翣
拼音:shà
释义:1.亦作“菨”。2.古代出殡时的棺饰,状如掌扇。3.指古代仪仗中用的掌扇。4.扇子。5.称扇形之物。6.古代扇形羽饰的车盖,以御风尘。7.古代钟鼓架簨上的装饰。8.用同“歃”。参见“翣血”。即歃血。9.用同“眨”。参见“翣翣眼”。犹一眨眼。形容快速或短暂。
组词
璧翣 輀翣 黻翣 黼翣 翣菨 凤翣 翣柳 翣血 翣毛拼音
shà笔顺
𠃍 丶 ㇀ 𠃍 丶 ㇀ 丶 一 丶 丿 一 𡿨 丿 一同音字
拼音为shà的字 拼音为sha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仪仗中长柄的羽扇。 2.古代殡车棺旁的装饰。详细解释
古代棺饰。垂于棺的两旁 [coffin's ornament]
翣,棺羽饰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花。从羽,妾声。——《说文》
后之丧持翣。——《周礼·女御》
大丧持翣。——《周礼·御仆》。注:“棺饰也。”
衣翣柳之材。——《周礼·缝人》
设蒌翣。——《礼记·檀弓》。注:“棺之墙饰。”
饰棺墙,置翣。——《礼记·檀弓上》
又如:翣柳(灵柩上的装饰);翣翣(古代棺木的装饰)
扇
大扇谓之翣。——《小雅·广服》
杖笠翣。——《仪礼·既夕礼·燕器》。注:“扇也。”
被裘而以翣翼。——《淮南子·说南》。注:“扇也。”
手无容,不翣也。——《礼记·少仪》
特指古代仪仗中用的大掌扇
有翣羽盖。——《周礼·巾车》。注:“所以御风尘。”
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宋史·仪卫志》
古代钟鼓架上的饰物
殷之崇牙, 周之璧翣。——《礼记·明堂位》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翣-中華大字典1、翣讀音:色甲切,音啑,洽韻。色輒切,音箑,葉韻。釋文:
❶棺羽飾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拫。見《說文》。
〔按~、棺飾也。鄭注喪大記云。漢禮、~以木爲匡。廣三尺。高二尺四寸。方。兩角高。衣以白布。畫雲氣。柄長五尺〕。
❷扇也。《小爾雅廣服》:大扇謂之~。
❸纛也。見《玉篇》。
❹鐘鼓簨上之飾。《禮記明堂位》:周之璧~。
〔注〕:畫繪爲~。載以璧。垂五采於其下。挂於簨之角上。
❺武飾也。《莊子德充符》:不以~資。
2、接讀音:卽涉切,音楫,葉韻。釋文:
❶交也。見《說文》。《段注》:交者。交脛也。引申爲凡相~之偁。
❷合也。《國語吳語》:兩君偃兵~好。
❸持也。受也。《禮記曲禮》:~下承弣。
❹連也。《禮記曲禮》:堂上~武。
❺猶近也。《儀禮聘禮》:賓立~西塾。
❻迎射也。〔曹植詩〕:仰手~飛猱。
❼捷速也。《禮記曾子問注》:~祭而已。
❽見也。《淮南氾論》:目無以~物也。
❾猶會也。《儀禮喪服傳》:以時~見乎天子。
❿承也。《史記平準書》:漢興。~秦之弊。
⓫續也。《淮南精神》:聖人食足以~氣。
⓬徧也。見《廣雅釋詁》。
⓭達也。見《小爾雅廣詁》。
⓮反~。反縛兩手也。《漢書陳平傳》:樊噲受詔卽反~。
⓯姓也。《史記孟荀傳》:~子齊人。學黃老道德之術。
3、接讀音:疾葉切,音捷,葉韻。釋文:
❶勝也。《禮記內則》:國君世子生。~以太牢。
〔注〕:~讀爲捷。勝也。謂食其母。使補虛强氣也。
❷速也。《荀子大略》:先事慮事謂之~。
❸疾也。《淮南本經》:~經歷遠。
❹捷也。見《爾雅釋詁》。
〔按易晝日三~。鄭讀捷〕。
❺~給。謂應所問而給也。《大戴記保傅》:~給而善對。
4、接讀音:色甲切,音霎,洽韻。釋文:同翣。棺飾也。《周禮縫人》:衣翣柳之材。
〔注〕:故書、翣作~。鄭司農云。~、讀爲歰。
5、接讀音:測洽切,音鍤,洽韻。釋文:同扱。《周禮廩人》:大祭祀則共其~盛。
〔注〕:~、讀爲扱。扱以授舂人之。
6、接讀音:檄頰切,音協,葉韻。釋文:同挾。持也。見《集韻》。
7、攝讀音:失涉切,音歙,葉韻。釋文:
❶引持也。見《說文》。《段注》:謂引進而持之也。〔漢書張耳陳餘列傳。吏嘗以過笞餘。餘欲起。耳~使受笞。顏注。~、謂引持之〕。
❷持也。《左成十六年傳》:請~飮焉。
❸摳也。《論語鄕黨》:~齊升堂。
❹歛著也。《史記酈生陸賈傳》:起~衣。
❺整飭也。《儀禮士冠禮》:~酒。
❻收也。《莊子胠篋》:則必~緘縢。《釋文》引《崔注》:收也。
❼佐也。《左襄三十一年傳》:朋友攸~。
❽怒視也。《史記刺客傳》:吾曩者目~之。
❾迫也。《論語先進》:~乎大國之閒。
❿執也。《國語吳語》:~少司馬茲。
⓫結也。《莊子胠篋》:則必~緘縢。《釋文》引《李注》:結也。
⓬固也。《國語楚語》:悛而不~。
⓭代也。《左隱元年傳》:不書卽位。~也。
〔按如後世~政、~任〕。
⓮乘也。《關尹子五鑑》:心蔽吉凶者。靈鬼~之。
⓯引也。《顧況文》:磁石~鍼。不~鴻毛。
⓰筦也。《宋史胡宏傳》:統~億兆之本也。
⓱制也。《隋書郭榮傳》:更築一城以相控~。
⓲懾也。《漢書衞靑傳》:~讋者勿取。
⓳錄也。《宋書禮志》:列奏申~。
⓴總也。《楞嚴經》:都~六根。
㉑養也。《老子》:蓋聞善~生者。〔今云珍~、~衞、本此〕。
㉒歛取也。《翻譯名義》:一切皆~。〔今稱照相曰~影。本此義〕。
㉓收持也。《漢書五行志》:~乎晉楚之閒。
㉔猶兼也。《論語八佾》:官事不~。
㉕猶貸也。《禮記檀弓》:冉子~束帛乘馬將之。
㉖猶屈也。《呂覽下賢》:卑爲布衣而不瘁~。
㉗猶辟也。《儀禮士昏禮》:執皮~之。
㉘猶緣也。《儀禮旣夕》:白狗~服。
㉙猶正也。《後漢銚期傳》:~幩復戰。
㉚猶戚也。《荀子禮論》:不至於隘~傷生。
㉛龜名。《爾雅釋魚》:三曰~龜。
㉜~提。星名。《離騷》:~提貞于孟陬兮。
〔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提格。
㉝~殳。杖名。《方言》:僉。宋魏之閒謂之~殳。
〔注〕:今連枷所以打穀者。
㉞聊~。齊地。《左昭二十年傳》:聊~以東。〔今山東聊城縣東北有~城。是其故地〕。
㉟~葉。不舒展貌。《楚辭哀時命》:衣~葉以儲與兮。〔朱駿聲云。~葉猶䌌疊〕。
8、攝讀音:諾協切,音捻,葉韻。釋文:
❶持也。見《集韻》。
〔按文選吳都賦。~烏號。劉注。下持也。鳥頰反〕。
❷安也。《漢書嚴助傳》:天下~然人安其生。
9、攝讀音:詰叶切,音篋,葉韻。釋文:小龜名。腹甲曲折。解能自張閉者。郭璞說。見《集韻》。
〔按爾雅釋魚釋文。~、郭袪浹反〕。
10、攝讀音:質涉切,音讋,葉韻。釋文:曲折也。一曰龜名。見《集韻》。
〔按爾雅釋魚釋文。~、施之協反〕。
11、攝讀音:色甲切,音霎,洽韻。釋文:同翣。《國語晉語》:屛~之位。
〔注〕:~、形如今要扇。
12、歰讀音:色入切,音濇,緝韻。釋文:
❶不滑也。从四止。見《說文》。
❷難轉也。見《玉篇》。
❸吃也。語~難也。《方言》:桮、極、吃也。楚語也。或謂之軋。或謂之~。
❹水涸行艱也。〔鄭谷詩〕:凍河孤棹~。
❺味苦也。〔李咸用詩〕:秋果樝梨~。
13、歰讀音:色甲切,音箑,葉韻。釋文:同翣。棺羽飾也。《周禮縫人》:衣翣柳之材。
〔注〕:翣柳一作接橮。鄭司農云。接、讀爲~。橮、讀爲柳。皆棺飾。
14、翜讀音:色入切,音澀,緝韻。色洽切,音歃,洽韻。釋文:捷也。飛之疾也。一曰俠也。見《說文》。《段注》:釋詁云。際、接、~、捷也。~、捷、皆謂敏疾。敏疾、則際接無痕。其義相成也。許舉其本義。故下云飛之疾也。以釋从羽。今俗語霎時者當作此。俠當爲夾。或當爲挾。
15、翜讀音:色甲切,音啑,洽韻。釋文:翣或字。《集韻》:翣。說文。棺羽飾也。或作~。
〔按康熙字典引類篇一曰使也。檢類篇無此文。今删〕。
16、䈉讀音:山洽切,音插,洽韻。釋文:箑或字。見《說文》。
17、䈉讀音:七接切,音妾,葉韻。釋文:竹器。見《集韻》。
18、䈉讀音:卽陟切,音接,葉韻。釋文:竹翣。見《集韻》。
19、菨讀音:卽涉切,音接,葉韻。釋文:~餘也。見《說文》。《段注》:毛傳陸疏作接余。
〔按玉篇。莕~。水草。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食之〕。
20、菨讀音:色甲切,音接,洽韻。釋文:翣或字。《集韻》:翣。棺羽飾也。或从艸。
【读音】shà
【繁体】翣
翣shà1.古代出殡时的棺饰,状如掌扇。2.指古代仪仗中用的掌扇。3.扇子。4.称扇形之物。5.古代扇形羽饰的车盖,以御风尘。6.古代钟鼓架簨上的装饰。7.用同"歃"。参见"翣血"。8.用同"眨"。参见"翣翣眼"。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à
1、[黼翣]fǔ shà
古代出丧时所用的棺饰,上画斧形。
2、[偻翣]lǚ shà
棺盖边的饰物。
3、[柳翣]liǔ shà
《周礼·天官·缝人》:“衣翣柳之材。”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皆棺饰。”贾公彦 疏:“翣即上注方扇是也。柳即上注引《丧大记》帷荒是也。”后因以“柳翣”泛指出殡时柩车上的棺饰。
4、[翣毛]shà máo
鱼鳃中羽毛状的组成部分,今称鳃丝。
5、[黻翣]fú shà
古代出丧时画有亚形的棺饰。
6、[蒌翣]lóu shà
古代棺饰。
7、[旐翣]zhào shà
丧葬时引柩的丹旐与饰棺的霎。
8、[璧翣]bì shà
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
9、[翣柳]shà liǔ
古代出滨时的棺饰。
10、[画翣]huà shà
有彩画的棺饰,古代出殡时用之。
11、[翣菨]shà jiē
古代棺饰。
12、[墙翣]qiáng shà
棺饰,其形似扇。
13、[扇翣]shàn shà
1.古代仪仗中的长柄大扇,用以障尘蔽日。又称障扇或掌扇。 2.泛指一般的扇子。
14、[旒翣]liú shà
丧葬时用的铭旌与翣柳。
15、[輀翣]ér shà
亦作“轜翣”。柩车上的羽饰。
16、[翣血]shà xuè
即歃血。翣,用同“歃”。
17、[羽翣]yǔ shà
羽制的扇形物。
18、[凤翣]fèng shà
古代帝后仪仗用物。指用野鸡或孔雀羽毛编成的大掌扇。
19、[翣翣眼]shà shà yǎn
犹一眨眼。形容快速或短暂。翣,用同“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