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
拼音:duì
释义:1.交换。用旧的金银首饰、器皿向银楼换取新的。2.凭票据支付或领取现金。3.指下象棋时用自己的棋子换掉对方实力相同的棋子。4.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沼泽。参看〖八卦〗。5.掺和。6.(Duì)姓。
组词
兑便 兑现 搀兑 出兑 摈兑 操兑 拨兑 兑奖 兑换 兑现承诺 丰上兑下 提示承兑拼音
duì笔顺
丶 丿 丨 𠃍 一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duì的字 拼音为dui的字基础解释
1.交换。2.液体从一个容器注入另一个容器,一种东西搀到另一种东西里去。3.八卦之一,代表沼泽。4.直。详细解释
〈形〉
(会意。从人,从囗,八象气之舒散,兄者与祝同意。从八,与曾同意,今字作悦。本义:喜悦)
同本义
兑,说也。——《说文》
兑为口。——《易·说卦》
兑者说也。——《易·序卦》
佞兑而不曲。——《荀子·脩身》。注:“兑,悦也。”
见由则兑而倨。——《荀子·不苟》
豫通而不失乎兑。——《庄子·德充符》
多兑道以为上。——《管子·七臣七主》
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淮南子·泰族》
又如:兑悦(喜悦)
通“锐( ruì)”。锋利
两铤交之置如平,不如平不利,兑其两末。——《墨子·备城门》
为人巧转而兑利。——《管子·小匡》
兑则若莫邪之利锋。——《荀子·议兵》
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史记·天官书》
〈动〉
更换 。
如:兑转(交换);兑拨(调拨;调给);兑支(支给);兑便(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兑命(抵命);兑坊(小当铺);把外币兑本国货币
用天平称银子 。
如:兑准(称准,秤足);兑头(零头,称兑金银中的小差额);兑银子
拼 [be ready to risk one's life]
你这剪径的毛团,我须是认得你,做这老性命不着,与你兑了罢!——元·佚名《京本通俗小说》
搀合 。
如:这酒是兑了水的
指象棋中的拼子。即牺牲己方的棋子以换吃对方的棋子 。
如:兑马;兑车
〈名〉
《易》卦名。八卦之一;又六十四卦之一。象征沼泽 。
如:兑人(巫师)
西方。古人认为兑为西方之卦,故亦用以称西方 。
如:兑隅(西边);兑域(西方)
1. 兑 [duì]
- 兑 [duì]
(会意。从人,从囗,八象气之舒散,兄者与祝同意。从八,与曾同意,今字作悦。本义:喜悦)
同本义
兑,说也。——《说文》
兑为口。——《易·说卦》
兑者说也。——《易·序卦》
佞兑而不曲。——《荀子·脩身》。注:“兑,悦也。”
见由则兑而倨。——《荀子·不苟》
豫通而不失乎兑。——《庄子·德充符》
多兑道以为上。——《管子·七臣七主》
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淮南子·泰族》
又如:兑悦(喜悦)
通“锐( ruì)”。锋利
两铤交之置如平,不如平不利,兑其两末。——《墨子·备城门》
为人巧转而兑利。——《管子·小匡》
兑则若莫邪之利锋。——《荀子·议兵》
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史记·天官书》
更换 。
如:兑转(交换);兑拨(调拨;调给);兑支(支给);兑便(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兑命(抵命);兑坊(小当铺);把外币兑本国货币
用天平称银子 。
如:兑准(称准,秤足);兑头(零头,称兑金银中的小差额);兑银子
拼 [be ready to risk one's life]
你这剪径的毛团,我须是认得你,做这老性命不着,与你兑了罢!——元·佚名《京本通俗小说》
搀合 。
如:这酒是兑了水的
指象棋中的拼子。即牺牲己方的棋子以换吃对方的棋子 。
如:兑马;兑车
《易》卦名。八卦之一;又六十四卦之一。象征沼泽 。
如:兑人(巫师)
西方。古人认为兑为西方之卦,故亦用以称西方 。
如:兑隅(西边);兑域(西方)
〈形〉
〈动〉
〈名〉
1. 兑 [duì]
- 兑 [duì]
(会意。从人,从囗,八象气之舒散,兄者与祝同意。从八,与曾同意,今字作悦。本义:喜悦)
同本义
兑,说也。——《说文》
兑为口。——《易·说卦》
兑者说也。——《易·序卦》
佞兑而不曲。——《荀子·脩身》。注:“兑,悦也。”
见由则兑而倨。——《荀子·不苟》
豫通而不失乎兑。——《庄子·德充符》
多兑道以为上。——《管子·七臣七主》
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淮南子·泰族》
又如:兑悦(喜悦)
通“锐( ruì)”。锋利
两铤交之置如平,不如平不利,兑其两末。——《墨子·备城门》
为人巧转而兑利。——《管子·小匡》
兑则若莫邪之利锋。——《荀子·议兵》
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史记·天官书》
更换 。
如:兑转(交换);兑拨(调拨;调给);兑支(支给);兑便(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兑命(抵命);兑坊(小当铺);把外币兑本国货币
用天平称银子 。
如:兑准(称准,秤足);兑头(零头,称兑金银中的小差额);兑银子
拼 [be ready to risk one's life]
你这剪径的毛团,我须是认得你,做这老性命不着,与你兑了罢!——元·佚名《京本通俗小说》
搀合 。
如:这酒是兑了水的
指象棋中的拼子。即牺牲己方的棋子以换吃对方的棋子 。
如:兑马;兑车
《易》卦名。八卦之一;又六十四卦之一。象征沼泽 。
如:兑人(巫师)
西方。古人认为兑为西方之卦,故亦用以称西方 。
如:兑隅(西边);兑域(西方)
〈形〉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兑 duì
① 名八卦之一,代表沼泽。《周易·说卦》:“~为泽。” ② 形通行。《诗经·大雅·绵》:“行道~矣。” ③ 名洞穴。《老子》:“塞其~,闭其门。” ④ 动兑换(后起意义)。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诗:“十千~得余杭酒。” yuè
通“悦”。高兴。《荀子·不苟》:“见由则~而倨,见闲则怨而险。”(被进用则得意忘形而傲慢,不被进用满腹牢骚而狠毒。) ruì
①通“锐”。尖。《史记·天官书》:“下大,上~。”
兑¹ duì
动
①用旧的金银首饰、器皿向银楼换取新的。
②凭票据支付或领取现款:~付|汇~。
③掺和(多指液体):茶水太浓,再~点儿开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uì
1、[兑换]duì huàn
用证券换取现金或用一种货币换取另一种货币:~现金。用美圆~人民币。
2、[兑现]duì xiàn
1.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泛指结算时支付现款:这张支票不能~。年终~时,共收入近三千元。 2.比喻实现诺言: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
3、[兑付]duì fù
凭票据支付现款。
4、[兑奖]duì jiǎng
凭中奖的彩票或奖券兑换奖品或奖金。
5、[承兑]chéng duì
汇票付款人于汇票到期前在票面上作出表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6、[汇兑]huì duì
即汇款。银行或邮局根据汇款者委托,不依靠现金的转移,而通过两地银行或邮局间划拨的办法,将款转给指定地点的收款人。方式有信汇、票汇、电汇等。在中国,个人汇兑由邮局办理,企业单位之间的汇兑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国际汇兑由中国银行办理。
7、[勾兑]gōu duì
把不同的酒适量混合,并添加调味酒,进行配制:~工艺。
8、[挤兑]jǐ duì
市面银根转紧或银行信用发生动摇时,持有银行券者都纷纷到银行里挤着兑现(金币或银币)。在纸币制度下,为避免银行倒闭风险而蜂拥提取存款叫挤提。
9、[通兑]tōng duì
在一个储蓄点存款后可在同一银行任何储蓄点兑付的兑款方式。
10、[出兑]chū duì
出卖。
11、[佞兑]nìng duì
亦作“佞说”。亦作“佞侻”。谓谄谀取悦。
12、[改兑]gǎi duì
改变的兑运法。明 宣德 年间所行兑运法规定:江南 粮户运粮到 瓜洲、淮安、河南 粮户到 小滩,山东 粮户到 济宁 等仓交兑。施行后官军既多勒索,粮户仍须自运。成化 七年 应天 巡抚 滕昭 命令运军到 江南 水次兑运;十年,原交 淮、徐、临、德 四仓支运漕粮,也改在水次交兑,称为“改兑”。又称长运。
13、[领兑]lǐng duì
1.谓掌管兑运事宜。 2.犹领取。
14、[换兑]huàn duì
原指货币兑换。引申为以命抵命。
15、[操兑]cāo duì
兑取现金。
16、[兑坊]duì fāng
即当铺。《水浒传》第二九回:“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 快活林;但是 山东、河北 客商们,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
17、[拆兑]chāi duì
临时借用(钱、物):跟您~点儿钱买辆自行车。
18、[损兑]sǔn duì
谓减少他虑,专心察理。
19、[抵兑]dǐ duì
抵换。
20、[兑子]duì zǐ
奕棋时,双方互相让对方吃掉一子。
21、[收兑]shōu duì
收进和兑换银钱。
22、[兑说]duì shuō
见“兑悦”。
23、[兑运]duì yùn
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
24、[科兑]kē duì
典当、借贷时,估量抵押品,兑付银钱。
25、[拨兑]bō duì
调拨、掉换。
26、[开兑]kāi duì
开始支付。
27、[交兑]jiāo duì
交换;兑换。
28、[兑泽]duì zé
1.犹润泽。 2.特指帝王恩泽,仁政。
29、[兑便]duì biàn
唐 代的一种汇兑方式。
30、[兑悦]duì yuè
喜悦。
31、[兑域]duì yù
指西方。古人以八卦配八方,兑为西方。
32、[兑音]duì yīn
钟音。古代以八卦与八音相配,钟为兑音。
33、[兑支]duì zhī
支给。
34、[兑人]duì rén
巫师。
35、[掺兑]chān duì
把成分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把酒精跟水~起来。
36、[停兑]tíng duì
指示银行不承兑或停止兑付。
37、[兑准]duì zhǔn
称准,秤足。
38、[兑隅]duì yú
西边。
39、[贴兑]tiē duì
明 宣德 六年,因 江 南农民运粮到北方各仓,往返需时几近一年,有误生产,改令农民送粮至 淮安、瓜州,交付卫所官军北运。农民向官军补贴路费和耗米,称贴兑。明 归有光《遗王都御史书》:“当时民以为不堪,故改定於 淮安、瓜州 水次,增加船脚耗米,对船贴兑,与军领运,此所谓兑运也。”参阅《明史·食货志三》。
40、[搀兑]chān duì
把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兑(du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