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
拼音:jiàn
释义:1.〈书〉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者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义、礼仪、器物等。
组词
僭越 僭傲 僭臣 僭称 僭宠 僭词 僭分 僭赏滥刑 出位僭言 后不僭先 鸠僭鹊巢拼音
jiàn笔顺
丿 丨 一 𠃋 丿 𠄌 一 𠃋 丿 乚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jiàn的字 拼音为jian的字基础解释
超越本分。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号(冒用帝王的称号)。~越(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物品)。详细解释
虚伪
僭而无征。——《左传·昭公八年》
覆为我僭。——《诗·大雅·抑》
又如:僭乱(虚妄淆乱);僭词(虚妄之辞)
过分
不僭不滥,不敢怠遑。——《诗·商颂·殷武》
又如:僭溢(过分);僭奢(过分奢侈)
差失,罪过;乱
不僭不贼。——《诗·大雅·抑》
表示自谦 。
如:僭先(越礼先。谦词);僭忝(谓越分愧居上位。用为谦词);僭易(冒昧、轻慢。谦词);僭谈(谦词。所说的超越本分)
超越身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
诸侯僭于天子。——《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庶位逾节兹谓僭。——《汉书·五行志》
又如:僭越(超出本分行事);僭拟(超越本分,自比于居上位者);僭居(超越身分而窃居);僭位(越分窃据上位)
〈形〉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僭-汉语大词典僭jian
ㄐ〡ㄢˋ
〔《广韵》子念切,去栝,精。〕
“替”的今字。亦作“僣”。“谮”的被通假字。
1.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
●《公羊传·隐公五年》:“初献六羽,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僭诸公也。”
何休注:“僭,齐也,下效上之辞。”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杨素﹞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
●《儒林外史》第二回:“周进听了,谦让不肯僭梅玖作揖。”
2.用为谦词。
●清龚自珍《二哀诗》序:“辛巳冬迄癸未夏,数数枉存余,求师友,有造述,皆示余,余僭疏古近学术源流,及劝购书,皆大喜。”
●鲁迅《书信集·致刘随》:“讲演稿自然可以答应先生在日报发表,今寄还,其中僭改了几处,乞鉴原为幸。”
3.僭据;僭占。
●宋乐史《广卓异记·杂录·胡雏异事》:“勒耕田,以石为姓,以勒为名。僭帝位,称后赵十五年。”
●清王汝润《馥芬居日记》:“夷人之居心,惟利是图,煽惑中华人,反取中华人财,僭中华人地。”
4.差失。
●《书·汤诰》:“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
●孔传:“僭,差。”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毛传:“僭,差也。”
5.虚伪。
●《诗·小雅·巧言》:“乱之初生,僭始既涵。”
●郑玄笺:“僭,不信也。”
●《诗·大雅·抑》:“其维愚人,覆谓我僭。”
●郑玄笺:“僭,不信也。”
●《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
6.犹言过分。
●《荀子·致士》:“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
●宋欧阳修《嘉佑三年与梅圣俞书》:“累日不奉见,不审体气如何?兼以俗事,无由奉诣,理固当然。圣俞遂以权门见薄,无乃太僭也。”
7.奢侈。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盐商》:“由是侈靡奢华,视金钱如粪土,服用之僭,池台之精,不可胜纪。”
僭
【子集中】【人字部】 僭
★【韻會】【正韻】𠀤子念切,尖去聲。【說文】假也。【廣韻】儗也
◎又差也。【書·湯誥】天命弗僭。【詩·大雅】不僭不賊。
★又側禁切,音譖。【詩·小雅】亂之初生,僭始旣涵。【註】僭始,不信之端也。由讒人以不信之言始入,王涵容不察眞僞也。
★又七林切,音侵。亂也。【詩·小雅】以雅以南,以籥不僭。考證:〔【書·大浩】天命弗僭。〕 謹照原書誥改湯誥。【王宏源註】僭原字作亻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iàn
1、[僭越]jiàn yuè
超越本分、规矩。
2、[僭端]jiàn duān
指僭逆越礼之事。
3、[僭度]jiàn dù
逾越法度。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一》:“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资治通鉴·汉宣帝甘露二年》:“望之 欲待以不臣之礼,加之王公之上,僭度失序,以乱天常,非礼也!”
4、[僭狂]jiàn kuáng
犹僭妄。
5、[侈僭]chǐ jiàn
奢侈过度。
6、[僭取]jiàn qǔ
超越本分取得名位、器物的行为。
7、[僭忒]jiàn tuī
谓越礼踰制,心怀疑贰。
8、[僭视]jiàn shì
越分比照。
9、[僭易]jiàn yì
犹言冒昧、轻慢。谦词。
10、[僭紊]jiàn wěn
超越礼制,错乱失序。
11、[骄僭]jiāo jiàn
骄横僭越。
12、[僭慢]jiàn màn
越分而轻慢。
13、[僭词]jiàn cí
虚妄之辞。
14、[僭居]jiàn jū
1.越分处在某个地位。有时用为谦词。 2.非法占据。
15、[僭肆]jiàn sì
越礼放纵。
16、[陵僭]líng jiàn
僭越,超越本分。《后汉书·袁术传》:“若陵僭无度,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北史·叱列平传》:“荣(尒朱荣)死,尒朱氏 陵僭,平 惧祸,后归 神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一均之中,宫弱商强,是谓陵僭,故须用子声,乃得长短相敍。”
17、[上僭]shàng jiàn
谓越位踰制,冒用高于自己身份的名义、礼仪或器物等。
18、[僭逆]jiàn nì
1.越礼犯上。 2.指僭逆之人。
19、[优僭]yōu jiàn
超越本分。
20、[僭位]jiàn wèi
越分窃据上位。
21、[僭分]jiàn fēn
越分。
22、[僭杂]jiàn zá
谓下者犯上,混乱失序。
23、[僭恣]jiàn zì
逾越常礼,恣行无忌。
24、[逸僭]yì jiàn
犹僭越。
25、[僭傲]jiàn ào
骄横非礼。
26、[强僭]qiáng jiàn
谓仗势做超越本分的事。宋 朱熹《<论语>序说》:“孔子 年四十三,而 季氏 强僭,其臣 阳虎 作乱专政。”
27、[僭异]jiàn yì
指僭服异器。
28、[僭伪]jiàn wěi
1.指越礼不轨之事。《后汉书·孔融传》:“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2.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宋书·武帝纪下》:“姦宄具歼,僭伪必灭。”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所以能削平僭伪,驯至丕平。”清赵翼《瓯北诗话·高青丘诗》:“独是张士诚有浙右时,羣彦多受其宫,青邱独屏居吴淞江上,其不仕僭伪,已有卓识。”白寿彝《谈史学遗产》:“《通鉴纲目》强调正统,就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专拥护某一皇朝的统治,而对于反对这种统治的政治力量一概称作‘僭伪’。”
29、[狂僭]kuáng jiàn
狂妄僭越。《后汉书·蔡邕传论》:“董卓 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匡导既申,狂僭屡革。”《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吾世继忠贞,今 江都 虽覆,宗社尚存,尉佗 狂僭,何足慕也!”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箕子 推本狂僭,孔子 直书水旱,目为凶灾宜矣。”
30、[僭偪]jiàn bī
1.亦作"僭逼"。 2.越分胁迫君上。
31、[凌僭]líng jiàn
超越本分。
32、[僭妄]jiàn wàng
在旧社会冒用上级的地位和名义,被认为超越本分,妄为。
33、[僭主]jiàn zhǔ
是古希腊独有的统治者称号,是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
34、[僭宠]jiàn chǒng
越分妄取尊荣。
35、[僭党]jiàn dǎng
僭越之党人。
36、[僭盗]jiàn dào
越分窃取。
37、[僭据]jiàn jù
谓非一统王朝的割据统治。
38、[僭嫚]jiàn màn
欺诈轻侮。《左传·昭公二十年》:“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於鬼神。”
39、[僭差]jiàn chà
1.僭越失度。 2.差错;差失。
40、[僭谈]jiàn tán
谦词。越分妄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