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
拼音:wěi
释义:1.同“僞”。
拼音
wěi笔顺
丿 丨 丶 丿 𠃍 𠃍 𠃌 丶 丶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wěi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基础解释
见“伪”。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偽-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212.【偽】
人爲的。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引申爲詭詐,不誠實。孟子滕文公上:“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爲偽者也。”
又爲假的,非真的。楚辭哀郢:“被以不慈之偽名。”
注意:在這個意義上,先秦說“偽”不說“假”。
偽
《説文》:“偽,詐也。从人,為聲。”
(一)wěi 《廣韻》危睡切,去寘疑。歌部。
(1)欺诈;假装。《説文·人部》:“偽,詐也。”《廣韻·寘韻》:“偽,欺也。”《書·周官》:“恭儉惟德,無載爾偽。”孔傳:“言當恭儉惟以立德,無行姦偽。”《孟子·萬章上》:“然則舜偽喜者與?”趙岐注:“偽,詐也。”《隋書·李密傳》:“密知化及糧且盡,因偽與和,以敝其衆。”
(2)虚假;不真实。《廣韻·寘韻》:“偽,假也。”《易·繫辭下》:“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孔穎達疏:“情謂實情;偽為虚偽。”《禮記·曾子問》:“昔者齊桓公亟舉兵作偽主以行。”鄭玄注:“偽猶假也。”《漢書·宣帝紀》:“使真偽毋相亂。”
(3)人为。《廣雅·釋詁二》:“偽,為也。”《荀子·性惡》:“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論衡·明雩》:“天至賢矣,時未當雨,偽請求之,故妄下其雨,人君聽請之類也。”
(4)端。《廣雅·釋言》:“偽,端也。”
(5)条。《廣雅·釋言》:“偽,條也。”
(6)非法的;非正统的。晋李密《陳情表》:“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况偽㜸昏狡,自相夷戮。”唐皮日休《題後魏釋老志》:“則(魏)收之為是,媚於偽齊之君耶。”
(7)通“帷(wéi)”。帷幔。《禮記·喪服大記》:“素錦褚,加偽荒。”鄭玄注:“荒,蒙也。在旁曰帷,在上曰荒。……偽當為帷。”陸德明釋文:“偽,依注讀為帷,位悲反。”
(二)wéi
同“為”。行为;作为。《荀子·儒效》:“其衣冠行偽,已同於世俗矣。”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偽與為同,動作行為也。”《淮南子·俶真》:“雜道以偽,儉德以行,而巧故萌生。”王念孫雜志:“偽,古為字。為,亦行也。”《逸周書·史記》:“上衡氏偽義弗克。”朱右曾校釋:“偽讀曰為,古字通。”
(三)é 《集韻》吾禾切,平戈疑。
(1)船动摇貌。《方言》卷九:“偽謂之仡。”郭璞注:“船動摇之貌也。”按:《玉篇·人部》作“儰”。
(2)同“吪”。动。《集韻·戈韻》:“吪,《説文》:‘動也’,引《詩》‘尚寐無吪’。或作偽。”
(3)通“訛”。改变。《楚辭·劉向〈九嘆·怨思〉》:“若青蠅之偽質兮。”王逸注:“偽,猶變也。”
(四)guì 《集韻》居偽切,去寘見。歌部。
(1)同“媯”。健狡。《集韻·寘韻》:“媯,《方言》:‘媯、媞,慢也。一曰健佼也。’或从人。”
(2)通“䞈”。货。《墨子·公孟》:“以廣辟土地,著税偽材。”孫詒讓閒詁引畢沅云:“偽疑當為䞈,《説文》云,此古貨字,讀若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