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
拼音:luǒ
释义:1.古同“裸”。2.用于地名。
组词
赤倮 倮裎 倮虫 倮国 倮灵 倮露 倮兽 倮身 倮体拼音
luǒ笔顺
丿 丨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luǒ的字 拼音为luo的字基础解释
同“裸”。详细解释
赤体
倮,袒也。——《说文》。字亦作倮。
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注:“倮匈,谓无毛羽与鳞介也。”
又如:倮儿(旧称无羽无鳞甲、蔽身的动物为“裸虫”。又指人);倮身(裸体);倮袒(裸露上身);倮体(裸体)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倮-中華大字典1、倮讀音:魯果切,音臝,哿韻。釋文:
❶同釭、裸。又作臝婐。赤體也。《禮記月令》:中央土。其蟲~。
❷國名。《淮南說林》:西方之~國。鳥獸弗辟。
2、倮讀音:古火切,音果,哿韻。釋文:韰~。陝隘也。《文選左思賦》:風俗以韰~爲嫿。
3、倮讀音:戶瓦切,華上聲,馬韻。釋文:肉袒也。見《集韻》。
4、㒩讀音:力果切,音魯,哿韻。釋文:通倮、躶、臝。《荀子賦》:有物于此。~~兮。其狀屢化如神。
〔注〕:~~。無毛羽之貌。~、讀如其蟲倮之倮。謂蠶也。
5、裸讀音:魯東切,音櫘,哿韻。釋文:
❶釭或字。見《說文》。
〔按說文、釭。袒也。王筠云。釭、大戴禮作倮。羣書多借臝。左傳正義。~、謂赤體無衣也〕。
❷露也。《漢書王嘉傳》:~躬就笞。
❸揎衣露臂亦曰~。《禮記王制》:釭股肱。
❹生而無毛羽鱗甲曰~。《太玄玄數》:類爲其~。
❺獸蹄角~見者亦曰~。《呂覽觀表》:毛羽~鱗。
❻水名。《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川。
❼~壤。文身也。《文選趙至書》:表龍章於~壤。
倮ㄌㄨㄛˇluǒ「裸」的異體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uǒ
1、[倮灵]luǒ líng
倮虫之灵,指人类。
2、[倮裎]luǒ chéng
裸体。
3、[倮身]luǒ shēn
裸体。
4、[穴倮]xué luǒ
穴居裸体。
5、[倮兽]luǒ shòu
短毛的野兽,如虎豹之类。一说身无毛羽鳞甲的动物。
6、[倮国]luǒ guó
传说中的古代西方国名。
7、[倮匈]luǒ xiōng
无毛羽鳞甲蔽体。
8、[倮葬]luǒ zàng
指不用衣衾棺椁而葬。
9、[倮体]luǒ tǐ
裸体,赤身露体。
10、[倮露]luǒ lù
赤身露体。
11、[赤倮]chì luǒ
见“赤裸”。
12、[倮虫]luǒ chóng
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古代常用以指人。
13、[徒倮]tú luǒ
光身,不穿衣服。
14、[倮儿]luǒ ér
指人。人为倮虫之长,故称。
15、[倮袒]luǒ tǎn
裸露上身。