢書鄒陽傳》:臣聞交龍~首奮翼。
❽謂高也。《文選張衡賦》:~岸夷塗。
❾駕也。《詩大叔于田》:兩服上~。
❿更也。《詩大東》:終日七~。
〔箋〕:~、更也。從旦至莫。更移七辰。謂之七~。
⓫畼也。《書皋陶謨鄭注》:~之爲言畼也。
⓬葬也。《宋史元絳傳》:朕爲卿辨~。雖百子何加。
⓭漢水之別名也。《淸一統志》:漢水亦名~水。
〔按今漢水流至湖北~陽。稱爲~河〕。
⓮辟地有德曰~。甲胄有勞曰~。見《周書諡法》。
⓯秦漢之間侯國名。《漢書高帝紀》:~侯王陵降。
〔注〕:韋昭曰。南陽有穰縣。疑~當爲穰。師古曰。韋氏改~爲穰者。蓋亦穿鑿也。
⓰州名。漢末爲荆州治。曹操始置~陽郡。西魏改~州。當今湖北~陽縣治。
⓱~山。《山海經大荒南經》:有~山。
⓲景~。鐘名。《後漢崔駰傳》:勒景~之鐘。
⓳頃~。劒名。《淮南修務》:而稱以頃~之劒。
⓴~羊。猶彷徉也。《文選司馬相如賦》:消搖乎~羊。
㉑姓也。後漢~楷楚。大夫~老之後。
㉒人名。《論語微子》:擊磬~。
㉓通驤。《文選嵇康賦》:參辰極而高驤。
〔注〕:驤、與~同。
㉔淸官制謂佐治曰~。有贊~王大臣~辦軍務等名目。
2、俫釋文:同襄。見《集韻》。
3、勷讀音:如陽切,音禳,陽韻。釋文:
❶走貌。見《玉篇》。
❷劻~。迫貌。見《廣韻》。
4、胅釋文:古襄字。見《字彙補》。
5、攘讀音:如陽切,音穰,陽韻。釋文:
❶推也。見《說文》。《段注》:推手使前也。古推~字如此作。上曲禮注曰。~、古讓字。許云。讓者、相責讓也。~者、推也。从古也。漢書禮樂志、盛揖~之容。藝文志、堯之克讓。皆用古字。凡退讓用此字。引申之使人退讓亦用此字。如~寇、~夷狄、是也。按當人樣切。
❷排也。《楚辭沈江》:反離謗而見~。
❸止也。《方言》:~、掩。止也。〔朱駿聲云。止、謂容止。掩者、歛手也〕。
❹除也。《左僖四年傳》:~公之羭。
❺卻也。《公羊僖四年傳》:桓公救中國而~夷狄。
❻逆也。《莊子外物》:心無天遊。則六鑿相~。
❼因也。《漢書五行志》:否則爲下相~善。
〔按匡謬正俗引爾雅。~、仍。因也。今本作儴。釋文。儴、樊孫如羊反。引論語其父~羊。是樊光孫炎本作~〕。
❽取也。《孟子滕文公》:日~其鄰之雞者。
❾盜也。《穀梁成五年傳》:~善也。
❿竊也。《禮記禮器》:匹士太牢而祭謂之~。
⓫侵奪也。《漢書嚴助傳》:南夷相~。
⓬退也。《漢書司馬相如傳》:隨流而~。
⓭振也。《孟子盡心》:馮婦~臂下車。〔朱駿聲云。假借爲纕〕。
⓮猶含也。《離騷》:忍尤而~垢。〔朱駿聲云。假借爲囊〕。
⓯通禳。《禮記月令》:九門磔~。
〔按周禮占夢注。作九門磔禳〕。
⓰通襄。《史記龜筴傳》:西~大宛。
〔注〕:~、一作襄。
〔按集韻。、~古作琓、襄〕。
6、攘讀音:如兩切,音壤,養韻。釋文:
❶擾也。《漢書陳平傳贊》:傾側擾~楚魏之閒。
❷亂也。《淮南詮言》:故至於~天下。
❸疾行貌。《文選傅毅賦》:擾~就駕。《注》引《埤蒼》:~、疾行貌。
❹浩~。繁冗也。見《字彙》。
7、攘讀音:尼庚切,音鬡,庚韻。釋文:搶~。亂貌。《漢書賈誼傳》:國制搶~。
〔注〕:師亯。搶、音仕庚反。~、音女庚反。
8、攘讀音:人樣切,音讓,漾韻。釋文:
❶揖~也。《廣韻》:~、文字指歸云。揖~。
❷卻也。《淮南詮言》:不能使禍不至。信己之不迎也。不能使福必來。信己之不~也。
9、攘讀音:式亮切,音餉,漾韻。釋文:同餉。饟也。《詩甫田》:~其左右。
〔箋〕:~、當讀作饟。
10、玌釋文:古襄字。見《字彙補》。
11、墟釋文:同襄。見《字彙補》。
12、瑚釋文:襄本字。見《說文》。
13、纕讀音:思將切,音襄,如陽切,音禳,陽韻。釋文:
❶援臂也。見《說文》。《段注》:援臂者、㩊衣出其臂也。援、引也。引袖而上之也。是爲~臂。今則攘臂行而~臂廢矣。
❷佩帶也。《離騷》:旣替余以蕙~兮。
❸馬腹帶。國語云。懷挾纓~。見《廣韻》。
14、纕讀音:蘇郞切,音桑,陽韻。釋文:耋或字。《集韻》:耋。緗耋。淺黃也。或从襄。
15、纕讀音:汝兩切,音壤,養韻。釋文:絲棼也。見《類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āng
1、[襄樊]xiāng fán
市名。位于湖北省北部,汉丹、焦柳、襄渝铁路在境内交会。人口58万(1997年)。是全省北部交通、经济中心。有古隆中等名胜。
2、[襄助]xiāng zhù
从旁帮助。
3、[襄理]xiāng lǐ
1.帮助办理:~军务。 2.规模较大的银行或企业中协助经理主持业务的人,地位次于协理。
4、[襄陵]xiāng líng
谓大水漫上丘陵。
5、[襄办]xiāng bàn
帮助办理。
6、[襄点]xiāng diǎn
旧时给死者灵牌安位时,请较有名望者在神主的“主”字一点上,点上朱墨,谓之点主,协助点主者称为襄点。
7、[襄尺]xiāng chǐ
古代六艺中五射之一。谓君臣同射时,臣退一尺地以让君,示尊鄙有别。
8、[楚襄]chǔ xiāng
1.指 战国 时 楚襄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楚襄 讌集,而 宋玉 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 2.楚 地 襄阳。泛指 楚 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 洞庭,见一画舫…… 梁 目注舫中,见一少年丈夫,科头叠股其上;傍有二八姝丽,挼莎交摩。念必 楚 襄 贵官。”
9、[匡襄]kuāng xiāng
辅佐帮助。《封神演义》第八八回:“八百诸侯称硕德,千年师帅颂匡襄。”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特开内阁总理,枢机六卿,分职各司,其属即古之四岳九官辅弼匡襄之职也。”陈春生《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及 熊成基 调至 安庆,范 乃竭力匡襄。”
10、[顷襄]qǐng xiāng
指 战国 楚顷襄王。
11、[允襄]yǔn xiāng
襄助。
12、[劻襄]kuāng xiāng
辅佐。劻,同“匡”。
13、[襄羊]xiāng yáng
徜徉。游荡貌。
14、[文襄]wén xiāng
1.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宋襄公的并称。 2.春秋时的晋文公与晋襄公的并称。
15、[襄野]xiāng yě
传说 黄帝 由 方明 、 张若 、 謵朋 、 昆阍 、 滑稽 等扈从,欲赴 具茨山 ,见 大隗 神。行至 襄城 原野,七圣迷失,无从问路。“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牧马童子对答如流。 黄帝 赞许道:“异哉小童!非徒知 具茨 之山,又知 大隗 之所存。请问为天下。”事见《庄子·徐无鬼》。后遂以“襄野”喻指受到帝王称赞的少年、童子。《艺文类聚》卷五一引 南朝 梁简文帝 《为长子大器让宣城王表》:“ 襄 野之辩,尚对 轩君 ; 弘羊 之计,犹干 汉主 。”
16、[怀襄]huái xiāng
见“怀山襄陵”。
17、[上襄]shàng xiāng
犹上驾。马之最良者。
18、[襄礼]xiāng lǐ
1.举行婚丧祭祀时,协助主持者完成仪式。 2.担任这种事情的人。‖也作相礼。
19、[龙襄]lóng xiāng
见“龙驤”。
20、[冯襄]féng xiāng
谓漫溢侵陵。
21、[襄事]xiāng shì
1.成事。语出《左传·定公十五年》:“葬 定公,雨,不克襄事。”杜预 注:“雨而成事,若汲汲於欲葬。”后因以称下葬。唐 高彦休《阙史·齐将军义犬》:“越月将襄事於邱陇,则留四獒以御奸盗。”宋 秦观《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逮夫人祔葬,始鑱铭而纳之。”明 李东阳《董公墓志铭》:“丁内艰,归,用礼襄事。” 2.泛指办成事情。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膏液》:“天道平分昼夜,而人工继晷以襄事。” 3.帮助办事。《清史稿·礼志八》:“皇子婚仪,先指婚,简大臣命妇偕老者襄事。”
22、[襄钟]xiāng zhōng
春秋 郑襄公 宗庙内的钟。《左传·成公十年》:“晋 立大子 州满 以为君,而会诸侯伐 郑。郑 子罕 赂以 襄 鐘,子然 盟于 脩泽,子駟 为质。”
23、[公襄]gōng xiāng
复姓。
24、[磬襄]qìng xiāng
古人名。掌教击磬钟等乐器,相传名 襄,故称。因避世出居海边。事见《论语·微子》。
25、[夔襄]kuí xiāng
舜 时乐官;师襄,春秋 鲁 乐官。汉 马融《长笛赋》:“夔 襄 比律,子野 协吕。”三国 魏 嵇康《琴赋》:“离子 督墨,匠石 奋斤,夔 襄 荐法,般 倕 骋神。
26、[朱襄]zhū xiāng
炎帝 的别号。
27、[七襄]qī xiāng
1.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 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 明 周祈《名义考·七襄》。南朝 宋 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唐 康翊仁《鲛人潜织》诗:“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清 钮琇《觚賸·石言》:“美人薄醉而酡颜,天孙七襄而锦文。” 2.指织女星。唐 杜审言《七夕》诗:“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明 高濂《玉簪记·重效》:“灯辉月朗,鹊度星桥会七襄,鸞笙凤管吹悠扬。” 3.指精美的织锦。明 汪延讷《广陵月》第二出:“相公,这 李大人 所言非并非虚谬,真当行,怪不得製作精工绚七襄。”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番禺 何梦瑶 工詼谐,为催租吏所窘,戏为<牛郎赠织女>云:‘巧妻常为拙夫忙,多谢天孙製七襄。旧借聘钱过百万,织来云锦可能偿?’”吴有章《清宫词》:“花开 长乐 春光腻,早期寒恋七襄被。” 4.谓反复推敲。宋 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之二:“报章迟钝吾衰矣,终日冥搜谩七襄。” 5.指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文。清 龚自珍《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
28、[襄赞]xiāng zàn
辅佐帮助。
29、[赞襄]zàn xiāng
辅助,协助。语本《书·皋陶谟》:“皋陶 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唐 柳宗元《礼部贺皇太子册礼毕德音表》:“严赞襄之礼,赐与有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相从之事,出於本人情愿,非小弟所可赞襄。”孙中山《建国方略·<行易知难>自序》:“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30、[襄阳礮]xiāng yáng pào
炮名。元 攻 襄阳 时所用之炮。回回 人 亦思马因 造。《说郛续》卷五引 明 王祎《逐鹿记》:“又设襄阳礮,著物无不糜碎,礮风著人皆死,城中震恐。”参阅《元史·亦思马因传》、《明史·兵志四》明 董毅《碧里杂存·连子弩》。
31、[襄王梦]xiāng wáng mèng
传说 楚王 游 高唐,梦见 巫山 神女“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 阳台。见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后遂以“襄王梦”为男女欢合之典。
32、[三襄夷]sān xiāng yí
汉 时 蜀 郡少数民族之一种。《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延熹 二年,蜀郡 三襄夷 寇 蚕陵,杀长吏。”
33、[共襄盛举]gòng xiāng shèng jǔ
就是齐心协力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
34、[宋襄之仁]sòng xiāng zhī rén
仁:仁慈。指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
35、[襄萤映雪]xiāng yíng yìng xuě
用袋装萤火虫照书本用雪反光苦学
36、[襄样节度]xiāng yàng jié dù
唐 时人对暴虐不法节度使的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