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
拼音:sòng
释义:1.颂扬;赞美。2.卜兆的占辞。3.《诗》六义之一。《诗》中的一类,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均为庙堂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4.文体的一种。以颂扬为宗旨的诗文。5.指偈颂。佛经中的唱颂词。通常以四句为一偈。6.祝颂。多用于书信结尾。7.通“誦”。吟哦;朗读。
拼音
sòng笔顺
丿 丶 𠃋 丶 一 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sòng的字 拼音为song的字基础解释
见“颂”。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頌-中華語文大辭典頌颂ㄙㄨㄥˋsònɡ1.《詩經》六義之一。指宗廟祭祀時的詩歌,分為周頌、魯頌及商頌。2.歌頌讚揚。[例]傳~︱讚~︱歌功~德︱~古非今。3.以頌揚為主題的詩文等。[例]〈生命~〉︱〈長江~〉︱〈伯夷~〉。4.祝願(多用於書信末尾)。[例]敬~安好︱順~編安。5.姓。
頌-中華大字典1、頌讀音:餘封切,音容,冬韻。釋文:
❶皃也。見《說文》。
〔注〕:鍇曰。此容儀字。歌~者。美盛德之形容也。故通作~。後人因爾亂之。定㠯此爲歌~字。然今世間詩本周~。亦或作訟。
〔按六書故云。借義劅正義。故~皃字。反借容內之容〕。
❷寬容也。《史記魯仲連傳》:世以鮑焦爲無從~而死者皆非也。
〔注〕:皆以爲不能自寬容而取死。
❸公也。《漢書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共禁不與。
❹通庸。《儀禮大射》:~磬東面。
〔注〕:古文~爲庸。
2、頌讀音:似用切,音誦,宋韻。釋文:
❶詩六義之一。《詩關睢序》:~者美盛德之形容。以成其功吿於神明者也。
❷稱述也。《釋名釋典藝》:稱~成功謂之~。
❸將順其美也。《禮記少儀》:~而無讇。
❹文體之一。《文心雕龍》: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敬愼如銘。而異乎規戒之域。
❺繇也。《周禮太卜》:其~皆千有二百。
〔按繇占兆、之詞也〕。
❻歌也。《公羊宣十五年傳》:什一而~聲作矣。
〔注〕:太平歌~之聲。
❼~琴。琴名。猶言雅琴。《左襄三年傳》: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琴。
❽姓也。見《正字通》。
3、檮釋文:頌籒文。見《說文》。《段注》:疑从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