纩
拼音:kuàng
释义:1.〈书〉丝绵絮。
组词
纩服 纩纮 纩绵 纩息 纩絮 纩衣 绵纩 白纩 充纩 寝关曝纩拼音
kuàng笔顺
𠃋 𠃋 ㇀ 丶 一 丿同音字
拼音为kuàng的字 拼音为kuang的字基础解释
丝绵。详细解释
古时指新丝绵絮。后泛指绵絮
纩,絮也。——《说文》
纩,绵也。絮之细者曰纩也。——《小尔雅》
三军之士皆如挟纩。——《左传·宣公二年》
丝纩竹箭。——《礼记·礼器》
纩为茧。——《礼记·玉藻》
厥篚纤纩。——《书·禹贡》
又如:厥篚纤纩(谓把新的丝绵装在竹筐里进贡);纩衣(纩服。绵衣。纩:絮衣服的丝绵);纩息(弥留之际的呼吸。古人临死,置纩于其口鼻之上,以验气息之有无);纩絮(绵絮)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纩-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纊
纩-汉语大词典纩kuang
ㄎㄨㄤˋ
〔《广韵》苦谤切,去宕,溪。〕
亦作“絖”。
1.古时指新丝绵絮。后泛指绵絮。
●《书·禹贡》:“厥篚纤纩。”
●《礼记·丧大记》:“属纩以俟绝气。”
郑玄注:“纩,今之新绵。”
●唐韩愈《苦寒》诗:“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
●明徐复祚《投梭记·逆节》:“军声动地欢,气桓桓,恩逾挟纩春风暖。”又,古时帝王用以塞耳,上悬于紞,下饰玉,谓之瑱,冕、弁等皆有之。
●汉班固《白虎通·绋冕》:“纩塞耳,示不听谗也。”
●唐韩愈《苦寒》诗:“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
2.茧。
●《淮南子·缪称训》:“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不得须臾宁。”
高诱注:“纩,茧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uàng
1、[衾纩]qīn kuàng
铺入被子的丝绵。
2、[纤纩]xiān kuàng
细丝绵。《书·禹贡》:“厥篚纤纊。”孔 传:“纊,细緜。”孔颖达 疏:“纤是细,故言细绵。”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驰騖之俗,浇薄之伦,无不操权衡,秉纤纊。”《南史·刘訏传》:“訏 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 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皆俭岁之粱稷,寒年之纤纊。”
3、[纩服]kuàng fú
充以绵絮之衣。
4、[充纩]chōng kuàng
冠冕两旁的绵制饰物,用以塞耳。
5、[醪纩]láo kuàng
酒和丝棉。喻饱暖之惠。
6、[缣纩]jiān kuàng
丝絮。
7、[夹纩]jiā kuàng
犹挟纩。夹,通“綊”。明 顾起纶《国雅品·闺品》:“其(沉氏)《送弟就试》云:‘朝迎凤輦归青琐,夕捧鸞书入紫微。’又:‘年来望尔登金籍,同补华虫上袞衣。’较之 李唐 夹纊裁鏁之句,故《雅》《卫》悬絶矣。”参见“挟纊”。
8、[纩缯]kuàng zēng
丝绵和缯帛。
9、[纩衣]kuàng yī
充以绵絮之衣。
10、[挟纩]jiā kuàng
1.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杜预 注:“纊,绵也。言説(悦)以忘寒。”晋 潘岳《马汧督诔》:“霑恩抚循,寒士挟纊。”明 梅鼎祚《玉合记·逆萌》:“管取春温如挟纊,组练三千。”清 秋瑾《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貔貅海上军容壮,冒雪凌霜如挟纊。” 2.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造绵》:“其治丝餘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纊。”
11、[纩息]kuàng xī
弥留之际的呼吸。古人临死,置纩于其口鼻之上,以验气息之有无。
12、[绵纩]mián kuàng
1.亦作“緜纊”。丝绵。《列子·杨朱》:“宋国 有田夫……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纊狐狢。”《文选·左思<魏都赋>》:“緜纊 房子,縑总 清河。”刘逵 注引《中都赋》:“房子 出御绵,清河 出縑总。”《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如蚕种不好,但堪为绵纊,不能繅丝,其利便差数倍。” 2.借指絮丝棉的衣服。《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 阮孝绪 ﹞年十六,父丧不服緜纊,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13、[紞纩]dǎn kuàng
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的丝绳及塞耳用的丝绵絮。
14、[重纩]zhòng kuàng
厚丝绵。亦指用厚丝绵制的衣被。《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岂曰无重纊,谁与同岁寒。”李善 注引 孔安国《尚书》传:“纊,细绵也。”唐 元稹《六年春遣怀》诗之一:“重纊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復旧裁缝。”明 唐顺之《赠督府张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诗之二:“抚士严冬挟重纊,屏人半夜草阴符。”
15、[旒纩]liú kuàng
1.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 2.借称帝王。
16、[纩绵]kuàng mián
亦作“纊緜”。丝绵。
17、[白纩]bái kuàng
新丝绵。
18、[属纩]zhǔ kuàng
1.谓用新绵置于临死者鼻前,察其是否断气。 2.指临终。
19、[楚纩]chǔ kuàng
楚 地的丝绵。《左传·宣公十二年》:“冬,楚子 伐 萧 …… 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遂傅於 萧。”后因以“楚纊”指君上的赐与,有被德感恩之意。南朝 宋 谢庄《谢赐貂裘表》:“臣闻嚬笑不妄,韩 裳勿假;绩以昭庸,楚 纊爰逮。”南朝 梁 江淹《萧骠骑谢被侍中慰劳表》:“楚 纊 越 醪,方兹惭润。”
20、[衡纩]héng kuàng
比喻势利的眼光。语出《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驰騖之俗,浇薄之伦,无不操权衡,秉纤纊。衡所以揣其轻重,纊所以属其鼻息。”张铣 注:“言趋走之人,浇薄之辈,皆执衡秤势之轻重,持緜量气之麤细。”《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二年》:“约衰残而行法,随盛壮以加恩;体物錙銖,看人衡纊。”
21、[絺纩]chī kuàng
葛布与丝绵。指夏衣与冬衣。唐 张说《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诗》《书》将变俗,絺纊忽弥年。”
22、[缯纩]zēng kuàng
1.缯帛与丝绵的并称。 2.指用缯帛丝绵制作的寒衣。
23、[丝纩]sī kuàng
丝和丝绵。
24、[耳纩]ěr kuàng
指耳衣。
25、[纩纮]kuàng hóng
古时帝王冠冕左右悬垂耳塞的带子。
26、[纩絮]kuàng xù
绵絮。
27、[黈纩]tǒu kuàng
黄绵所制的小球。
28、[寝关曝纩]qǐn guān pù kuàng
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