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jì

释义:1.纪律。2.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现代指较长的时间。3.旧史书的体裁。记述帝王生平事迹。4.地质年代分级的第三级,在“代”之下。

组词

世纪 纪念 纪律 纪实 世界纪录 纲纪废弛 目无法纪 违法乱纪 年纪 纪念日

拼音

笔顺

𠃋 𠃋 𠃍
“纟”略窄,撇向笔画平行。“已”上框宜小,横折稍斜;竖弯钩在下横左端起笔,圆转自然,钩底宜平。

同音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基础解释

1.纪律;法度。2.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3.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4.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级,纪以上为代,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跟纪相应的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叫做系。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2.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3.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4.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5. 纲领;纲纪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6. 法则;准则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7. 纪律 。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8. 终极 。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9. 仆人 。

    如:纪纲(仆人)

  10.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

    如:世纪;中世纪

  11.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12.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 莫愁。—— 李商隐《马嵬》

  13.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14.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15. 中国古国名 。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16. 姓。

    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动〉

  1. 处理;治理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2. 通“记”。记录,记载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 黄帝以至 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1. 纪 [Jǐ]2. 纪 [jì]

纪 [Jǐ]

〈名〉

  1. 另见 jì

纪 [jì]

〈名〉

  1. (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2.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3.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4.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5. 纲领;纲纪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6. 法则;准则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7. 纪律 。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8. 终极 。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9. 仆人 。

    如:纪纲(仆人)

  10.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

    如:世纪;中世纪

  11.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12.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 莫愁。—— 李商隐《马嵬》

  13.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14.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15. 中国古国名 。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16. 姓。

    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动〉

  1. 处理;治理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2. 通“记”。记录,记载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 黄帝以至 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纪-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纪-汉语大词典

纪(I)ji
ㄐ〡ˋ
〔《广韵》居理切,上止,见。〕
1.丝缕的头绪。
●《墨子·尚同上》:“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
●汉刘向《说苑·权谋》:“袁氏之妇,络而失其纪。”
2.引申为事物的端绪。
●《韩非子·主道》:“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汉刘向《说苑·杂言》:“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
●明何景明《内篇》二四:“是故物必有始而事必有纪。”
3.别理散丝的头绪。引申为治理,综理。
●《诗·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郑玄笺:“以罔罟喻为政,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国语·周语上》:“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
韦昭注:“纪,谓综理也。”
●晋陶潜《移居》诗:“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4.纲领;法度。
●《书·五子之歌》:“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孔传:“言失尧之道,乱其法制,自致灭亡。”
●《晏子春秋·谏下十二》:“夫礼者民之纪,纪乱则民失。乱纪失民,危道也。”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上失其国,国丧其纪。”
5.指能起纲纪作用的人。
●《南史·刘显传》:“善人国之纪也,而出之,无乃不可乎。”
●宋司马光《祭范尚书文》:“天生俊贤,为国之纪。”
6.法则;准则。
●《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
●《老子》:“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明张居正《重刊〈西汉书〉序》:“其为文多不驯雅,不如固之简严明切,叙次有纪。”
7.纪律。
●《后汉书·邓禹传》:“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
8.终极。
●《国语·周语上》:“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韦昭注:“数起于一,终于十,十则更,故曰纪也。”
参见“纪极”。
9.仆人。
●《续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尊纪且在禅堂中暂坐,止可大人一人同我至方丈见我尊师。”
参见“纪纲”。
10.岁、月、日、星辰、历数,皆称“纪”。
●《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
●《汉书·律历志》:“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纪明历法。”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岁月日星辰,是谓五纪也。”
11.日月相会。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
郑玄注:“纪,会也。”
●《吕氏春秋·季冬》:“月穷于纪。”
高诱注:“月遇日相合为纪。月终纪,光尽而复生曰朔,故曰月穷于纪……一说:纪,道也。月穷于故宿,故曰穷于纪。”
按,《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用后一说。
12.年岁。
●《后汉书·郅恽传》:“显表纪世,图录豫设。”
李贤注:“纪,年也。言天豫设图录之书,显明帝王之年代也。”
●宋刘昌诗《芦浦笔记·瘗鹤铭并序》:“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
13.通“记”。记载;记录。
●《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国语·晋语四》:“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富贵无能,磨灭谁纪?”
14.通“杞”。
●《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纪,读为杞。堂读为棠。条、梅、杞、棠,皆木名也。纪、堂,假借字耳。考《白帖》终南山类引《诗》正作‘有杞有棠’。”一说,纪,通“基”。
●毛传:“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
●《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纪,读为杞。堂读为棠。条、梅、杞、棠,皆木名也。纪、堂,假借字耳。考《白帖》终南山类引《诗》正作‘有杞有棠’。”一说,纪,通“基”。
●毛传:“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
15.纪年的单位,若干年数循环一次为一纪:十二年为一纪。
●《书·毕命》:“既历三纪。”
●孔传:“十二年曰纪。”
●《国语·晋语四》:“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
●唐韩愈《寄卢仝》诗:“先生结发增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
●清顾炎武《冬至寓汾州之阳城里祭毕而饮有作》诗之二:“流离逾二纪,怆恍历三都。”
16.纪年的单位,若干年数循环一次为一纪:一千五百年为一纪。
●《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
17.纪年的单位,若干年数循环一次为一纪:一世。
●《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李善注引应劭曰:“纪,世也……言先人至汉十世始进仕。”
18.古代历法名词。我国汉初所传的六种古代历法以十九年为章,章置七闰月;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三纪为元。
●《后汉书·律历志下》:“月分成闰,闰七而尽,其岁十九,名之曰章。章首分尽,四之俱终,名之曰蔀。以一岁日乘之,为蔀之日数也。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复其初,是以二十蔀为纪。纪岁青龙未终,三终岁后复青龙为元。”
19.地质学名词。次于“代”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一个代包括几个纪,如古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在纪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系”,如寒武系、奥陶系等。
20.我国史书的一种体裁。专记帝王的事迹及有关大事。
●唐刘知几《史通·本纪》:“盖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
●《通志·总序》:“纪则以年包事,传则以事系人。”
21.古国名。
●西周金文作“己”。
●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寿光东南。
●战国时为齐邑,改称剧。
●《左传·隐公元年》:“八月,纪人伐夷。”
杜预注:“纪国在东莞剧县。”
纪(II)j?
ㄐ〡ˇ
〔《广韵》居理切,上止,见。〕
姓。
●汉有纪信。见《史记·高祖本纪》。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世纪]shì jì

计年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如从公元1—100年为一世纪;1901—2000年为二十世纪。

2、[纪念]jì niàn

1.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用实际行动~先烈。 2.纪念品:这张照片给你做个~吧。

3、[纪事]jì shì

1.记录事实:~诗。 2.记载某些事迹、史实的文字(多用于书名):《唐诗~》。

4、[纪念碑]jì niàn bēi

为纪念某种重大事件和功绩或纪念烈士而修建的石碑:人民英雄~。

5、[目无法纪]mù wú fǎ jì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6、[纪律]jì lǜ

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严明。遵守~。

7、[年纪]nián jì

(人的)年龄;岁数:~轻。小小~,懂得什么!

8、[纪年]jì nián

1.以年月顺序为中心编写历史的一种方法。 2.记载年代。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从汉武帝开始至清朝末年又兼用皇帝的年号纪年。现在各国通用的是公历纪年,以相传耶稣诞生年为第一年。

9、[纪录]jì lù

同“记录”

10、[经纪]jīng jì

1.筹划并管理(企业);经营:不善~。 2.经纪人。 3.料理:~其家。

11、[纪委]jì wěi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简称。

12、[违纪]wéi jì

违反纪律:~人员。

13、[纪检]jì jiǎn

纪律检查:~工作。

14、[纪要]jì yào

也作记要。记录要点的文字:新闻 ~ 。会谈~。工作~。

15、[党纪]dǎng jì

一个政党所规定的该党党员必须遵守的纪律。

16、[纪实]jì shí

1.记录真实情况:~文学。 2.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植树活动~》。

17、[政纪]zhèng jì

国家行政机关所制定的为行政机关人员必须遵守的纪律。

18、[法纪]fǎ jì

法律与纪律的合称。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而纪律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如党的纪律只约束党员。

19、[守纪]shǒu jì

守,遵守;纪,纪律。

20、[军纪]jūn jì

军队的纪律:~严明。

21、[本纪]běn jì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是写帝王传记,按帝王纪年的顺序记事。放在史书的最前面。

22、[风纪]fēng jì

(军队的)作风 和纪律:军容~。

23、[纲纪]gāng jì

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法纪:~有序。~废弛。

24、[纪行]jì xíng

记载旅途中见闻的文字或图画(多用于标题):旅欧~。

25、[纪略]jì lüè

1.仿纲目体例记事之书。 2.清代方略馆所编记历代军、政大事之文字。 3.犹纪要。

26、[行纪]xíng jì

犹行程。唐 司空图《江行》诗之一:“行纪添新梦,羇愁甚往年;何时 京洛 路,马上见人烟。”

27、[远纪]yuǎn jì

遥远的年代。南朝 梁 江淹《为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惠被远纪,泽演庆世。”

28、[半纪]bàn jì

古代纪年十二年为一纪,半纪就是六年。《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因檀越心田慈善,上帝命延寿半纪。”

29、[纪序]jì xù

纲纪次序。

30、[凤纪]fèng jì

犹凤历。

31、[纪甗]jì yǎn

古代 纪国 宝器名。《左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 宾媚人 赂以 纪 甗、玉磬与地。”杜预 注:“甗,玉甑;皆灭 纪 所得。”清 王又旦《古鼎篇》:“天球河图与大鏞,蜼敦 纪 甗争舂容。”

32、[窥纪]kuī jì

传说中的 黄帝 七辅之一。

33、[顺纪]shùn jì

顺从纪纲。

34、[衡纪]héng jì

即玉衡星。亦借指北斗星。《文选·谢惠连<捣衣>诗》:“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张铣 注:“衡纪,玉衡星也。”唐 司空图《王纵追述碑》:“虽 荆州 罢市,衡纪屡迁,而 蜀郡 奉祠,謌謡未息。”

35、[秘纪]mì jì

深奥的典籍。

36、[快纪]kuài jì

快纪(Kwiki,可读作quicky,为KwikiKwiki的简称)是一套由布莱恩˙英格森用Perl语言所开发的Wiki引擎,主要诉求是“快速”,强调易于安装、维护和扩充。

37、[来纪]lái jì

来年。《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曹毗《咏冬诗》:“今载忽已暮,来纪奄復仍。”

38、[帝纪]dì jì

1.天帝之位。 2.犹帝典。指帝王的法则。 3.指史书中的帝王本纪。

39、[纪善]jì shàn

明 代亲王属官名,掌讲授之职。

40、[八纪]bā jì

犹八维。

1、[纪昌学射]jǐ chāng xué shè

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纪的反义词 纪的近义词 纪的同音词 绿

大家都在搜

  • 纪能组什么词
  • 纪能组什么词语
  • 纪可以组什么词
  • 纪可以组什么词语
  • 纪字可以组什么词
  • 纪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纪字能组什么词
  • 纪字能组什么词语
  • 纪字开头的成语
  • 纪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