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
拼音:gàn
释义:1.指器物、事物的主干。2.人和动植物躯体的主干。3.指人和动物的胁。4.根本;根源。5.才能,干略。6.主管;从事。7.做;办理。8.现引申为打,斗。9.事务,事情。10.建立;求取。11.用处;效果。12.原为汉至南北朝时一种身分和地位低下的官吏,后变为供役使的奴仆。13.南北朝时官员的一种俸禄。按,因“幹”可纳资代役,故南北朝时盛行“食幹”之制。参见“幹禄”。14.干部的简称。15.附在钟甬上衔旋的刻成兽形的纽。16.安。17.同“榦”。榦,筑墙时竖在两旁之木。参见“幹楨”。
拼音
gàn笔顺
一 丨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丿 ㇏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gàn的字 拼音为gan的字基础解释
1.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同“榦”。《說文解字》:“榦,築牆耑木也。”段玉裁•注:“榦,俗作幹。”漢•揚雄《法言•五百》:“經營,然後之幹楨之克立也。” 2.事物的主體部分:“軀幹”、“樹幹”、“骨幹”。 3.事情:“有何貴幹?”《水滸傳•第十四回》:“都頭有甚公幹到這里?” 4.才能。《三國志•卷六十二•吳書•胡綜傳》:“沖平和有文幹,天紀中為中書令。” 5.姓。如宋代有幹沖。 6.主要的:“幹道”、“幹線”、“幹部”。 7.從事、營求:“他是幹哪一行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他兩個是吾子姪輩,尚且爭先幹功。”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幹-中華語文大辭典幹干1ㄍㄢˋɡàn1.事物的主體或根本。[例]~道|樹~|主~|骨~。2.做。[例]~活兒|苦~實~|埋頭苦~。3.做事的能力。[例]才~。4.有能力的;擅長某種工作的。[例]~練|精~|~將|才能~濟。5.事情;事務。[例]有何貴~?6.擔任;從事。[例]他~過主任|你是~哪一行的?7.★在與某些詞組成的縮略語中指幹部。[例]高~︱~群關係。8.姓。幹2ㄏㄢˊhán圍繞井邊的欄杆。[例]井~。
幹-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幹㈠干1013ㄍㄢˋgàn名①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同「榦」。《說文解字.木部》:「榦,築牆耑木也。」清.段玉裁.注:「榦,俗作幹。」漢.揚雄《法言.五百》:「經營,然後之幹楨之克立也。」②事物的主體部分。如:「軀幹」、「樹幹」、「骨幹」。③事情。如:「有何貴幹?」《水滸傳.第一四回》:「都頭有甚公幹到這里?」④才能。《三國志.卷六二.吳書.胡綜傳》:「沖平和有文幹,天紀中為中書令。」⑤姓。如宋代有幹沖。形主要的。如:「幹道」、「幹線」、「幹部」。動從事、營求。如:「他是幹那一行的?」《三國演義.第九二回》:「他兩個是吾子姪輩,尚且爭先幹功。」幹㈡干1013ㄏㄢˊhán名井上的圍欄。通「韓」。《莊子.秋水》:「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唐.成玄英.疏:「幹,井欄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àn
1、[風幹]fēng gàn
指人的风骨和才干。《新唐书·卓行传·司空图》:“父 舆,有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